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挑战

2018-06-09 11:37王素萍张信凤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0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经济新常态中国

王素萍 张信凤

摘 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实体经济正走向"新常态",在这种新形势下,考虑我国经济体系情况,如何让中国金融体系面临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是我国中国金融体系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中国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转型的适应性较弱的现状;分析了来自内部和来自外部的挑战,以及开放过程中公平监管面临的挑战和经济转轨过程中的金融风险面临的挑战;并指出中国金融体系中出现规模经济效益转变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大规模的走出去"逐渐取代依靠吸引外资的方式,投资拉动经济,转变为创新驱动经济的发展模式的趋势。对促进新常态下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中国;金融体系;挑战

当前,我国整体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期、提档换速期也是我国经济进入了深水期。十三五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复苏,从而有效摆脱经济不平衡的局面,也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一个新的局面。现如今我国的经济正在不断的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中,我国的实体经济也随之经济的发展环境不断的与之相适应,同时与过去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变化将会直接对我国的金融整体体系产生长久而深远的意义。

1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金融体系现状

1.1 我国融资结构不合理

毫无疑问,融资结构不合理对我国经济是具有不利影响的。一般企业的资金来源有两个,一是内源融资,指的是企业自身的资金;二是外源融资,主要是企业对外筹集资金,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形式。直接融资是企业用公司股权向外集资;间接融资是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可以说,我国的融资结构不合理就是我国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结构不合理。现在我国的融资情况是,直接融资的比例远远低于间接融资,这不但给银行增加了一些风险,不可避免的给我国金融体系也带来了不小风险,长此以往,有碍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1]。

1.2 我国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从宏观角度审视我国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是一个显著问题。需要正视的首要问题是,我国信贷行业发展还不够完善,很多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最终使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放缓。从我国经济大环境来看,不管是国家、企业在融资方面,还是银行在个人、企业贷款方面,都存在有不完善的地方。现在银行普遍对贷款有所保留,以至于金融资金的滞留,是因为社会信用体制还不完善。没有得到合理使用的大量资金,滞留在银行等机构,造成我国宝贵金融资源的大量浪费。谈到在公司证券融资方面,资本市场存在不规范现象,其融资的受众非常有限,很多公司都因为融资不利,而濒临破产或倒闭。国家融资方面,国家具有良好的信用,却没有很好地利用,也没有设立专门机构做这方面的工作,以至于国家融资后劲乏力。此外,还有一个现象说明了我国国内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金融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那就是外资大量涌入与国内储蓄过剩,这无形成为了我国金融体系良性发展的绊脚石[2].

1.3 中国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转型的适应性较弱

1.3.1我国金融机构效率似乎偏低

2014年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ROA为1.29% ,ROE为20%,均达到全球最佳银行的水平。但是我们需要冷静客观的对这种“高效率”进行剖析。市场价格保護、市场准入管制、隐性国家担保,这三项是上市银行达到最佳业绩的基础和前提,而不是在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条件下获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利率市场化的逐渐推进,我国银行利润增长率正在明显快速回落。实体经济的盈利空间被金融业的高利润挤压了。有相关数据显示,金融业利润占全社会利润总额的比重由2011年的24%上升到15年11月的29%;金融业利润与工业企业利润之比则由56%上升到95%。这种社会财富再分配机制是极度不健康的,阻碍了我国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而大量高端人才过度流向金融行业,有碍实体经济吸引高素质人才,进行创新发展[3]。

1.3.2宏观金融效率偏低

一方面,是以单位GDP所需要的货币来衡量,中国是全球最高的。另一方面,是以正规金融体系动员社会储蓄的能力来衡量,宏观金融效率也是偏低的。不可否认,我国影子银行的数量正在急剧增长,各类金融机构如融资租赁公司、P2P、小贷公司、投资公司和债权交易平台等出现历史性罕有的极速增长。此外,金融市场效率偏低。主要反映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最需要资金、发展的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另一方面,我国交易成本普遍偏高。即包括企业上市、发行债券、清算成本等资金成本,也包括时间成本[4]。谈到清算,在欧美市场,一笔债券交易的清算费用大多为不足1美元,价格非常低廉。而在我国一笔债券交易的清算费用高达200元人民币左右,存在非常巨大的差异。总之,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总体上还是非常低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宏观角度看国家金融体系,并未达到资源最优配置,造成了的大量资源浪费,没有追随“新常态”,与时俱进,必须加快推进金融业的优化升级。

2 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金融业面对的挑战

2.1 来自外部的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在不断升级改革,实体经济都在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以适应经济变革。 传统的经济发展仅限于我国内部,新常态下,全球化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面对各种外部挑战,我国金融体系要做好应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很多学者认为,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外部,也就是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影响。 全球经济经过不断发展,数次调整,当前再次调整经济平衡,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环保要求,国际义务的要求,这样的压力也是长期存在的。 政治对于经济的影响亦不可小觑。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一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则和方向重新在太纵横,而中国作为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一分子,分担了产业分工的责任,实体经济势必会受到重大影响,金融体面面对这样的情形,要 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二是科技改革和产业升级是在不断进行中的,新的科技与新的商业模式对传统实体经济的影响经常是颠覆性的,对于现有产业体系带来巨大冲击,而金融体系面临实体经济的转变,也要进行自身深化改革,避免在经济大潮中成为实体经济腾飞的重负[5]。

2.2 来自内部的挑战

进入新常态之后,中国经济内部面临着多重挑战。 在实体经济方面,产能过剩仍然突出,之前的经济刺激政策导致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带来的风险,产能过剩导致大量资金积压在产品中,而产品无法流通,资金就无法运转起来,给金融体系带来许多问题。 实体经济面临着人员成本,材料成本等各方面成本的上升,再加上本身产能过剩,长期不进行技术革新,躺在已有的功劳簿上做低端加工,靠人口红利取得效益,这样的理念和运作方式即将为新常态下的经济环境所淘汰。 而搜过金融体系长期配合这样的实体经济运作模式,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打下基础,不断推动的同时也为实体经济承担了极大的风险,实体经济有风吹草动,对于金融体系都是巨大的影响。金融体系要做到敏锐观察实际情况,跟随新常态环境下的经济发展步伐,随时调整自身运作方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2.3 经济转轨过程中的金融风险面临的挑战

金融业的转型升级,相当程度上是对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从业者长期以来 已经形成定式的行为方式的否定,因此必然会面临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在经济转轨过程 中,特别是在逐步消除无处不在的隐性担保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风险必然会上升。一方 面前期形成的地方政府巨额债务风险将有相当部分转化为金融风险;另一方面金融机构 的不良率也会随着产能过剩问题的持续发酵、企业大规模重组以及金融机构内在风险控 制能力的不足而进一步上升。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金融监管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之 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金融政策和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机制。例如,2013年8月 成立的金融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只是一个议事机构,既没有明确的职能定位和工作目标,也 没有清晰的权利和责任,因此不能成为一个决策机构或有效的执行机构。那么协调机制 怎样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货币政策、资本项 目开放、金融创新等多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如何配套和相互呼应。再如,未来在中央银行转 向更多釆用以价格为主的调控方式时,应有一个完善的、以国债为主要操作工具的公开市 场机制,而目前这个机制还很不健全。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等政府部门如何在国债发行、流 通市场建设方面协调一致,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再如,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 构,如何进一步划清职能、明确分工,使得商业性金融机构能够进一步的商业化,政策性金 融机构更好地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还有,体制内的金融机构和体制外的类金融机构如 何协调发展。这牵涉到中央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对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实际推动都是巨大的挑战[6]。

2.4 开放过程中公平监管面临的挑战

公平监管问题在台湾已经出现,大陆也终将面 对。随着开放力度的逐渐加大,我们很可能会出现对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监管相对较松, 对民营控股的金融机构监管相对较严;对外资机构监管较松,对内资机构监管较严的问 题。特别是外资机构或者民营玑构不熟悉金融监管的一些潜规则,也容易带来一系列监管摩擦。金融法制如何进一步强化?目前立法机构对行政过度授权的问题普遍存在,使 得监管部门自由裁量权过于放大。另外,法律本身也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性。有法学专 家做过分析,在证券司法案例中,四分之三的案件没有引用《证券法》,而四分之一司法案 件虽然引用了《证券法》,但只涉及其中7条,仅占全部法律条文的3%。说明我国金融法 律已经和金融实践脱节到何等程度。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下一步如何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积极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企民企的融合成为近期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亮点。但是金 融国企如何改革,特别是政府千预、公司治理架构等问题如何解决,尚没有清晰的思路。未来中国金融转型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如果说上述挑战主要是一些策略性的问 题,那么更严峻、更核心的挑战将集中反映在金融发展理念和部门利益调整上。

3 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的新趋势

3.1 规模经济效益转变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为了更好的应对现在经济低迷的时期,和未来未知的挑战,我国实体经济将做出如下调整。具体可以解读为,原来企业的发展模式,往往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占据同类产品市场,现在与时俱进,逐渐转变为拓展多渠道寻求新机遇,为目标客户进行定制服务发展。這样会使企业间的竞争,由单纯追求成本低廉,逐渐转变对人性化、更佳服务的追求。

3.2 大规模的走出去逐渐取代依靠吸引外资的方式

可以说,这是一种新型的实体经济发展模式,未来我国的企业为了应对接踵而来的挑战,将不断的走出国门。据商务部2014年的一份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对外投资贸易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经济体量、质量逐渐进入快速增长时代。由此,原有的大规模商品输出,逐渐转向大规模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模式,这是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最佳证明,更是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自改革开放以来,如何能更好地吸引外资进入我国市场,成为了我国一直努力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免费出让土地、降低贷款门槛、税收优惠等政策,都是为了吸引外国资本流入我国市场。发展到现在,我国已经由被动变为主动,鼓励我国企业不断地走出国门,但这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更好地融入海外市场。我国企业应该要努力提升在海外的自主竞争力,使得自己能够在国外生存得更好、更长久[7]。

3.3投资拉动经济,转变为创新驱动经济的发展模式

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拉动经济的主要方式是投入资本,这样的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包括低效率、高污染及产能严重过剩等等。我国国情决定了,在短时间内,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还是我国主要的发展模式。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兴科技的新时代里,能够驱动未来经济发展的,无疑是企业的创新成果。未来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作为企业,只有依靠科技推动产品发展,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企业要紧跟时代发展,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加大科学研发投入,鼓励平台创新及相应的技术储备等科技创新建设,从而有效的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8]。

4小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中国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转型的适应性较弱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来自内部和来自外部的挑战,以及开放过程中公平监管面临的挑战和经济转轨过程中的金融风险面临的挑战;并指出中国金融体系中出现规模经济效益转变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大规模的走出去”逐渐取代依靠吸引外资的方式,投资拉动经济,转变为创新驱动经济的发展模式的趋势;最后对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总之,通过研究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金融体系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有了清晰而深入的认识,对发展的趋势有了一定的把握,对完善新常态下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军辉. 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应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6, (4):92-92.

[2]魏鹏举. 新常态下中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学理探讨[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 30(4):20-25.

[3]经济参考报. 张承惠:新常态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新挑战[J]. 经济参考报, 2015.

[4]巴曙松. 加快推进适应新常态的金融改革[J]. 紫光阁, 2015, (1):12-13.

[5]宣雅迪.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存款保险制度对金融业的影响研究[J]. 江苏商论, 2015, (21):180-181.

[6]罗思涵. 新常态下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新挑战[J]. 商, 2016, (30):175-175.

[7]谢海黎. 经济新常态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启示[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 (26):53-54.

[8]王元龙. 新常态下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5, (13):32-37.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经济新常态中国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