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图书馆微博与微信研究论文的比较分析*

2018-06-11 03:31李广平
图书情报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献图书馆微信

袁 润 李广平

(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 镇江 212013)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Web2.0理念与技术的普及,各类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网络奇迹,它们以开放性强、拓展性好、互动率高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用户群体的参与,成为新一代互联网环境下的焦点。而在国内,基于社交网络的微博(Microblog)和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微信(Wechat)作为它们的代表,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两个社交平台。图书馆作为存储信息、传播知识的机构,为了寻求自身的发展与创新,一向是新兴技术的敏感者。依靠庞大的用户基数、成熟的应用软件、灵活的互动方式,微博与微信成为目前图书馆最主要的移动服务营销途径[1]。各高校馆、公共馆纷纷注册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号,而在学术界,图书馆微博和微信服务的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的文献数量同样增长迅速,研究主要从功能定位[2]、服务模式[3]、现状调查[4]等方面展开。

以微博、微信为基础的服务模式已然成为图书馆在Web2.0时代服务创新的重要标志。但是,由于微博与微信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大多数图书馆在二者上发布的内容都有一定的重合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用户在需求服务时也容易出现途径选择的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图书馆微博服务与微信服务缺少足够的区分度。为探究微博和微信用于图书馆服务的特点,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它们进行了比较。袁惠仪[5]以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对微博和微信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进行比较。蒋逸颖和周淑云[6]以“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为例,从总体情况、开通时间、发文量、更新程度、服务内容等方面比较分析高校图书馆微博服务与微信服务的共性与差异,并提出高校图书馆微博服务与微信服务的整合策略。黄馨竹[7]调查代表我国先进水平的“985工程”大学图书馆微博和微信应用情况,分析比较二者在实际应用中的共性和特性。张丹丹等[8]运用新媒体指数等统计方法比较省级公共图书馆微博和微信的发布内容、咨询服务等五个方面。目前,国内从文献的角度,通过可视化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比较图书馆微博与微信服务异同的文章还很少。

本文收集了以图书馆微博和微信为主题的中文文献,在进行文献数量统计的基础上,结合CiteSpace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高被引文献和高频关键词两个方面的对比,探究微博与微信作为图书馆服务途径时的特点,以提升新环境下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效率。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CNKI(中国知网)作为来源数据库,分别以检索式“篇名=(图书馆AND微博)OR关键词=(图书馆AND微博)”、“篇名=(图书馆AND微信)OR关键词=(图书馆AND微信)”进行检索,时间限定为2009~2017年,经过筛选、比对剔重,最后共得到有关图书馆微博研究的文献数据560 条,有关图书馆微信研究的文献数据875条(检索时间为2017年3月20日)。

2.2 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CiteSpace软件作为分析工具,CiteSpace是美国Drexel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授陈超美博士利用Java开发的科学图谱及知识可视化软件,其功能包括绘制各个科学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不同特征和类型的引文网络、识别和呈现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等[9]。

3 一般性数据分析

3.1 发文数量分析

科学文献的数量是衡量科学知识量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科学知识量的变化情况[10]。根据所得的文献数据统计,绘出国内有关“图书馆微博”和“图书馆微信”研究的年发文量增长趋势图,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微博和微信论文数量增长趋势图

根据图1所示,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国内对图书馆微博的研究要早于微信。2009年8月新浪微博一经推出,李华和赵文伟[11]就敏锐地发现这种社交媒体对图书馆的非凡意义,认为其是图书馆的下一个网络新贵工具,并提出微博适用于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等工作,成为最先把视线投向图书馆微博研究的国内学者。而第一篇研究微信应用于图书馆的论文则出现在2013年,为黄浩波[12]等人的《微信及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这篇文章详细论证了微信应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应用于信息服务的方式。

(2)有关图书馆微信的研究较晚,但研究热度持续升温,发文量增长迅速,在去年更是达到347篇,并在2014年首次超过图书馆微博的发文量。而图书馆微博研究的发文量在2013年之前一直保持稳步上升趋势,之后年发文量则慢慢下滑,研究热度有所减退。究其原因,除了微信分去了大部分关注度之外,图书馆微博服务的实践较为落后也是一个因素,大多数图书馆的微博仅作为发布公告的工具,缺乏深层次、定制化的服务内容。

3.2 高被引文献分析

将图书馆微博领域的期刊文献按被引频次进行排序,其中被引次数最高的5篇经典文献如表1所示:

表1 图书馆微博研究高被引文献表

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文献为李华和赵文伟的《微博客:图书馆的下一个网络新贵工具》,同时这也是国内首篇提出将微博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的文献,文章认为图书馆可以利用微博开展互动的读者服务、信息传播、舆情监控、学术交流等工作[11];其次是王妙娅的《国内图书馆微博应用现状及建议》,文章针对图书馆微博应用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提出一系列建议[13];李金波的《国外图书馆微博客建设及其启示》[14]和杨帅、吴卫娟的《我国图书馆微博现状调查分析》[15]皆对图书馆微博建设进行探究;而袁纳宇的《图书馆应用微博客的价值分析》一文[16]则探讨了微博对图书馆价值提升的帮助。

同样将图书馆微信研究的文献按被引频次排序,列出被引次数最高的5篇,如表2所示:

表2 图书馆微信研究高被引文献表

图书馆微信研究领域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为黄浩波、何卫华、叶青的《微信及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该文主要是针对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服务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12],张秋、杨玲、王曼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17]与王保成与邓玉的《微信公众平台在国内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实践研究》[18]也属于此类;孔云等人的《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在总结现有微信公众账号应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的设想[19];肖金华和黄丽红在《基于微信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中认为微信可以帮助图书馆开展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包括读者导航服务、个性化专题咨询、文化传播活动等[3]。

对比两个领域的高被引文献,可以发现:

(1)图书馆微博和微信研究的高被引文献,研究内容的共性比较大,主要都是围绕图书馆微博和微信的意义、应用、建设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这些问题也是图书馆微博微信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基础。它们的主要意义是在社交网络上开辟了图书馆服务的新途径,拉近了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而对二者的建设都应该从平台、服务团队、规章制度三方面共同着手。

(2)微博与微信性质的略微差异,导致它们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也各有侧重。微博主要被应用于图书馆的舆情监控、学术交流等方面,而图书馆微信的特色则是读者导航服务和信息推送。

4 主题分析

领域内的研究内容和热门研究主题主要由高频关键词反应。图2、图3分别是有关图书馆微博和微信研究的关键词分布图,圆形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率高低,关键词所处的横向位置则表明该关键词首次出现在该领域的年份。

图2 图书馆微博研究关键词分布图

图3 图书馆微信研究关键词分布图

4.1 相似性分析

从图2、图3的对比可以看出,图书馆微博与微信两个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具有比较大的相似度,二者共同包含的关键词主要有: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社交网络、社交媒体、自媒体、信息服务、移动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微服务、服务创新、推广阅读、读者服务、服务模式等。由此可知,两个领域研究的共同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研究对象。在图书馆微博与微信研究的关键词中,“高校图书馆”的词频要大于“公共图书馆”的词频,这说明高校图书馆对于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媒体的重视程度要大于公共图书馆。其中李斯和唐琼[20]研究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形象。张若雅[21]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对高校图书馆微博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史梅和翟晓娟[22]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探究了高校图书馆官方微信经营策略。杜辉、刘晓和袁百成[23]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方式。

(2)服务属性。研究图书馆微博服务与微信服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对二者的性质进行定位。从关键词词频分析可以看出,学者认为微博服务与微信服务都属于移动信息服务,孔云等[19]构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王静等[24]认为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微营销主要通过微博营销和微信营销来实现,两者在平台特色、定位模式、用户行为等方面存在不同。另有学者把两者定位为个性化服务,付希金等[25]认为高校图书馆通过微博客可以深化以读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理念,提高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能力;佘静涛[26]认为通过设计和开发微信服务平台,可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

(3)功能应用。图书馆微博与微信的应用研究都主要包括读者服务和推广阅读。曹玉平[27]通过对微博客在图书馆信息交流中的特点研究,阐述了微博客这种交流形式在图书馆信息交流中的优势,提出应用微博客的信息交流促进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设想;孟萍[28]通过分析处在“微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面临的困境,提出通过微信、微博等“微时代”公共平台提升读者服务的策略。李剑[29]对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改善微信公众平台推广阅读成效的几个途径;郭文玲[30]以图书馆阅读推广专题微博——@大学生阅读分享平台为例,从阅读方向引导、阅读方法指导、阅读资源推荐、阅读活动直播、阅读体会分享等方面介绍阅读推广的主要内容及栏目。

(4)服务模式。根据微博与微信的特性构建对应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也是目前图书馆微博与微信研究领域的一个共同的热点。江涛[31]从微博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入手,提出将微博的应用引入到图书馆知识服务之中,探讨了借微博之力开展图书馆知识协同服务,给出了基于微博社区的图书馆知识协同服务模式。赵闯和王戴尊[32]通过对微信的概述,将其与图书馆服务进行融合,并从微信图书馆服务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图书馆微信的服务模式。

4.2 差异性分析

除了以上几个相似点,由于微博与微信在功能定位、推送方式、使用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图书馆微博与微信研究也存在一些各自的特点。

(1)图书馆微博较为关注参考咨询、影响力等研究。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博的用户互动性让其能很好的与咨询服务相契合。刘兰和李晓娟[33]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介绍开展基于新浪微博的图书馆营销与参考咨询的背景和目标,探索高校图书馆借助社交网络开展嵌入用户网络社区的高校图书馆营销和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影响力也是图书馆微博研究的重点。伏琰[34]通过分析985高校图书馆微博的数据,构建了一个包括16项指标的图书馆微博影响力评价体系。周志峰、韩静娴[35]则将学术评价h 指数应用于图书馆微博评价,认为微博被转发h指数和评论h指数能够反映微博的传播力和受关注度。

(2)图书馆微信则关注信息推送、二维码的研究。康思本[36]认为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具有高效、精准的优势,并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一个第三方接口与图书馆管理系统对接以实现个性信息推送的构想。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可生成带参数的二维码接口,这为将传统二维码定位技术移植至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可能。郭利敏等[37]将微信二维码与认证系统相结合,使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登录系统。林泽斐[38]从应用实践的角度入手,提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馆内二维码定位系统运作流程,并阐述其关键实现技术。

5 结语

有人形象地把微博比作广场,把微信形容成咖啡馆[39],具体说来,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具有时效性和随意性;微信则是一款以个人即时通讯为基础的网络社交工具,更注重保护隐私性。正因如此,图书馆微博服务与微信服务才有各自的优势。

本文从文献的角度出发,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国内有关图书馆微博和图书馆微信的研究文献进行比较,总结了两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对比两个领域的高被引文献和高频关键词,可以发现图书馆微博服务与微信服务在研究对象、服务属性、功能应用、服务模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在功能定位、推送方式等方面各有侧重,微博主要被应用于图书馆的舆情监控、学术交流、参考咨询服务、提升影响力等方面,而图书馆微信则侧重于读者导航、信息推送等服务。从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目的出发,图书馆应该结合微博与微信服务模式的特点,将二者进行整合,构建完整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体系。具体来说,图书馆一方面利用微博发布公共信息、维持馆际交流、建立用户网络社区等,另一方面则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用户推送个性化信息,提供自助服务,全方位地为用户提供移动信息服务。

[1] 于 沛.高校图书馆微博微信运营策略比较研究——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J].知识管理论坛,2014(5):13-21.

[2] 蔡 屏.论高校图书馆微博定位及功能[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5):61-64,71.

[3] 肖金华,黄丽红.基于微信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3,33(6):55-57.

[4] 张 宁.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应用微博现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S2):206-208.

[5] 袁惠仪.高校图书馆微博与微信服务比较—以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4(6):88-92.

[6] 蒋逸颖,周淑云.高校图书馆微博与微信服务比较研究—以“211工程”高校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5(19):64-73.

[7] 黄馨竹.高校图书馆微传播应用比较探究—以“985工程”大学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3):109-112.

[8] 张丹丹,杨思洛,邢文明.省级公共图书馆微博和微信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20):57-63.

[9] 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10]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45-55.

[11] 李 华,赵文伟.微博客:图书馆的下一个网络新贵工具[J].图书与情报,2009,29(4):78-82.

[12] 黄浩波,何卫华,叶 青.微信及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3(1):62-64.

[13] 王妙娅.国内图书馆微博应用现状及建议[J].图书馆学研究,2010(24):37-41.

[14] 李金波.国外图书馆微博客建设及其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1,31(1):70-73.

[15] 杨 帅,吴卫娟.我国图书馆微博现状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16):12-15.

[16] 袁纳宇.图书馆应用微博客的价值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0,30(3):104-106.

[17] 张 秋,杨 玲,王 曼.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图书馆建设,2014(2):61-65,69.

[18] 王保成,邓 玉.微信公众平台在国内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0):82-85,91.

[19] 孔 云,廖 寅,资 芸,等.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J].情报杂志,2013,32(9):167-170,19.

[20] 李 斯,唐 琼.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形象研究——以微博风云榜高校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3(1):66-73.

[21] 张若雅.高校图书馆微博营销策略研究——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24):28-33.

[22] 史 梅,翟晓娟.高校图书馆官方微信经营策略研究——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5):79-85,116.

[23] 杜 辉,刘 晓,袁百成.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6):41-45.

[24] 王 静,周 华,周 红,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微营销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10):45-49.

[25] 付希金,张浩然,张 博,等.微博客在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11,31(8):84-87.

[26] 佘静涛.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6(Z1):147-153.

[27] 曹玉平.基于微博客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33(6):81-82.

[28] 孟 萍.“微时代”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6):112-115.

[29] 李 剑.微信公众平台在阅读推广中的应用分析—以广东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5,45 (4):92-96.

[30] 郭文玲.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专题微博之建设——以@大学生阅读分享平台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0):23-28,33.

[31] 江 涛.基于微博社区的图书馆知识协同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5):66-70.

[32] 赵 闯,王戴尊.基于“微信”的图书馆应用与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11):104-106,15.

[33] 刘 兰,李晓娟.嵌入用户网络社区的高校图书馆营销与参考咨询服务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新浪微博服务实践[J].图书馆杂志,2012,31(7):56-59.

[34] 伏 琰.图书馆微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985工程”大学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5(15):24-33.

[35] 周志峰,韩静娴.h指数应用于微博影响力分析的探索—以我国“211工程”大学图书馆微博为例[J].情报杂志,2013,32(4):63-67.

[36] 康思本.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信息推送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5):131-134,14.

[37] 郭利敏,刘悦如,相明琼.微信二维码用于图书馆读者身份认证的实践[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5(Z1):144-147.

[38] 林泽斐.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二维码定位系统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6):138-142.

[39] 谢奕秋.微博衰变[J].南风窗,2013(16):34-35.

猜你喜欢
文献图书馆微信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微信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微信
微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