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06-08 09:45张颖庄献鹏
中外医疗 2018年4期
关键词:良性炎性螺旋

张颖 庄献鹏

[摘要]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该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MRI以及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检查,比较3种影像学临床检出情况。结果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敏感度、准确性分别为98.2%、96.6%,各项数据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以及MRI检查,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检查显示灌注参数不同恶性、良性、炎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数值存在一定差异,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檢查其准确性、敏感度高。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孤立性肺结节;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2(a)-0185-03

Application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Perfusion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ZHANG Ying, ZHUANG Xian-pe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Liaoche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Liao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5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perfusion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Methods 5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in this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X-ray, MRI and multi slice spiral CT perfusion imaging in clinical examination. Comparison of three kinds of imaging detection. Results Multislice spiral CT perfusion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was 98.2%, 96.6%,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X-ray examination and MRI examination, examination of multi-slice CT perfusion imaging examination showed perfusion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malignant, benign, inflammatory,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and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multi-slice spiral CT perfusion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is specific and sensitive.

[Key words] Multi-slice spiral CT perfusion imaging;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Diagnosis

如何有效提高孤立性肺内结节良、恶性诊断,对提高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孤立性肺结节临床影像学诊断方式包括X线、MRI,近些年新兴多层螺旋CT孤立性肺结节灌注检测[1]。该次实验对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均给予X线、MRI以及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检查,通过比较3种影像学临床检出情况,从而论证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5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37~73岁,平均年龄在(54.6±1.2)岁,病变直径最小为1.68 cm,病变直径最小为3.26 cm,平均病变直径在(2.12±0.22)cm。5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有33例为恶性结节,其中有15例为鳞癌,有10例为腺癌,有4例为鳞腺癌,有3例为细支气管肺泡癌,有1例为转移瘤。有14例患者患者为炎性结节,有11例患者为良性结节。参与该次实验研究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5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均给予X线、MRI以及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检查,其中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检查主要步骤如下:患者在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检查前先进行屏气训练,促使患者每次扫描屏气程度尽量保持一致。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患者取仰卧位,首先对患者局部病灶进行常规平扫,扫描范围为患者胸廓入口至肺底,扫描相关参数:层厚5 mm,重建间隔5 mm。选取患者病灶最大直径截面为灌注扫描中心平面,而后使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周前静脉以4 mL/s的流速注射约50 mL的优维显,优维显注射10 s后CT第一系列扫描30次、扫描时间为1 s/圈,优维显注射70 s后第二系列扫描11次,扫描时间为1 s/圈,扫描间隔时间为3 s,优维显注射130 s后第三系列扫描4次,扫描时间为1 s/圈,间隔时间为6 s,优维显注射190 s后第四锡类扫描4次,扫描时间为1 s/圈,间隔时间为6 s,相关扫描参数:层厚5 mm,将所有扫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和图片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X线、MRI以及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检查孤立性肺结节检出情况,灵敏度=阳性例数/(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准确性=(阳性例数+阴性例数)/总受检例数;②观察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检查对恶性、良性、炎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灌注参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X线、MRI以及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检查孤立性肺结节检出情况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检查孤立性肺结节阳性检出率,灵敏度、准确性均明显高于X线、MRI1。

2.2 观察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检查对恶性、良性、炎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灌注参数

PF、BF、BV、MTT、PS均明显优于良性结节,TTP值低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良性结节数据差异明显

3 讨论

孤立性肺结节(SPN)为肺部常见病变,患者肺部存在直径<3~4 cm圆形或类椭圆形结节状病灶,病灶一般无出现钙化或空洞。近些年临床研究发现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约有40%的患者为恶性结节,有10%的患者为良性结节,有50%的患者为炎性结节,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病理类型不同其预后存在一定的差异[2-3]。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对鉴别孤立性肺结节恶性、炎性、良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次实验显示良性、恶性、炎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BF、BV、MTT、PS等数据差异明显,恶性结节的BV、MTT、PS分别为(11.69±2.68)、(19.95±7.68)、(18.89±3.68),明显高于炎性结节。多层螺旋CT灌注检测可通过观察BF、BV、 MTT、PS等数据差异,从而对肺内恶性结节病理性质进行判定。孤立性肺结节的形成与由支气管动脉供血具有密切的联系,肺内恶性结节生成时可释放血管生成因子,致使孤立性肺结节内部生成较丰富的新生血管,多层螺旋CT灌注检测成像显示新生血管扩张、迂曲,同时可向血管外间隙扩大,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不完整,组织中血管容积以及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造影剂弥散快[4-5]。炎性结节BF值与恶性结节星相比明显高于恶性结节以及良性结节,这主要由于炎性细胞在炎性因子的作用下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水肿压迫肺循环内细小动脉,从而致使血管血流缓慢,基底膜完整因此造影剂在活动性淋巴流动的影响下使微循环逐渐加速[6]。徐开武等[7]研究发现给予多层螺旋 CT 灌注成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0.9%、66.7%,多层螺旋 CT 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检测特异性明显,该次实验在既往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孤立性肺结节患者X线检查、MRI检查以及多层螺旋 CT 灌注成像灵敏度、准确性,结果显示多层螺旋 CT 灌注成像检查敏感度为98.2%,明显高于X线检查以及MRI检查,与上述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有效论证了多层螺旋 CT 灌注成像检查对孤立性肺结节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与X线检查以及MRI检查相比其临床检测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雪萍,刘彪,黄波,等.双源螺旋CT灌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技术及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7):49-51.

[2] 李娜,袁立华.64层CT灌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技术及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7):40-42.

[3] 柳维义,谭理连,李志铭,等.320排螺旋 CT 低剂量容积灌注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5):755-758,803.

[4] 肖慧娟,刘谊和,谭红娜,等.孤立性肺结节双低CT灌注与增强成像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5, 21(1):30-33.

[5] 颜吉平,李俊峰,刘一江,等.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0):156-158.

[6] 苏维维,肖湘生,刘靖,等.CT 灌注成像参数评估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Meta 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12):196-199.

[7] 徐开武,姜刚录,吴江兴.多层螺旋 CT 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0):76-79.

[8] 張伟恒,滕问天,石伟辉,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 4(14):100-101,158.

(收稿日期:2017-11-07)

猜你喜欢
良性炎性螺旋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螺旋变变变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