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弘钧打造“旷世奇梦”

2018-06-11 07:16
东方电影 2018年6期
关键词:西厢记剧目戏曲

梁弘钧其实一开始不是学越剧出身的,他还记得,自己还是学生时,在戏校学了六年司笛,之后进入上海昆剧团,剧团挑了他们几个晚生学作曲,是颇为郑重的一桩事。梁弘钧和同学行了正经的拜师礼、吃了正式的拜师饭,拜在昆曲作曲家辛清华门下,仿佛是关门弟子的待遇。那年,他刚刚24岁。一晃很多年过去,梁弘钧回忆起老先生还健在的那会儿,有时演出散场时他们会在剧场门口遇上,老先生见到他总是叮嘱:不要多理会冗务,专心,要多写曲子。每次看到老师年迈又热情的样子,梁弘钧总会感到有些惭愧,反思自己对于戏曲艺术是否应该有更多的作为。

不进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进了园林,更晓满园芬芳。从昆曲入门,一脚踏进了“梨园”的拱门。如今的梁弘钧,现任上海越剧院院长,虽然不再“纷纷丝管人声落,唱与天上君子听”,但越剧悠悠的调子依旧日日夜夜萦绕在他的耳边。去年是越剧进上海百年,也是“越剧十姐妹”得名七十周年,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也将终身成就奖颁给了三位越剧艺术大家,这是在向越剧开创者们致敬。今天,上海越剧流派纷呈,名家众多,第十代演员已经是95后了。关于越剧经典剧目的传承,关于越剧如何与时代共同发展,关于越剧从大师到新秀的代际相传,梁弘钧深感:“辉煌是前人的,我们当代越剧人更需要考虑对经典的传承。”

事实上,上海越剧院一直在做大量的艺术教育和艺术推广工作,作为一名传统戏剧的工作者,梁弘钧认为首先自己需要有足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再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主动性推广让当下的年轻人能够了解自己的文化之根、文化之源,走进传统文化、传统戏曲。“通过舞台艺术或者是通过我们的传统戏曲艺术和观众进行交流,最终能够让我们的年轻人,让我们的孩子们成为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传播者,这是我们现在的目标。所以我想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我们把舞台经典变成一部3D电影,其实就是让古典和当下交流的途径和手法之一。当然,方法还会有更多,我们会更直接地走近青年群体,营造与现代生活无缝衔接的推广模式,无论是网上还是线下,虚拟还是现实,从大屏直播到移动终端的点播,各种各样的的传播途径都是在向全社会传递着传统文化的讯息。”

梁弘钧称,越剧的观众群已经逐渐年轻化,每次在上海演出时,台下有近60%的观众都是年轻观众,而为了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他们在考虑如何对表演中的舞美、服装,乃至唱腔,做一些恰如其分的调整,能使剧目演出的节奏更流畅,戏剧情节铺展更具现代感。

在当下时代如何唱响属于传统戏曲的强音,这是长久以来像梁弘钧这样的戏曲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何将戏曲世界里的“旷世奇梦”继续长长久久地梦下去,又如何令雅韵越音与现代社会的机械声彼此互融共振,伴随着初夏的风,和银幕上闪烁着的3D越影,好像一切的答案也正在渐渐显现。

TALK 对话梁弘钧

Q:

越剧一直能够吸引这么多观众去领略它的魅力,您觉得它能一直保持常青的原因是什么?

A:

其实越剧是戏曲舞台上的综合艺术,它在传统文化当中应该说有别具一格的特点。它拥有的魅力太多了,包括唱腔、流派、表演、服装、置景、剧目等,我还可以列举出很多越剧有魅力的地方。那么对于观众来说,我觉得他们选择越剧是因为它的综合之美,观众可以特别爽快地在一个舞台上看到那么多优美的东西,听到那么多优美的唱腔和流派。

Q:

这次为何选择将《西厢记》翻拍成第一部3D越剧电影?

A:

《红楼梦》在1962年首度拍成电影之后,拍过很多的版本;《祥林嫂》在建国前就已经拍过黑白电影的版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又拍了一个全新的彩色电影的版本;《梁祝》在1958年拍过一部彩色电影,之后也是不断地有各种不同的演绎形式在银幕上呈现。唯独只有《西厢记》一直没能被搬上大银幕,应该说这是越剧的一个遗憾,也是上海越剧院的遗憾。那么这次能用全新的3D电影技术把它呈现在银幕上,我想《西厢记》肯定是不二的选择。再者,我觉得《西厢记》能够承载和传递的文化意义也与其他的剧目有所不同。《西厢记》是越剧剧目当中不太常见的由传统文学,特别是明清杂剧传奇改编而来的。我觉得把它推上银幕应该更具有代表性。

Q:

电影版的《西厢记》和舞台版相比,对戏迷来说最大的区别会是什么?

A:

我觉得观众肯定能各取所需。这部电影对传统戏迷来说是原汁原味的表演,通过电影镜头对越剧《西厢记》进行再创造,表演、唱腔、服饰、眼神、表情等都更加细致了,让老戏迷们可以看得更过瘾,听得更过瘾。大家印象中的3D电影大多是视效大片,但《西厢记》恰恰是一部很文艺、很清新、很优美的戏曲电影。我觉得3D技术更多的是呈现给大家一种逼真的美学欣赏,不论是音乐、画面,还是演员的表演,都会给普通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让他们能够更迅速地进入到传统戏曲的世界中去。

Q:

您觉得越剧3D电影《西厢记》值得一看的原因是什么?

A:

《西厢记》本身就是越剧舞台的经典,而这次参与表演的这一批艺术家们在这个经典的基础上又作了全新的演绎。而且这一次电影拍摄正值他们个人状态的巅峰期,把他们最好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表达通过银幕记录了下来。我觉得如果不进影院看一看这个版本的《西厢记》,看一看这批艺术家参与的《西厢记》,那将会成为很多越剧迷的一种遗憾。我觉得这批艺术家们用最好的方式,把最好的年华留在了这部电影里,它就像是戏曲版的《芳华》。

Q:

您觉得越剧如何才能吸引到年轻观众?

A:

越剧是传统与时尚兼具的戏曲剧种。其精致的舞美服装、悠扬委婉的音乐唱腔和精彩动人的剧目故事始终吸引着大量的观众。今天,我们还是需要不断创作符合越剧特色又有时代审美的精致化剧目,同时,还要打造和推出一批有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优秀演员,更为实际的是在整体的策划、宣传和推广过程中紧紧抓住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多元化、开拓性地吸引年轻观众,快速而有效地将信息准确传递到目标受众面前,并不断提升年轻人对越剧的粘合度,积极推进线上线下受众群体的年轻化转换,始终保持越剧观众的量化基数稳定增长,加强越剧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上海越剧院也正在努力完成上述的目标,希望能得到大家积极的响应,有着良好的回馈。

猜你喜欢
西厢记剧目戏曲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戏曲从哪里来
为什么《西厢记》天下夺魁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红娘”称呼的由来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淘气包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