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策略探讨

2018-06-09 06:25
巢湖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幼儿教师技能

马 丽

(蚌埠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1 问题提出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以能力为重,要求幼儿教师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1];合格的幼儿教师需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对儿童的“激励与评价”、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自我“反思与发展”等七个方面。

专业能力包括专业认知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2]。幼儿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运用专业的知识,以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组织一日生活、引导游戏活动、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进行环境创设、观察和评价幼儿发展水平等。

专业实践能力是保证幼儿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因此,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的幼儿教师成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任务。

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幼儿园管理者的反馈和对学前教育专业已毕业学生的追踪调查发现,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薄弱、与实际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面对幼儿行为问题手足无措,环境创设、教育活动设计无从下手,无法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等。反思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1 缺少明确的目标要求

专业培养方案中将教学环节划分为理论教学、实验实训、综合实践。从专业培养方案的具体安排上看,虽然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有学时要求,但是没有具体的目标要求,表述较为笼统。

从学科教学过程看,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组织实施。在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方面,高校教师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经验不足,在授课中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具体的目标;在艺术技能教学与训练中,没有对培养标准提出明确的要求,如:钢琴、舞蹈、画画应该达到什么级别,故事应该讲成什么水平,学生的实际专业技能水平差异显著,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差、水平较低。

2.2 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等同于艺术技能训练

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弹、唱、跳、画、讲等基本艺术技能,对应这些基本艺术技能学前教育本科开设钢琴、声乐、舞蹈、画画等技能课。从形式上看,这些技能课及技能训练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在教育教学中归属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但是,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相关标准,幼儿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包括组织一日生活、引导游戏活动、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进行环境创设、观察和评价幼儿发展水平等。艺术技能只是幼儿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组成部分,艺术技能的好坏关乎幼儿教师创设适宜教育环境、组织一日生活、引导游戏活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需要培养学生艺术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设计实施教育活动、观察和评价幼儿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2.3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实际需求相脱节

幼儿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具体体现在:将与幼儿教育的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理论知识和吹、拉、弹、唱、画等技能,运用到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环境的创设、一日生活的组织、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引导等方面,能做到学有所用。

但是,通过毕业生反馈得知,大学学习内容无法完全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如:儿歌边弹边唱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但是高校钢琴和声乐分开授课,导致学生能谈会唱但是无法很好地将两者融合;画画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需要的是以幼儿生活为素材的内容,但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美术课所学习种类包括素描、装饰画、刮画、儿童画等,内容针对性不够强,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不管是应对幼儿画画课还是在环境创设中都较为吃力;在五大领域知识的教学中都学习过活动方案的设计,但是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发现对幼儿的想法和容易出现的问题预计不足,导致无法完成预期目标。

2.4 教育实践过程监督不力

教育部下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规定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18周[3]。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实习(见习)、毕业实习等形式。

专业实习(见习)多从大一开始安排,每学期一周左右;毕业实习安排在四年级,集中开展,时间为8周左右。从时间上来看,各高校教育实践基本达到要求。但是对实习、见习的过程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部分学生只是按要求进入幼儿园,时间结束后填写见习日志和实习报告。见习、实习过程中学生做了什么、完成情况如何缺乏明确监督。尤其是对于选择自主实习的学生,其实践过程及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使之相互交融;尝试多种形式和途径,充分发挥各种路径的优势,形成合力。

3.1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提升相融合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提升相结合,将实践能力培养渗入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授过程中,使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相互融合。

3.1.1 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理论教学

幼儿活动与指导领域的课程,尤其是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设计方案,更要引导学生尝试开展活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教学实践基本能力的目的。

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活动中需要注意的是:设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避免出现由于学生对幼儿实际情况认识不足,导致在设计方案时过于理想化、方案无法实施的情况;在活动实施中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课堂表现、模拟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境,尽可能创设较为真实的教学情境,以获得实践性知识和体验。

3.1.2 采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专业教学中惯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影像,案例的选取要尽可能来源于普通幼儿和幼儿园真实情境,内容具有普遍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案例的来源可多样化,如:围绕相关内容或主题搜集学生见习和观摩中体验和感受到的案例、录制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相关视频等。

3.2 开展专业技能提升专项活动

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其组织与实施一日生活与游戏、创设教育环境的重要保证。学前教育本科生的专业技能大都是零基础,起点低、起步晚是专业技能提升面对的挑战。

3.2.1 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

在学前教育专业现有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中,专业技能训练是通过课程教学实现的,如:“弹”对应钢琴课、“画”对应美术课、“讲”对应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对于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幼儿园工作的实际需要、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的项目及要求(如表1所示)。通过专业技能训练和考核不仅可以督促学生练习,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可以规范专业实践标准。

表1 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项目及要求

3.2.2 专业技能考级与职业技能鉴定

专业技能考级主要是针对弹、唱、跳、画等基本技能,鼓励学生参加钢琴、画画、舞蹈等级考试,通过考级强化技能,从而达到提升技能水平的目的。

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主要是与幼儿教育相关的职业技能资质认证,如:幼儿教师、保育员、早期教育指导师、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教育规划师、教育咨询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从而提升研究幼儿、自我发展的实践能力。

3.2.3 专业汇报演出与作品展

专业汇报演出和作品展是全面展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与技能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之一。

作品展主要包括画画和手工作品、童话剧展演。画画和手工作品展由学生提供自己满意的作品参加评选,对评选的获奖作品制作作品集进行公开展览;童话剧展演由指导教师提供素材,学生编写剧本、分配角色、设计并制作服装道具、排演。

专业汇报演出以大型晚会的形式呈现,节目内容体现幼儿童趣,节目类型多样化,主要包括舞蹈、儿童剧、乐器演奏、演唱等,能充分展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和专业技能。专业汇报演出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集体、个人等形式参加,确保人人参与。整场晚会,包括节目的编排、演员、主持、道具、音效全部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使学生能从容地面对幼儿文艺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

3.3 明确专业实习(见习)、毕业实习的目标,加强过程监管

通过专业实习(见习)和毕业实习可以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真正走入幼儿园、走到幼儿身边,近距离了解真实的幼儿和幼儿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通过观摩、参与幼儿一日生活和教学实践体验,找出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实习(见习)应该贯穿整个学校学习阶段,做到学生在校期间全程渗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明确目标、监管过程,做到实质性实践,防止出现实习、见习走过场的现象。

3.3.1 明确实践目标

教育实践活动应从人才培养计划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阶段理论教学安排,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定教育实践阶段目标(如表2所示)。

表2 教育实践阶段目标

3.3.2 实行“双导师制”,明确指导教师职责

专业实习(见习)和毕业实习是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常规途径。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即每位学生有两位指导教师,一位来自高校,一位来自幼儿园教学一线,学生全程参与幼儿一日生活。

为防止出现实习、见习走过场,做到实质性实践,要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双导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制定实习计划、实习工作目标,并帮助学生设计和实施完成这些计划和目标的具体活动[4]。具体来说,实践过程中高校指导教师负责监督、指导实习(见习)教师完成实践计划和教案;幼儿园指导教师负责监督和指导学生协助带班、组织开展游戏和教育活动,针对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和学生提交的日志、观察记录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2012-9-13)[2018-3-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209/t20120913_145603.html.

[2]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1-2.

[3]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EB/OL].(2011-10-08)[2018-3-17].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702/201110/xxgk_125722.html.

[4]王幡,王露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122-129.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幼儿教师技能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药学专科学生专业技能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