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殡葬旧风陋习 立生态文明新风
——福建省深入推进殡葬改革纪实

2018-06-09 03:28廖振华
中国民政 2018年10期
关键词:节地殡仪馆骨灰

◎ 廖振华 连 峰

今年清明节上午,福建省福州市殡仪馆一号礼厅一片肃穆,2018年福州市节地生态葬公祭暨公益骨灰撒海活动正在举行,逝者亲属带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与参加活动的福州市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向节地生态葬的践行者默哀致敬。

在骨灰抛撤海域,亲属们捧着逝者骨灰,经殡仪馆工作人员指导,伴着花瓣,依次将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目送亲人与大海融为一体,向亲人做最后的告别。参与告别的亲人除了来自福州,还有特意从南平、上海、山西等地赶来的。当日,有89名逝者的骨灰在亲友的护送中“入海为安”。

许多家属表示,海葬是逝者最后的心愿。逝者亲属程先生说:“逝者是我的母亲,她生前就说过想要魂归大海,不给后人添负担,我们尊重她的遗愿。”

福州市殡葬协会副秘书长陈凯说;“为倡导节地生态安葬,福州市对参加骨灰撒海活动的家属实行全程免费,并颁发海葬证书。近年来,‘入土为安’的传统殡葬观念逐渐被摈弃,海葬越来越被群众所接受。”

福建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林建水说,随着福建生态葬的持续推广,海葬方式成为移风易俗、丧俗改革的突破口之一,逐渐被市民所接受。

海葬只是福建省近年来推进殡葬改革举措及成效之一。

着眼绿色生态,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创新

福建省立足省情实际,围绕生态省建设,深化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1998年实行火葬改革以来,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实现了全省全境火化,全省火化率99.8%,居全国前列。

一段时间,福建一些地区乱埋乱葬、滥占林地耕地修建大墓、豪华墓、“活人墓”的不良现象有所抬头、蔓延,特别是福州长乐、福清等经济发达地区更为突出。福建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自2013年以来,持续在全省开展墓地生态建设整治和大墓、豪华墓、“活人墓”墓专项整治工作,3年内对7万多台坟墓进行了整治,沉重打击了乱埋乱葬、滥占林地耕地建坟行为,遏制了治丧封建迷信、社会攀比、奢侈浪费现象的抬头蔓延。

一些地区将墓地生态治理作为常态化工作,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福州市仅2017年就对13284台违规坟墓进行了治理,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长乐市违规建设活人墓、豪华墓形成了震慑,并通报了5起党员干部丧葬陋习违纪违规问题;宁德市把治理乱埋乱葬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列入工作绩效考核;泉州市依法查处殡葬违规行为7起;平潭综合实验区对10名毁林建墓涉案人员予以行政拘留。

福建省开展的墓地生态治理工作得到了民政部的积极肯定,工作经验在全国第四次殡葬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及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福建省不断出台惠民便民措施,举办生态安葬主题活动。

福州市将海葬纳入公益惠民项目,并启动海葬城际联动机制,今年成功举办第14次公益骨灰撒海公祭活动,89名全国各地的逝者骨灰在福州近海“入海为安”。厦门市明确凡亡故居民为厦门市户籍的,或《安放证》《安葬证》上的持证人为厦门市户籍的,免除骨灰撒海费用。泉州市举办第八届绿色殡葬活动,迄今参加骨灰树葬、草葬、花葬共有300多例,骨灰海葬有3300多例。漳浦县积极推行不保留骨灰形式安葬,目前全县有9000多例,每年都在递增。长泰县群众自觉自愿地采取骨灰集体处理,共有4100多例。

今年清明期间,福建全省采取海葬、树葬、花葬等生态安葬2300多例,目前,福建全省节地生态安葬率为71.7%,其中厦门、泉州、福州市节地生态安葬率均达90%以上。

着眼服务需求,大力加强殡葬设施建设

2014年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城乡公益性骨灰楼堂和公墓的建设意见》,加强公益性安葬设施供应侧改革,大力推进城乡公益性骨灰楼堂和公墓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福建各级共投入9.3亿元用于公墓、骨灰楼堂、服务设施等基础建设,其中政府投入6.28亿,社会资本3.05亿,全省建成骨灰楼堂4390个、存量格位342.6万个,建成乡村公益性公墓1873个。

2017年,全省各地又投入9400万元新建了3个县(区)殡仪馆和2个县(区)殡仪服务中心,殡仪馆实现县域全覆盖,骨灰格位存放基本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加强殡仪馆服务设施改造,2014—2017年安排6700万专项资金对全省49个公办殡仪馆进行了环保改造。

着眼兜底保障,全面落实殡葬惠民政策

2012年,福建省政府出台文件,免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遗体接运、遗体存放、遗体火化和提供普通骨灰盒)费用,实现了殡葬惠民政策全省全覆盖。在此基础上,福建各地进一步加大殡葬惠民力度,推动惠民殡葬从救助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提高了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水平,全省84个县(市、区)有28个免除辖区户籍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占比33.3%;其中厦门全市、漳州市12个县(市、区)(占比80%)、三明市6个县(市、区)(占比46%)免除辖区户籍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

2017年,全省共对67051逝者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免除金额10001万元。全省基本殡葬服务收费平均1631元,骨灰楼堂格位安放费用平均3275元。莆田市湄洲岛还免除了殡葬对象3000元殡葬费和5400元车渡费,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火化难问题。

着眼乡风文明,积极打造殡葬先进文化

在殡葬改革中,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以党风建设推动乡风建设,2013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实施《关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带头践行生态安葬、带头文明低碳祭扫、带头弘扬殡葬文明新风。

每年清明节前夕,福建省民政厅都召开新闻通气会,邀请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等中央驻闽媒体及省内主流媒体参会,倡导文明安全祭扫,弘扬现代文明殡葬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今年清明节期间福建省民政厅联合省委文明办向全社会发出文明祭祀倡议,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呼应。

各地还通过打造人文清明来带动乡风文明,如福州市民政局、福州三山陵园、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联合举办“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活动,福州三山陵园还与福建省和福州市红十字会举办“心声·新生——2018年纪念福州市遗体和器官捐献者音乐诗会”。福州市圣泉陵园、妙峰山陵园分别举办福建省公安消防英烈、福建见义勇为英烈公祭活动,缅怀烈士事迹,学习烈士精神。厦门市民政局、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厦门市怀祥礼仪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首届清明文化讲坛,宣传文明生态的殡葬文化和清明文化。漳州市大帽山陵园举办 “弘扬孝道、传承家风”主题活动和“以爱永恒·家传承——寻找最美家庭”首届摄影大赛,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节地殡仪馆骨灰
推广节地典型经验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第三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解读
『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去殡仪馆
把骨灰埋在球场
魂锁殡仪馆
我死后骨灰撒稻田
家庭成员合葬少占地可奖补
殡仪馆里的笑声
《中国节地技术政策大纲》探讨研究
殡仪馆生意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