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兔子毛顶端

2018-06-10 08:27周听雨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皮囊安于现状苏菲

周听雨

“这世界就像魔法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兔子,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而成长之后,会不会深入皮囊,安于现状?

这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却刚刚从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

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我们总是在重复的生活节奏中迷失,就像一个木偶,被某种力量牵制着;我们总是在温床中尽情吃喝,贪懒嗜睡,就像温水里的青蛙,习惯了既定的人生。前者没有自我,后者失去意识,就像书中随着成长慢慢深入兔子皮毛,安于现状,不再动弹。

想起那种伏于洞穴、于黑暗处浑浑噩噩度过一生的状态,每个人都不会甘心吧。书中赫拉克里斯特曾说:“如果我们从未尝过饥饿的痛苦,我们在饱足时就不会愉悦。”如果世界上从未有过战争我们就不会珍惜和平,如果没有冬天,春天也不会来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对的。俄国诗人普希金创作时,需要周围绝对安静,他曾为了写作躲到乡下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俄国文豪果戈里则相反,越是吵闹忙碌的情况下,他越是有写作的灵感。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静和喧嚣,就像也没有绝对的深入皮囊和立于毛尖上。只有那些对于任何事物都不放弃好奇之心的人们,才会冒险回到细毛顶峰,而不是在一个相对中等的高度逗留。

而我,更宁愿选择重回高峰,于高处眺望人生,这需要保持一颗孩子的心。

“哲学家从来不会过分习惯这个世界……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像个孩子一般敏感。”乔斯坦·贾德在《苏菲的世界》中这样写道。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遗失的最美好的事物也许就是好奇心了。从一开始的纤尘不染,对万事万物都心怀敬畏,到后来的麻木不仁,对悲欢离合都无动于衷,人们都称是看开了。我相信“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但却不信有人能在亲密的人生死离别时不激起一丝波澜是因为看破红尘,这不过是冷漠的人给自己找的一个披着高尚外衣的丑陋借口。但这,却是大部分人心灵蜕变的必经之路,就这样,又从细毛顶端滑落下来。

站在兔子毛顶端是何其不易啊!但仍是固执地坚守着,不忘初心。

人生如星辰,“你我也是在大爆炸时开始,因为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一个有机体。在万古之前,所有的物质都聚合成一大块,所以說我们仰望天空时,我们其实是在试图寻找回到自我的路。”也就是说,我们都是十几亿年前熊熊燃烧的那场大火所爆出来的一点火花。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断定这么浩瀚伟大的世界。

老师点评:

生活的安逸,让我们只想蜗居在“兔毛的皮囊之中”,安于现状,不再动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揭示出人生的困境——精神缺失的现状。在此现状中,我们开始迷失、麻木,所以作者想站在兔毛顶端,不忘初心,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敬仰。小作者层层剖析,思想深刻。

(指导老师:丁娜)

猜你喜欢
皮囊安于现状苏菲
萌宠们那些“奇奇怪怪”的行为
开悟
开悟的障碍
安于现状是孬种
苏菲的故事
给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症”找找病因
吾栖之肤
悬崖勒马
在西湖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