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积极心态培养分析

2018-06-11 06:18刘红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学心态

刘红岩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精神科极为常见病种,属于重性精神疾病。疾病迁延反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护,多以患者的心理康复为最终性目标[1-2]。积极心理学是传统心理学的积极延伸研究,其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致力于研究人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人类健康幸福,保持人类和谐发展[3-4]。本次将积极心态构建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探讨其临床疾病改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我院2017年1—12月接诊1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准予开展。P组63例,男性29例,女性34例,年龄26~61岁,平均(34.56±2.18)岁。N组63例,男性30例,女性33例,年龄24~62岁,平均(34.19±2.03)岁。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进行不同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比较。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5-7]

(1)患者符合CCMD-3相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遵循知情同意原则;(3)排除严重伤人、毁物以及自伤者;(4)排除依从性差者;(5)排除严重脏器功能紊乱者;(6)排除智力问题、沟通交流障碍者。

1.3 护理方法

N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并遵医嘱给予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P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积极心态构建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3.1 积极心理情绪认知护理 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近距离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消极情绪症结所在,针对性的给予梳理排解。通过PPT讲座、绘画展览、积极音乐播放等形式让患者从视觉及听觉上感受积极心理,认知积极心理,让患者对积极心态有所向往,树立积极取向。

1.3.2 积极心理情绪体验护理 护理人员可组织患者进行积极音乐合唱演奏、两人组交谊舞比赛、团体拔河比赛、友谊棋局、歌曲接龙及对唱等。通过上述方式使患者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积极氛围,体验积极心态的愉悦感。

1.3.3 积极心理情绪巩固训练护理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让患者描述对积极氛围体验的感受,引导患者树立感恩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怀。让患者浏览事先由家属准备好的家庭照片、朋友照片等,勾起患者对亲人及朋友的想念,引导其与亲人及朋友进行电话、视频沟通,通过沟通获取家庭支持及社会支持。

1.3.4 积极心态重建护理 每月一次组织患者家属进行院内聚餐活动,培养患者的家庭观念,通过家庭积极氛围的感染,帮助患者重建积极心态,重燃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1.4 观察指标

(1)希望水平[8]: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评价希望水平。Link4级评分法评价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的积极行动以及与他人亲密关系三维度内容。量表得分与患者希望水平呈正相关。(2)健康状态[9]: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评价患者健康状态。评价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健康三维度内容。量表得分与患者健康状态呈正相关。

表1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价

表1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价

表2 两组患者健康状态评价

表2 两组患者健康状态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录入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记录为,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价

两组护理前希望水平无显著差异性(P>0.05);护理后,P组希望水平评分明显高于N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健康状态评价

两组护理前健康状态无显著差异性(P>0.05);护理后,P组健康状态评分明显高于N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存在感知觉、思维意识、情感、认知等多维度的障碍性行为,严重的消极心理情绪制约患者对生活的渴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0]。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治护,除外改善疾病症状外,更重要的是消除其负性心理,培养积极心态。积极心理学理论主要致力于积极心理行为的构建,旨在培养积极心理,提升人类对当前幸福及未来希望的积极体验[11]。焦爱霞[12]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经护理干预,患者积极心态、精神病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充分证实积极心理学理念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改善中的应用效果。

个人主观体验、生理反应以及肢体语言等行为表现共同构成情绪。积极心理情绪需要从患者认知、全方位体验等多角度进行形成性培养[13]。本次研究中,P组患者进行积极心理情绪的认知、体验、巩固训练以及重建。护理后,P组希望水平评分明显高于N组,积极心理情绪的培养可辅助患者重燃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构建对未来的希望与自信。护理后,P组健康状态评分明显高于N组,积极心态的构建培养有利于患者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以及社会健康的维持。

综上,积极心态的构建培养可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现有幸福感及未来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符合疾病治护的终极目标原则。

[1] 刘竹华,李秀英,王媛,等.首发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9):821-824.

[2] 马晓倩,刘浉妍,罗兴伟,等.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模式在重性精神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2):372-377.

[3] 白延丽,顾立学,张锦英,等.心灵的力量:积极心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J].医学与哲学,2016,37(14):66-68,78.

[4] 范瑜,鲜玉霞,李娜,等.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6,27(2):342-344.

[5] 刘根凤,徐萍,孙克莎,等.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3):339-340.

[6] 何汝冰,胡建平,郝军峰,等.多元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7):21-23.

[7] 徐红丽.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260-261.

[8] 刘雪英,何凤英,农彩云,等.希望理论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2):107-110.

[9] 杜珊菊,周玉萍.团体教育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12):3521-3524.

[10] 蒋玲芳,邓燕.循证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5):527-531.

[11] 曹韵佶,陆佳瑞.多元化艺术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9):12-14.

[12] 焦爱霞.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5):20-21,22.

[13] 吴纯青.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3):237-238.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心理学心态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