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8-06-09 11:37刘小源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机遇河北省

刘小源

摘 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地区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无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2020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举办和雄安新区规划的提出,将为河北省提供创新发展动力。同时,河北省应积极面对挑战,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将其打造成中国一个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最具增长潜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河北省;机遇;挑战;对策

一、京津冀地区概况

京津冀土地面积21.8万平方公里,常驻人口约为1.1亿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京津冀)区域面积占全国1.9%,人口占全国8%,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承德、石家庄、沧州、邯郸、邢台、衡水等11个地级市。2016年京津冀三地生产总值合计74612.6亿元,占全国的10%。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2016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99.3亿元,比上年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为0.5︰19.2︰80.3,農业比重较小,服务业和科技相对发达,为后工业化时代。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2016年,天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85.39亿元,比上年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为1.2:44.8:54.0,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河北省环抱京津地区,面积18.88万平方千米,人口7470.05万人(2016年),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827.9亿元,比上年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为11.0:47.3:41.7,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GDP看,在京津冀之间,三地同自身相比经济发展都取得了进步,作为京津冀经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河北省,与北京天津两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仍比较大,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仍比较大,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经济转型升级诉求强烈,制约河北省发展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要想使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河北发展是关键,值此京津冀一体化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大背景下,有必要对河北省进行发展战略分析,使河北省找准定位,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京津冀一体化河北省迎来的机遇

1.交通一体化建设,推进协同发展进程。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交通为经济服务,经济发展需要交通作为桥梁进行联系,区域综合交通协调发展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力充分发挥的前提和基础[1]。交通一体化有利于增强区域的聚合力,促进区域经验技术的交流与传播,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的流通与协作。

京津冀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区域交通结构逐步完善,已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体,航空、海运等各种交通方式并存的综合交通网络。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将首先打造多层次轨道体系,构建“轨道上的京津冀”,形成“1小时区域交通圈”。轨道交通方面,京津冀地区将加快推进京唐、京滨、京石等城际铁路建设,加强北京、天津、河北主要城市间轨道交通衔接。机场建设方面,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新机场与天津滨海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等形成合理定位、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机场群。公路方面,将重点建设京台高速、京秦高速、承平高速、张定公路、松兰路等,着力推动京津冀地区公路互联互通,打通“断头路”“瓶颈路”。除此之外,京津冀公交互联互通也在打通中,有望一卡走遍京津冀。

京津冀一体化中,交通必将迅速发展,河北省将受益其中,交通的便利将刺激河北省消费、投资与出口,居民出行便利,民生得到改善,另外也有利于河北省旅游业、物流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河北省应积极与京津合作,探讨改革创新体制,建立有效协调机制,实现运输管理的协同。河北省要加快轨道交通合理建设,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以及京霸铁路、崇礼铁路、廊涿城际等构建密集铁路网。其次,河北拥有山海关、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和黄骅港五大港口,有巨大的年吞吐能力,应充分发挥港口区位优势,发展成为华北地区重要出海通道。此外,河北省应完善石家庄机场和山海关机场设施,建设完善唐山、邯郸、承德、张家口、秦皇岛等支线机场,基本形成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干支结合的航空网络。

2.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北京作为首都,吸引了全国大量人才、技术、资金资源,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大城市病”,城市承载力接近极限,北京对周边形成了明显的“虹吸效应”,为城市功能疏解、产业资源转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北京正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为核心的“高精尖”的产业结构,将首都非核心功能和相关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和疏解。天津以构筑三高产业结构、打造高端产业高地为目标,由于天津的主导产业与河北的主导产业存在重叠,并且河北与天津之间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存在着错位竞争,因此天津会将部分同质化产业疏散到河北相关地市,实现专业化分工[2]。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为河北省产业转型与升级提供了机遇,作为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者,趋利避害,河北省将实现重大飞跃。

河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立足实际,主动承接,综合考虑,绿色转型。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目前应对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让新兴产业尽快挑起省会发展的大梁。唐山经济实力强,是京津冀一体化的“桥头堡”,正逐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和以曹妃甸为次中心的“双核”城市发展新格局,推动集约型城市发展,淘汰落后产业,向高精创新型产业转型,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保定应积极承接京津的科教、文卫、研发等智力型产业,打造第二个“中关村”。廊坊应充分发挥“京津走廊”区位优势,抓住京冀共建北京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的有利时机,以生态、智能、休闲、商务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与北京关联度高的产业,成为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秦皇岛应积极发展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和数据产业等第三产业,充分利用沿海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休闲产业,建设绿色宜居城市、国际滨海休闲度假之都、国际健康城。承德环境优良,历史积淀深厚,应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高端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张家口应借力与北京共同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新能源、信息产业等绿色产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沧州资源丰富,城市发展空间大,应打造国家重要的化工和清洁能源保障基地、北方重要的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加快打造京津冀和环渤海的重要产业支撑基地。邯郸应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交通,加快教育、医疗卫生、旅游等社会事业发展,极化在晋冀鲁豫接壤地区中心城市地位。邢台打造“六大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休闲旅游基地、农副产品和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科技成果中试基地、生态涵养基地、枢纽型现代物流基地。衡水打造成为冀中南综合物流枢纽、安全食品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基地、生态宜居的滨湖园林城市。

3.旅游业迎来机遇,提升省市形象与知名度。旅游业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先行行业,对其整体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家口市与北京市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对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包括区域旅游协作都提供了重要机遇[3]。同国内旅游大省相比,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经济带动能力弱。河北省拥有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930处,居全国第一位。拥有长城、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清西陵3项世界文化遗产;邯郸、保定、承德、正定、山海关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是万里长城途经距离最长、保存最完好的省份,境内长城遗存达2000多公里。河北省5A级景区目前有: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河北保定野三坡景区、西柏坡景区、白洋淀景区、河北唐山市清东陵景区、河北邯郸市娲皇宫景区。虽然河北省旅游资源并不少,但是长期没有形成广泛影响。因此,积极推进河北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探求旅游業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就成为目前京津冀地区旅游协作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4]。

河北省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之所以旅游业不发达,是由于河北省整体环境差,省市形象在全国比较差,交通不够便利畅通,景区基础设施和管理存在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省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利机遇,旅游业的潜能将得到释放,河北省可能成为京津乃至全国游客的新的目的地。河北省要想在旅游业中受益,提升省市形象,从而吸引人才、外资发展其他产业,就要整合旅游资源,升级基础设施,规范景区秩序,清洁景区环境。同时要加快交通建设,便利游客出行与住宿,创建特色合理的旅游线路,打造高质精品旅游服务。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虽然不一定能决定整体经济效益,但在提升形象的同时能使地区收获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张家口为例,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一下子将全国焦点集中在张家口市,从而形象得到极大提升,旅游业也因此得到发展,进而更加扩大了知名度,进一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交通一体化建设、生态一体化治理、产业转型与升级都将为河北省发展旅游业、提高知名度带来良好机遇。

三、京津冀一体化河北省面临的挑战

1.人才流失,高等教育与京津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地位和发展现状等原因,河北省许多人才被北京天津“吸”走,加上河北省本身高校建设与北京天津就存在很大差距,劳动力水平低就成为制约河北省发展的一个问题。“985”高校中,北京有10所,天津2所,河北只有1所985大学,即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211”高校中,北京27所,天津4所,河北省内只有1所211大学,即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即使是985和211高校,也是分校。虽然不能以985和211高校一概而论,但是由此可见高校教育上的差距。高层次的人才集聚北京天津,河北的差距就又被拉大。在京津产业向河北转移过程中,劳动力所需加大,尤其是相对高水平、高层次人才需求增加。如果京津地区汇聚的高层次人才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随着产业转移同比例转移的话,河北就会面临京津冀产业融合中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窘状[5]。在京津冀一体化中,河北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人才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河北省要加快高校建设,增加高校建设的投入,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综合院校。河北省要积极申请各方面支持,利用联合办学、设立分校、相互交流等形式,加强同实力雄厚高校的合作,借鉴理念与经验,提高自身办学实力,争取建立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点高校。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河北省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充沛的活力与创造力。

2.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河北省发展模式长期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资源浪费,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空气质量差,雾霾更成为河北的代名词,连续多年,京津冀地区一直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区域,2016中国十大雾霾城市排名,河北占了七个。环境的恶化势必会影响河北省的综合发展,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所损害的生态效益,地球只有一个,只有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京津冀一体化之际,河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要结合实际,立足自身,不能牺牲自身生态环境,并且要积极与京津合作,携手解决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建立联合治理小组,建立综合治理方案;突破割据思想和临时性行动理念,形成联合行动的长效机制;加快京津冀地区产业转型,发展高科技、低污染的产业;运用科技手段治理污染,加强对钢铁、煤炭等行业的整治,加快推进清洁化生产;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大力推行低碳环保的生产技术[6]。

环境改善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共同承担起这个责任,共同建设美丽绿色的生存环境。

四、结语

京津冀一体化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华北乃至整个北方腹地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要成为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新的增长极,协同发展是途径。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扮演关键角色,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探索发展出路,制定发展政策,解决发展问题,跟着京津发展步伐,走出河北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修华.京津冀一体化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和展望[J].铁道标准设计.2015.59(6):1-6

[2]孙久文姚鹏.京津冀产业空间转移、地区专业化与协同发展——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1-89

[3][4]段迎豪马育倩.浅谈河北旅游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对策[N].中国旅游报.2015-05-11(11)

[5]刘秋平王珏陈煜.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下河北面临的挑战[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4):61-64

[6]朱晨旭冯百侠.京津冀大气环境污染联动防治策略分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2):70-73

猜你喜欢
京津冀一体化机遇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