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要做到“四律齐奏”

2018-06-09 03:28
中国民政 2018年10期
关键词:议事社工居民

◎ 谢 雨

近年来,社区职能逐渐转变,已不单单是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纽带,更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主要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社区作为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主战场,将承担更加重要的职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为今后的社区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本文以重庆市江北区和相关街道的实际情况为例,分析社区治理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一、江北区社区治理取得的成效

我国的社区建设是政府主导型的社区管理体制。政府主导型的社区管理体制必须要加强社区治理的作用。一是社区在实际的工作中履行行政职能的力度要远大于开展社区自治的力度。二是城市社区仅仅成为履行城区政府行政职能的工具,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因此造成事实上的政社不分,存在政府办社会,社区自治职能不到位的问题。三是弱化了社区组织的建设,不能有效化解一些矛盾纠纷。单纯依靠社区发挥行政职能不但加重了政府的社会治理负担,还影响社会治理的效果,因此构建社区社会治理体系尤为重要和迫切。重庆市江北区在探索社区治理工作中,紧密结合实际,从做强公共事务受理平台、打造社会治理品牌、购买社会组织和社工机构服务、强化社区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在社区治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做强服务平台,增加社会治理资源。通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公共服务(政务服务)由街道公共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公益服务交由政府购买的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只需开设一个窗口接件,大部分人员转入社区其他工作,其余精力用于做好社区治理和居民自治工作。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治理工作能力。一是鼓励支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二是举办社区干部集中培训班,采取集中授课、视频教学、交流讨论等方式,集中培训社区书记、主任。三是制定《关于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待遇的方案》,建立“浮动工资+固定补贴”的待遇保障模式。

(三)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一是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建设,在社区建立社区社会工作室(站),按照建设规范,配置硬件设施,在每个社会工作室配置2名专职社工。二是推进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从组织力量、经费保障等方面给社工项目开展以有力支持。三是深化“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实践。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在社区融合、老年人、留守人群、社会救助、流浪乞讨等多个领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共投入资金635万元。建设储备了一支606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形成完善了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的“三社联动”社区治理体系。

(四)初步打造出社区治理品牌。一是打造 “百姓管家”社区协商品牌,通过建立“百姓管家”社区议事委员会会议制度,搭建“策由民定、事由民理、权由民用”的群众自治性协商议事平台,坚持“用多数人的办法解决多数人的问题”。二是针对物业矛盾突出的问题,在社区试点引进社工组织介入社区协商。三是打造“楼院议事厅、楼院有学堂、楼院互助坊、楼院同心园”的“和乐楼院”品牌,形成“和乐事,和乐谈”“书中黄金屋”“新星”志愿者等社区协商、社区文化、社区志愿服务、社区特色服务品牌。

二、江北区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职能错位,社区治理重视不够。社区居委会本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主要应当做好社区治理工作,实现居民自治。但实际上社区大部分工作是承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如社区就业社保、综治维稳、劳动监察、经济普查、食品安全等工作,难免顾此失彼,不能有效聚焦社区治理的“主业”。

(二)社区群众动员能力有待提高。动员社区群众开展共建共治的能力较差。群众对社区工作的认同感不高,群众参与性不强,共识性难以达成。在社区开展相关共建活动中,参加的群众多为“老面孔”,基本上是中老年群众,而社区的年轻人、青少年很少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在涉及社区有争议性的事务时,很难通过群众动员解决问题。

(三)社区服务能力不平衡。在社区建设中功能的标准化难以适应需求的多样化,导致服务能力极不平衡。不同的社区都按照标准化来配置硬件设施和人员数量,没有考虑到居民类别、交通便宜程度、工作量大小等实际情况。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性别的结构失衡,社区工作者存在技能单一化和低端化的现象,工作能力不强、服务意识薄弱等问题。社区的社会组织发展不足,矛盾纠纷调解化解能力不够。发挥社区组织在社区的作用有待提高。

(四)缺乏便民高效的群众议事平台。作为开展社区治理、实现居民自治的载体,社区的群众议事平台建设严重滞后。议事缺乏权威性,议定的事项难以落地,议事平台名存实亡。议事机制不够完善,对社区公共事务议题的提出、讨论、实施、监督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机制,如谁负责收集意见,通过什么固定渠道讨论并实施,保障的机制等都基本空白。

三、推进社区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笔者认为社区治理要做到“四律齐奏”,即努力构建“非对称服务”“宽链接议事”“高融合管理”“大协作共建”四大机制,化解社区治理缺位、动员能力不高、议事机制缺失、疑难化解困难等制约社区治理创新发展的四大问题,如此还可以解决政府对社区投入越来越大、运行成本越来越高的经济问题。

(一)打造“非对称”工作服务机制。推行“居站分设、小居大站”模式。将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分别设置,不宜将一个社区简单地一分为二设置工作站和居委会。要按照“小居大站”的不对称方式设置。工作站要“大”,主要从服务面积、交通的角度考虑,每个街镇宜设置3-5个工作站。统一办理政府的基层公共服务事项,不参与社区治理,为街镇公共服务中的派出机构。用专业化、规范化、流程化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站。居委会要 “小”,一个大的小区或相邻的2-3个小的小区设置一个居委会,由本地化、居民化的人员组成居民委员会,不承担基层公共服务事项,只负责社区治理和居民自治。

(二)探索“高融合”社区管理机制。改变原来业委会在居委会管理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的方式,将居委会和业委会进行垂直整合。选择本社区群众威信高、热心社区工作的同志担任居委会主任,将业委会主任吸收作为居委会成员,提高本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增强社区居委会在开展社区治理、居民自治工作中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同时,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治理的工作目标要更加具体准确,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要高度统一。

(三)完善“大协作”社工共建机制。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吸纳一批高素质的社会人才充实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注重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中,从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中选贤任能,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使社区居委会的班子呈现多元化特点。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和社工服务机构,形成居委会、社工组织共建协作的新模式,化解社区的疑难事务,促进社区的和谐建设。

(四)构建“宽链接”群众议事机制。推进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会组织、企业(物业管理)、业委会的横向链接。社区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引领作用,指导社区开展贴近时代的各种活动,增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居委会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创设符合本社区实际、满足居民诉求、突出社区特色、有吸引力可操作性强的议事平台,社会组织、企业(物业管理)、业委会都参与议事平台,形成长效机制。社会组织作为居委会的参谋和助手,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为具体服务居民、化解矛盾纠纷提供第三方支持,共同做好社区治理工作。

猜你喜欢
议事社工居民
关于规范议事协调机构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协商议事平台进城市书房 “三微”工作法化解民生难题
青春社工
石器时代的居民
街道专题议事激活基层治理
学校议事需谨防“三化”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