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的构建策略探析

2018-06-09 11:35陆珏琰
成才之路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数学模型构建关联

陆珏琰

摘 要:良好的数学模型的搭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主要是由于数学模型的模糊定位所造成的“盲点”。教师应从多维感知、强化认知,迁移再生、拓展思路,区分边界、开放思维几个方面出发,通过分析模型间的关联,寻找“焊接点”,促使学生对数学模型的认知更加清晰化。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模型;构建;关联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5-0057-01

构建科学的数学模型,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加强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模块化、层次化理解。但是,数学模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过分隔离不同模型,不容易形成整体的数学体系架构。这就需要教师从多角度认知模型,通过迁移衍生新的模型。同时,对于相近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分边界,防止模型的模糊化。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进行论述。

一、多维感知,强化认知

数学知识概念是一种基础的数学模型,仅仅做到对单个数学概念理解透彻,不足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应把握好知识概念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某个模型进行多角度感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认知。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周长是多少”时,考虑到学生们已经了解到周长的定义是图形外围一周的长度,为了加深他们对周长的理解,教师可分别从视觉、触觉、动手三个方面出发建立数学模型。视觉:为学生们展示运动员在跑道上比赛的场景,分别为50米、100米、400米以及800米,让学生思考哪种比赛的距离代表了跑道的周长,体会周长只是严格的“一圈”的概念。触觉:让学生们拿起手中的三角板,从某个顶点出发,沿着三角板的边沿,依次经过另外两个顶点,最后回到起始的顶点,感受周长这种“同始同终”的封闭性特点。动手:借助课本习题,用直尺分别测量两个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度,最后将三条边加在一起得到周长,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初步认识周长的计算思想与方法。

动用身体的多个感官,从多角度去认识某个概念模型,可以使思維空间更加广阔,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蕴含于其中的数学特性与要求,加深对模型的理解与记忆。而且在一开始学生就形成准确认知,对日后新概念的学习也能做好良性铺垫。

二、迁移再生,拓展思路

同类的数学知识所构建的不同模型,其间必定有某种前后联系。学生可以借助前一个数学模型,通过找寻某种“焊接点”,展开适当的推理与变化,从而迁移出新的数学模型,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开拓思维,加速对新知识的消化与掌握。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直接引入两位数间的乘法,学生会感到迷茫。教师可在此之前带学生们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模型:一位数先乘以两位数的个位,然后再乘以两位数的十位,最后将前者的积与后者积的十倍相加,再带领学生回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模型:两位数乘以整十数的十位数,然后将积扩大十倍即在末尾补上一个0,请学生们思考这两个模型与本次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有学生指出:两位数之间的乘法,其中一个数正好可以拆分成一位数和整十数。于是新的数学模型便建立起来了:两位数间的乘法,首先用一个乘数的个位数乘以两位数,再用此乘数的十位数乘两位数后扩大十倍,最后将两个积相加,便得到了正确结果。

从已经掌握的数学模型出发,根据两者之间的某种联系,顺势迁移出新的数学模型,思路清晰而有条理,方便了两者之间的相互推导与转化,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灵活运用多种模型的能力,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三、区分边界,开放思维

学生们最为苦恼的不是建立模型,而是如何明确区分模型的边界。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或多个模型,其模糊边界会妨碍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甚至阻碍思维的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严格地区分每个模型的边界,明确各自的特点与应用场景,体现数学的严谨性。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时,因为初次接触有余数的除法,学生们很容易将“整除”“除尽”两个概念混淆。例如,1)13÷7=1……6,2)7÷5=1.4,3)6÷2=3,哪些属于整除,哪些属于除尽?大部分学生会认为2)式是除尽,3)式为整除,却往往忽略了3)式也能归入除尽一类。于是教师可从二者的原始定义入手进行讲解:整数a除以整数b,商为整数而没有余数,就是可以整除;数a除以数b,商是整数或者是有限小数,这就是可以除尽。显然,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以上定义,当选取商为整数这一条件时,既可以是整除也可以是除尽。随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分类练习,直至掌握二者之间的这种包含关系。

遇到相似的数学模型时,教师应从模型的原始定义出发,让学生找寻二者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可能是包含、并列关系,甚至是没有关联。只有明确了它们之间的界限,才能打通学生受阻碍的思维。

四、结束语

总之,数学知识的整体构架,是由一个个模型叠加而成的。教师只有从多角度明确每个模型的特性以及模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能够使数学架构更加清晰化,进而实现模型之间的转化及灵活运用,促进学生对数学模型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周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刘明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09).

[3]刘勋达.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数学模型构建关联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智趣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古塔形变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