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巢湖名人故居环境设计的形象分析

2018-06-09 06:25薛建军
巢湖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李克农形象设计巢湖

薛建军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理性分析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自然进化原则,即逻辑分析;根据自身对生活的感受和经验,筹划环境空间形象,即形象分析。将逻辑分析和形象分析两者完美的结合,才能借助形象传达出环境的意蕴和境界,两者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对环巢湖名人故居环境的设计,不能仅停留在理性分析研究上,局限于研究方法的理论设计不出好的名人故居环境,更不可能营造一个好的艺术环境氛围;必须了解环巢湖名人故居分布,梳理不同空间层次环境形象设计,进行物体的造型与形态设计,将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营造人文环境的形象。

1 环巢湖名人故居的分布

环巢湖的区域范畴,包括合肥市 (巢湖、肥东、肥西、庐江)、芜湖市(无为县)、马鞍山市(含山县、和县)以及六安市一部分。环巢湖区域名人文化资源富集,集聚度较高。名人故居资源分布在该区域内城市及村镇等不同空间,如“巢湖四上将”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温宗仁,战果丰硕的抗日爱国将领徐庭瑶,著名抗日英雄戴安澜等等,他们不仅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还在家乡留下了诸多不可复制的历史痕迹和物质遗产,其中冯、张、李三上将故居定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此可见,环巢湖区域是众多历史名人的故里,成为当今名人故居旅游的重要去处。

2 不同空间层次的环境形象设计

环境涵盖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是没有经过任何改造的原生态的环境,而经过设计改造的则成为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按空间环境形势分为建筑内部空间环境和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按空间功能可分为居住空间环境、工作空间环境、学习空间环境、购物休闲空间环境、医护治疗空间环境等等。在设计领域和理论研究中还没有对环境设计类型作出统一划分的标准和明确的方法。一般来说,按空间环境形式分为城市空间环境规划、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室外空间环境设计和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等。所谓形象,一般指艺术作品所呈现如人体、姿态、行为、动作、事件、物品、符号、图景等可以以语言指称的具象或具象世界,它们构成所谓再现型艺术作品的题材、主题或内容。

环巢湖名人故居的环境形象设计类型,根据不同空间层次的环境形象,可分为建筑空间环境形象设计、内部空间环境形象设计、外部空间环境形象设计等。

图1 张治中故居居室的功能不同于书房

图2 李克农故居客厅的功能不同于厨房

2.1 建筑空间环境形象设计

建筑设计是指对人造建筑的框架结构、功能空间及造型等方面进行的设计,涵盖建筑的造型工程设计和建筑造型的艺术设计,所呈现出来的具体形象。人工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造建筑形象,人类运用建筑设计的最基本手段来建造人工环境形象。

环巢湖名人故居的建筑分为住宅类型的故居、院落式故居两种形式。环巢湖名人故居大多是住宅类型的故居,建筑设计采用了天井的形式,房间呈四方排列,采用了对称的布局安排,中间围合形成天井。这种类型的故居布局设计严谨,如李克农故居的建筑设计,就采用了中间围合的天井形式,房间呈对称的布局排列。故居的每一个房间是组成建筑的最基本单位,像空间的大小、形状、比例关系以及门窗等形式的设置,都必须适合于一定功能的要求,“每个房间是由于功能使用要求不同而保持着各自独特的形式,以区别于另一个房间,如张治中故居的居室不同于书房,李克农故居的客厅不同于厨房……这种房间的布局是更各自的功能而安排设计的,使人十分浅近明了”(图1、图2)。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院落式故居,主要分布在合肥市区、肥东、肥西、巢湖北部一带,如:冯玉祥旧居、张治中故居、刘秉璋故居、卫立煌故居等。其中冯玉祥故居由两个院落组成,前院主要是会客和议事用的议事厅,后院则是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包括书房、卧室、厨房等。又如刘秉璋故居,在前厅设有天井,小院与后屋相连,天井和院落的面积小,现存故居的整体面积不大。

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的造型,要符合功能与实用、物质技术与牢固、造型与审美这三个方面相结合的要求,它们是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将建筑目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段三者紧密联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建筑设计人员的主要任务。建筑从古至今都被人们当作一个造型的门类,环巢湖名人故居的建筑设计也不例外。建筑造型设计不是单一的艺术创造,也不是单一的技术工程,而是这两者的紧密结合,是多学科融合于一体的综合性设计。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进行建筑设计,同时更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环巢湖名人故居的建筑设计,在保持建筑造型原貌的基础上,既要注重其单体建筑造型的比例式样,又要注重建筑群体空间的组合建造;既要注重每一个建筑造型的美观,又要注重每一个建筑之间的联系,更要注重故居建筑之间的环境以及与周边环境空间的融合。

2.2 内部空间环境形象设计

室内设计,是指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的设计。具体地说,是根据对象空间的实际情形与使用性质,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美观舒适、符合使用者生理与心理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环巢湖名人故居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要根据名人的事迹精神与内部空间的实际使用情况,运用艺术处理的方法和物质技术表现手段,设计出一个功能合理、视觉舒适美观、符合受众对名人事迹精神的了解,受到再教育的需求而进行的室内空间环境形象的设计。

环巢湖名人故居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是室内设计的一个方面,应该包括生活空间和陈列展示空间,在这里主要表述的是室内陈列展示空间环境设计,它又属于单一空间的形式。单一空间是建造建筑的基本要素,对功能和空间形象的关系加以分析主要从单一空间形象进行,我们从单一空间的陈列空间形象来研究它的形式,如何处理与人们所需求的关系方面,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内容:

一是空间形象设计。空间形象设计是对建筑所存在的内部空间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形成所需要的功能空间结构划分。通常情况下室内空间的面积大小主要是根据功能的需求来确定的,但是有些特殊类型的建筑如纪念堂、博物馆等公共建筑,为了营造博大宏伟的氛围,室内空间的面积可以超出功能的使用要求。室内面积的大小应与室内功能的性质相一致,如李克农和张治中故居中的居室,过大的空间不利于营造宁静和亲切的氛围。为此,李克农和张治中居室的空间只能保证使用功能的合理性,即能获得空间的面积大小(图3、图4)。

图3 李克农故居的居室空间

图4 张治中故居的居室空间

二是装修形象设计。室内空间是由面围合而形成的,装修设计对功能空间围合的实体界面进行设计处理,如顶面、墙面、地面三种要素构成的建筑室内空间的六面体。应该处理好这三种要素之间的完整统一性,并与名人故居的特性紧密联系。

室内空间的顶界面是天花,底界面是地面,形成空间的两个水平面是顶界面和底界面。地面的处理相对比天花的处理简单,天花顶面的处理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这就要从室内空间的整体效果来设计。另外,灯具是放置在天花顶面起到照明的效果,还要考虑设置空调系统的进气孔和排气孔,用来调节室内的温度,这些设置的处理应该合理地运用到天花顶面的设计中去。

天花——作为室内空间的顶界面,透视感较为明显,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通过这一特点,能设计出室内空间的广阔感和纵深层次,同时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天花的形状设计应与建筑结构灵活地结合运用,如一些传统的故居建筑形式中,天花处理可以保持原有的建筑梁板结构,也可以在梁板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加工,利用结构构件所组成的富有韵律感的自然图案进行处理,这样的结构形式即使不加任何设计处理,也可以取得很优美的天花形状,起到装饰效果(图5、图6)。

图5 张治中故居陈列空间中传统的木制梁顶界面

图6 陈原道故居陈列空间中传统的木制梁顶界面

地面——作为室内空间的底界面,呈水平面的形式。水平面的地面需摆放展柜、家具和设备,以及参观者的流线通道,由于透视高低的原因,地面的显露度是有限的,比顶界面的天花视觉影响要略小。

在材质处理方面,对地面的材料可运用不同色彩的水磨石、马赛克、大理石等组成的图案加以装饰设计。地面图案的设计拼嵌可以归纳为三种形式类型:一是注重材料图案自身的完整性。如几何形状和规则与不规则的边框,同时具有完整的构图形式;二是注重材料图案自身的抽象性。如这种图案的构图形式具有灵活、自由的特点,但是要根据建筑地面的形状特点来设计构图和色彩,做到与地面的形状相一致,才能设计出地面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三是注重材料图案自身的节奏感。地面设计应具有灵活、自由的平面构图,能无限延伸而且不受边框和轮廓的固定限制,特点是适应性强,能与各种形状的地面组合在一起并相互协调。根据不同功能要求的室内空间,将地面设计成不同标高的台阶形式,合理利用地面的高低的变化,也会得到较好的实用效果。

墙面——作为侧界面的墙面是室内空间的构成要素之一。它以垂直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觉范围,是主要部分。在墙面的处理中,涉及到门窗、展板、墙角线、通风口、灯具等细部装修,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结合,才能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

墙面的设计处理,应从虚体的门窗和实体的墙面入手进行,如何处理好虚实体之间的对比和变化关系是决定着墙面实体处理好坏的关键所在。要根据墙面以实体为主还是以虚体为主的特点,分别加以合理的分析和处理方法。不能孤立看待虚实体的每一个要素,要用整体统一的思路将虚实体有机的结合。如虚实体横竖变化的分割形式,墙面的高低所采取的横竖处理方法又有区别,高的墙面适合用横向分割的形式,具有稳定的视觉效果;低的墙面适合用竖的分割形式,具有高大向上的视觉效果;做到两者整体的统一性,防止独立存在,构建合理的虚实体秩序。

除了墙面的虚实体对比变化外,还可以借助于窗的虚体与墙面实体的交替、重复所产生的节奏的韵律美感,特别是将大小不同的窗户进行有规律排列,会获得更好的视觉冲击力。反之,会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错觉。

三是陈列形象设计。陈列形象设计即是对故居中的名人陈设物品、照片资料、灯光等方面进行设计处理。我们以李克农故居室内空间的陈列形象设计为例。

李克农故居是环巢湖区域中的一个难能可贵的文化遗产,对外开放展览的目的就是为了传递一种宝贵的文化精神,它与其他陈列展示如自然主题、科技主题、商业性主题的展示有着明显的区别,陈列设计中的展示内容主要突出其历史性、革命性、文化性和艺术性。

陈列设计主题内容——陈列展厅展品丰富,配有大量的图片、实物等,并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展示了李克农一生的革命业绩。厅正面是小型的李克农雕塑,造型自然、生动、传神,表面刻有毛泽东的题字,站在雕塑前如同感受到李克农将军伟大的革命精神,在整个陈列展厅中成为传神的绝妙之处。

陈列展厅区域有三个展示主题分别为“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了保卫建设新中国”和“战斗到最后一息”,主题设计的展示为受众感受到革命历史的内蕴和李克农伟大的革命精神提供了启示(图7)。

图7 李克农故居陈列空间形象

陈列空间基调——整个陈列展厅的色彩基调设计,主要从色彩的相互之间、色彩与展品之间、色彩与受众之间如何和谐、协调设计进行全方面考虑。因为,色彩从视觉感受上能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展品,色彩基调的设计,关系到整个陈列展厅的风格和气氛;在保证实物展品的色彩不失原貌的前提下,还要保证整个陈列展厅使受众感受到革命精神和艺术美感的氛围,这就要求必须遵循色彩设计系统中的生态规律,进一步梳理展品的固有色与周围物体的环境色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才能更好的、科学的、合理的进行陈列空间环境形象的基调设计。

2.3 外部空间环境形象设计

人们在环境活动中是一个连续发生肢体变化的过程,这不能仅限于在室内的空间环境中,还必须要贯穿于室外空间环境的活动。人们逐渐意识到在室外空间环境活动的重要性,在学术理论界和专业设计领域中将这个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课题。

内部空间一般都是由顶界面的天花、底界面的地面、侧界面的墙面等基本要素围合而成的,有具体明确的范围与表现形式。而外部空间环境则明显不同,除特殊部分的建筑是围合而成的具有封闭式的外部空间外,一般多数建筑都是与自然环境空间衔接,没有明显的界限来划分,也就是说,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两者之间的过渡自然、协调,又存在相互依存的共同联系。

我们在研究外部空间环境形象设计时,如何界定它的形状及范围,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外部空间环境形象与建筑造型形象的关系就好像汽车制造业与汽车的关系:有实虚之分,两者之间有紧密联系、互相补充的内在关系。从某种意义分析,汽车和建筑造型一样,都要明确的界面,正好处在一个互补的状态;但从另一个方面理解,外部空间环境地处广阔的自然环境之中,与自然界没有明确的界线,所以它的造型与范围就难以界定了。

封闭式和开敞式是外部空间的两种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封闭式空间是指以建筑物从四面围合而形成的空间,与自然空间的界线明确,具有较为分明的形式与范围,能使人感受它的空间大小的程度。而开敞式空间是指建筑物2至3面围合所形成的空间,与自然界的界线随着建筑物围合的逐渐递减而变得不明确,外部空间的封闭性变弱,甚至空间的封闭性就完全消失了。由此来看,建筑物四面围合所形成的空间封闭性更强,建筑物三面围合的次弱,建筑物两面围合的更弱。如果只剩下孤立的建筑物时,空间的封闭性彻底地消失了。因此,室外的空间由建筑围合的封闭式空间逐渐向由自然空间包围建筑物的开敞式空间转化。

另外,如果同是建筑物围合四面的空间,一般具有两种不同面积大小的视觉范围封闭感:一是建筑物围合的界面越远、面积越大、越稀疏其封闭感就较弱;二是建筑物围合的界面越近、面积越小、越密集其封闭感就较强。

从上述分析得出:外部的空间环境形象除自然环境外,主要是由人造建筑物的具体形象构成的,要想使室外空间环境形象的形式多样化,就应该从人造建筑物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排列布局关系,也要对底界面的地面中的绿化、铺面等要素进行合理认真的处理,才能使人们获得从地面上所引起的某种空间感的视觉美感效果。要将若干个室外空间环境进行合理的组合,并按照一定的程序加以链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空间排列。

如何处理好与外部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一是要对外部空间的变化要素进行对比研究,即是利用封闭式空间和开敞式空间的居住建筑,结合自然环境的变化进行对比;二是要对室外空间的纵深层次进行研究,即是对人造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多层次空间相互渗透,如一个物体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另外一个物体,形成深远的视觉效果,这种形式的布局较为灵活、自由;三是要对室外空间的程序布局加以研究,即是外部空间的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布局。结合建筑的功能、环境地形、人们活动流线的特点,将外部空间的这些程序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布局。如主要空间沿着纵向轴线逐渐展开的空间排列,人们的活动流线就比较清晰、明确。如李克农故居的院落式空间的程序布局:人们经过活动流线方向的区段,空间出现大小的变化、宽窄的变化、地形高低的变化,结合建筑造型的起伏变化,富有较强的节奏感,并能依靠这种节奏的变化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过程,从而使这种院落式故居的外部空间序列布局取得良好的效果(图8、图9)。

图8 李克农故居建筑外部空间环境

图9 李克农故居外部空间环境与人物造型

综合上述的表现手段和方法,将提高和丰富环巢湖名人故居外部空间环境形象层次的变化,给人以无限深远的意境。

3 结语

在研究环巢湖名人故居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自然环境(生态绿地)、人造环境(人工建筑)的相互结合,各个空间的层次不仅要有整体的环境设计,更需要有整体的形象分析。在形象要素的艺术设计中,要从环境设计的高度进行,对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力求要有正确鲜明、深刻新颖的“立意”以及对客观事物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最终设计出具有内蕴的环境。首先需要设计者将对自然的情感运用到环境的设计之中,在形式上经过深思熟虑,就可以形成环巢湖名人故居环境的形象意境,比如突出环巢湖区域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创造出名人故居所存在的自然、人文、环境意境和形象特色;其次要了解观察整个环巢湖自然景色的不同,对分布在城市、村镇的名人故居环境空间的布局和具体的形象进行反复的研究推敲,形成最终的环境设计;再次是造景,要按照特定的目标去改造自然环境,不是一味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运用艺术手段和形式去再现自然,满足人们对于名人故居环境设计的需求。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罗永能.巢湖文化全书名胜文化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3]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4]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李克农形象设计巢湖
巢湖,我的母亲
铲屎的,你是认真的吗
动画技术在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景怀宇形象设计作品
李克农三戏侦缉队长
现代领导媒介形象设计与塑造
中共“特工王”与夫人的一世情缘
巢湖玉卮意蕴长
中共“特工王”李克农与夫人赵瑛的情缘
华能巢湖电厂脱硝系统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