浅谈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

2018-06-07 18:33朱凤
活力 2018年8期
关键词:留守学生解决办法家庭教育

朱凤

[摘 要]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基础环境。留守学生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家庭教育的特殊性给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解决办法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基础环境,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个学校,但留守学生却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这给他们的成长和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一)父母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指在一定的家庭文化背景下,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未成年的子女实行的有助于他们社会化和形成健全人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影响活动。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为孩子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父母教育的缺失会严重影响到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父母在孩子的个性形成以及道德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父亲的教养能让孩子更坚强、更勇敢、更开朗,更容易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和强烈愿望;缺少父爱的孩子,个性可能有害羞、孤僻、多愁善感等不良的性格特征。有研究指出,孩子除非在有父亲的直接环境中,有父亲这样不断接触协商、合作与和解的榜样,否则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群体的成员。父亲角色的缺失会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发展,母亲的角色也同样重要。教育心理学表明,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无父母的家庭,会造成情感能力的退化,一个人如果经历这两种类型的爱,他就会把这些经验吸收到自己的个性中去。

父母不仅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个性形成和道德价值观的确立,还能充当解惑的良师。农村留守学生处在未成年阶段,在人生观、价值观及其生理发展上有很多的困惑和疑问,需要也非常愿意向自己最亲近和最信赖的父母诉说和请教。父母角色的缺失无疑给他们心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那些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男孩或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女孩无疑面对着更多的困惑、疑问和心理压力。

此外,父母还能充分发挥其教育的权威性去有效地控制和纠正子女的不良行为。家庭教育表明,父母和子女分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权威就随之缺失,家庭控制力也随之降低,从而会导致子女行为偏差机会的频率增加。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

隔代教育就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对晚辈的抚养。老年人虽然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教育经验,对孙辈的关心爱护可能更耐心、更慈祥,但隔代教育的作用并不总是积极的,因为祖辈的受教育水平和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孙辈早期的智力开发和求知欲的满足则无能为力。他们不仅不能辅导孩子们的学习,还可能会疏于对学习的监管。

隔代教养不仅不利于留守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他们个性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养态度是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重要因素,祖辈的溺爱、照顾过度容易养成孩子的依赖、任性等性格特征,抚养留守孩子的祖辈,他们的教养态度往往是保护的、溺爱的、照顾过度的或忽视、拒绝的,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不良个性特征。而且,祖辈在情绪情感上也通常表现出明显的焦虑、衰老和怀旧感等特征,这些消极的情绪情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隔代监护不利于留守学生的道德发展。孩子的道德发展离不开成人的监督和管教,隔代抚养下的留守孩子,一方面由于道德情感缺失导致发展偏差,另一方面由于祖辈的娇惯,缺乏监督和管教能力,其自律道德水平很低,道德意志薄弱,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诱因的影响而做出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事。一项调查显示,历年刑事犯罪中,青少年为隔代抚养下的农村留守孩子占有一定的比例。

(三)家庭同伴的缺失

现在的家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而家庭里又没有兄弟姐妹陪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留守孩子的身心发展,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狀况好于没有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孩子。

二、家庭教育缺失的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政府要积极发挥社会职能,关注留守家庭,从生活细微处入手,尽量解决这类家庭成员就近就业的问题,减少家长去外地打工的做法。目前留守孩子不仅仅是在农村,城镇的留守孩子也在逐年增加,所以解决成年人的就业问题是重要的措施,这也是减少人口外流的良好办法。

(二)做好学校和家庭的有效联系

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做到适时家访,对留守家庭做到心中有数,对这部分孩子也要建档立卡,与孩子的监护人经常保持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早发现问题早解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为目标,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同时创建团结互助、和谐奋进的班集体,让学生互帮互助,感受集体的温暖和主人翁的意识。

总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着特殊的社会功能,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和必要补充,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奇成,袁元.家庭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

[2]罗斯·埃什尔曼.家庭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508.

[3]李丹. 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57.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解决办法家庭教育
施工企业加强市场开发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Which Is Important?
规范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