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心中的风筝

2018-06-10 08:27郑昕博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赎罪哈桑阿米尔

郑昕博

在广阔的天空幕布上,夕阳先点燃了一条长云,于是满天亮着紫红色。风将云彩搅动开来,让绚烂的红霞洋洋洒洒地在天边蔓延。一线风筝在空中摇曳着属于它的自由,随着云彩飘飘忽忽地飞向远方,他,追风筝的人,无忧无虑地奔跑着,向着天空,向着风筝,向着那一阕美丽的霞光。

这本书的封面向我们展现出一幅空阔梦幻的画面,作者到底讲述了什么故事?它也如封面这样美好吗?当我静静地翻过书的每一页,我才发现答案是否定的,它比那幅画面多了些许凄风冷雨,多了现实与残酷,多了战乱与不安,多了彷徨与冷漠,但也多了一份震撼与感动。

这是一段救赎与自我赎罪的过程,危急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的慌乱无措,失去依托的悲痛寂寞,害怕担当责任的推脱自私,面对罪过的自责惭愧,这一系列真实的人性都藏在生动的文字中,刻骨地描摹出善与恶的对立与转化。

主人公阿米尔是阿富汗当地的一位富家公子,他的仆人名叫哈桑。全书可以说是围绕他们忽近忽远的情感牵连和阿米尔的心路历程展开的。相信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对哈桑那句真挚的诺言印象深刻:为你,千千万万遍。初次读到这句话,我在心灵上的震撼不亚于一次地震,说出这句话的人该是何等的善良与忠诚,即使面对冷漠与背叛也无怨无悔。

太多太多的人,他们和哈桑一样流淌着善的血液,跳动着真挚的心。可是,再仔细回想,曾经的我们是否也被嫉妒与怨恨所占领过,是否待人冷漠,是否与最亲的人产生过隔阂呢?东西多了,就变得廉价;不求回报的帮助多了,就让人觉得理所应当。而不懂得珍惜了,那时充斥内心的只有自私与厌恶,感恩早已抛之脑后,这种心境就同少年时的阿米尔一样。

那时的他,是自私而怯懦的,他可以眼睁睁地看着哈桑被众人欺辱,他可以毫不留情地将哈桑赶出家门,正是这样才导致了哈桑的悲剧。但在心灵的黑暗面消退后,无尽的自责与悔恨萦绕心头,成为了他永久的心病。在一次次梦到哈桑那双一望到底的眼眸后,他决心赎罪。他的心底本是善良的,当他踏上赎罪之路,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终于迈开了追寻人生风筝的步伐。

原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对阿米尔来说,那飘荡着的风筝意味着人性中不可缺少的诚信、责任、善良,只有追到了才能成为健全的人;而对于我们来说,风筝也許是理想,也许是成就,那长长的细线寄托的是我们的努力拼搏。人生的这条路上,有曲折,有沟壑,我们累,却仍然目视前方,无从止歇;我们苦,却依旧大步流星,无法回头。

因为,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老师点评:

小作者采用“冰山式”的写作模式,由一句震撼心灵的话“为你,千千万万遍”而展开,想到了与哈桑一样拥有相同心灵共性的人物,从而延伸到自身现状,通过对比折射出人性的弱点,最后升华中心: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本文采用对比、比喻等手法,特点鲜明,感悟深刻,堪称佳作。

(指导老师:丁娜)

猜你喜欢
赎罪哈桑阿米尔
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分析《赎罪》
感恩
“女儿”变情人?“摔爸”阿米尔·汗深陷婚变丑闻
借据丢失之后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不一样的风筝
为你,千千万万遍
罪与赎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论《赎罪》的误读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