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研究

2018-06-09 11:37林伟立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0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普惠金融农村金融

林伟立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金融在多元化政策体系支持下的持续性发展,无论是在供给能力,还是在供给结构上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由近几年来的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来看,农村普金融体系的建设成为了当前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这不仅是制度变革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在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了提升。为此,通过对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进行内在关系分析,并就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在不断完善开放性与便捷性普惠金融体系的前提下,为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做出贡献。

关键词: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金融

在近三十年的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各个行业内的互补性调整都在向着有机整体的方向发展。自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提出,并被作为重点规划项目,成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不仅对各行各业的结构调整起到重要作用,还直接影响着各行业重点工作内容的转变。至今为止,针对我国金融体系中发展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农村金融改革来说,不仅市场供求出现了不平衡的局面,其覆盖面、规模与服务质量等方面也都存在着发展不足的现象,这既影响了农村金融适度竞争的有效开展,同时也使融资难成为突出性问题。为此,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多样化、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农村生产组织形式进行开放式与便捷式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是当前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方向与创新思路。

1、 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实行普惠金融的重要目标

我国在推进金融改革的同时,对供给端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实施了以资源优化配置与解放生产力为目标的供给侧改革。这是在经济新常态到来之际,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增长形势所进行的一次转型,使其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主要针对小型化、专业化等特点的企业所进行普惠金融服务,这是金融供给侧改革实施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普惠金融具有全方位、高效性为社会各阶层及群体提供服务的功能,不仅立足于机会平等的前提条件下,同时还遵照商业的可持续性原则,在政策引导与扶持下,针对各阶层服务对象进行普惠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体系的创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宏观上完善监管体系与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同时进行相应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在微观上进行多元化金融服务供给主体的创建,使其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所有客户。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以缓解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为最终目标,不仅运用新理念、新技术降低服务成本,还可以解决供需矛盾,以及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农村经济主体需求,同时为其方便快捷地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由此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实现高效率与可持续性,这不仅能够提升农村金融的内涵高度,同时也使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更稳健的运行发展。

2、 创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分析

2.1、制度变革未促进金融创新体系形成竞争性与鼓励性

在新形势下,农村普惠金融需要在以市场化引导方式的推动下形成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这主要是由于在进行农村金融改革的过程中,主要是围绕着金融机构的商业化发展方向,以及金融机构的设立而展开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创建,不仅打破了固有的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垄断局面,同时还促进了多种金融机构体系的创建,这既有效缓解了金融机构的网点覆盖率低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金融组织机构欠缺的问题。但不可避免地都面临着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高成本与高风险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在鼓励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完整体系中得以解决,还需要在金融市场的竞争环境下,提供真正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普惠金融服务。目前,由于制度设计与监管政策的限制约束,使金融创新的发展十分有限,不仅商业化效果不明显,同时还影响了农村金融市场有充竞争的开展,产品、服务与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一直依靠着信贷补贴与财政扶持的政策性支持,成本损耗大,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不仅影响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也极容易形成贪污腐败的不良之风。

2.2、金融创新力度不足,使农村金融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

新时期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的机构改革与创新,还需要进入到微观层面,从根本上改变其困境难题。农村金融发展至今,虽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也在产品与服务上体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农村金融市场仍存在着供需不均衡的发展局面,信贷需求还无法完全满足当前新的发展形势,其中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过大,以及缺乏系统性规划等缺陷,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这一方面需要在技术创新中增加金融机构种类,另一方面需要针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然而这两方面由于受到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限制,使其不仅失去了机构产品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使服务方式得不到有效开发。此外,为了进一步克服农村地理环境等障碍性问题,扩大服务覆盖与降低运行成本,创新金融在继续发展与探索其发展方向與路径同时,需要结合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缩短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差距,但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明显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与运用程度不高,使之影响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3、实施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创新思路与重要措施

3.1、制度层面

首先,鼓励开展有序竞争,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这是通过长时期的改革并不断地总结经验,对农村金融市场所做出的调整,针对机构种类与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为了降低制度对创新动力的约束与抑制作用,不仅要努力营造出有序而健康的竞争环境,还需要在资源配置上提升效率。通过相关制度的安排实施鼓励其在创新贷款技术、风险管理与识别等动力推进,这不仅促进金融供给在竞争环境中提升了效率,还降低了直接奖补形式的供给。其次,进行科学适当监管,强化信用体系建设。这主要是由于农村金融所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于农业自身的弱性自然风险,也有薄弱的农村信用基础与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因素。这使农村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既在与农业保险建立配套发展体系,琮在进行创新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使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得以完善,避免因不对称信息出现一系列信用风险问题。

3.2、技术层面

一方面,在技术创新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在前期培育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对组织机构提供政策性供给,对于当前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的供给,是供给侧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积极适应当前新环境、新形势的前提下,采用创新技术应用,通过更新理念与模式,运用新工具进行风险防控,既要使业务成本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同时还要不断扩展业务范围,并使金融普惠程度得到有效提升。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使其不仅在信息搜集方面快速准确,还能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行成本,同时也使服务效率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创新金融发展。在大众创业,成人创新的改革浪潮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其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过程中,也促使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小型化、专业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这对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移动金融使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而且在信息获取、传输与共享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利用价值。目前,我国的移动金融与手机银行业务已成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条件,并且使金融服务的基础成本得到大幅度缩减,服务质量差距也降至最小。除此之外,互联网+电商+金融的新型模式也将进一步推动以技术和规制为主要核心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与实施渠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中,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不仅要在金融监管体系中做到松紧适度,还要通过机制的完善与改进促进普惠金融的良性健康发展。在运用普惠金融进行监管与协调时,要在政府部门监管下,进行行业自律与内部控制,同时还要进行市场纪律约束。强化银、证、保三个金融监管部门的管理作用,全其能够确保监管的一致性与协调性。除此之外,监管机制还应在不断的完善与健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激励与引导作用,不仅能够调动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还能激发出其潜在的动力与功能,使之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梁静雅,王修华,杨刚.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实施效果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

(3):22-28.

[2]王颖,曾康霖.论普惠: 普惠金融的经济伦理本质与史学简析[J].金融研究,2016(2):37-54.

[3]貝多广.好金融与好社会: 问题的提出和答案[J].金融研究,2015(7):24-36.

[4]吴国华.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4):32-45.

[5]尹振涛,舒凯彤.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模式、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6(1):103-107.

[6]谢铉洋,孙娟,袁菲,白振华,何军.长尾视角下的惠普金融发展研究[J]. 金融纵横,2015(1):61-68.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普惠金融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