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心理护理对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影响分析

2018-06-11 06:18靳美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单纯性老年性全程

靳美娟

现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民众健康意识的增加,老年性疾病开始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多数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各组织器官功能减弱,免疫能力及抵抗能力下降,更易出现疾病。而老年性白内障便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病,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一个重要因素[1]。手术是常用的老年性白内障治疗方法,能改善视力水平,获得一定疗效[2]。但多数老年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及手术治疗的正确认识,加上手术为常见应激源,会诱发较多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故需加强老年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促使其在最佳身心状态下接受和配合手术,术后进行规范性康复干预,以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全程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并调查分析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将120例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组,各60例,年限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研究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61~75岁,平均(63.87±4.14)岁。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60~73岁,平均(63.70±4.1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围术期护理,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协助麻醉及手术医师完成操作、术后送至病房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内容包括:

(1)术前心理护理:自入院到术前,详细掌握患者基本资料、对疾病认知水平等;在护理操作中随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交流时保持仪态大方、语言温和,提升患者信任感;恰当健康教育方法,详细介绍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告知手术方法、优势、手术医师经验丰富等;介绍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治疗信心;告知良好心理状态对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依从性有重要影响。

(2)术中心理护理:将患者送至手术室途中,以语言、微笑、握手等方式进行心理干预,以缓解负性情绪;入室后介绍手术室环境、配合要点等,消除顾虑。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3)术后心理护理:术毕麻醉清醒后,及时肯定患者表现,告知手术顺利进行,消除顾虑;针对手术疗效不佳者,耐心劝导,诱导其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介绍疾病转归过程;针对出现术后并发症者,详细介绍发生原因、干预措施、注意事项等,多关心、鼓励患者,提升其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视力、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焦虑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3]评估,抑郁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4]评估,均为得分越高,情况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用直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

研究组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出现1例角膜水肿,1例前房渗出,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出现3例角膜水肿,3例前房出血,2例前房渗出,1例后囊膜破裂,发生率为15.00%。两组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0.027)。

3 讨论

白内障诱发因素较多,包括遗传、外伤、辐射、免疫与代谢异常等[5-6]。该病多发于老年人,是常见致盲原因[7-9]。多数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视力差,对疾病认识不足,性格孤独自闭,均可能导致其围术期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需加强护理干预[10]。

黄荣华[11]调查分析了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特征,包括忧虑恐惧型、急躁型、孤独型、悲观绝望型四种,并按照不同心理特点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包括树立良好第一形象、创造舒适环境、针对性心理干预等,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99%。苏燕玲等[12]以92例老年性白内障第二只眼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加用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疏导,结果显示实验组舒适度为87.2%,高于对照组的62.2%,且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低。但是,临床上针对全程心理护理在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研究仍较少。

全程心理护理强调在患者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按照不同治疗阶段,为其提供针对性心理干预,以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减轻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改善术后康复效果。全程心理护理在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对缓解患者围术期焦虑、提升自护能力、促进术后康复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调查分析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60例实施常规护理、60例全程心理护理的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用全程心理护理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三部分,形成一个整体。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理健康、住院时间及视力恢复效果均更为理想。而且,研究组并发症较对照组少。提示全程心理护理的研究组在术后恢复及并发症上的应用效果更佳。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全程心理护理能更好缓解患者心理状态,以促使其以最佳身心状态面对手术,改善配合度,在促进术后恢复上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实施全程心理护理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1] 李凌,张跃红,唐浩英,等.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的新临床路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4):616-618.

[2] 王国强,赵燕,赵延涛,等.多焦点和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置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后视觉功能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21):3171-3177.

[3] 张娇,闫城,黄芳.Zung氏焦虑抑郁量表测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适用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8):909-912.

[4] 王敬斋,张树荣.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的测评[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6,28(3):150-153.

[5] 李礼.手术护理配合对老年性白内障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7,12(S1):35.

[6] 黄馨颖.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9):4257-4260.

[7] 张颖晓.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发生率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B05):135-137.

[8] 金慧莉,许懿蓉,邹月兰.心理干预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200-201.

[9] 周洋,任鹏晓,梁勇.生化指标对中老年人群白内障发病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244-2246.

[10] 甘其艳.认知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1):166-169.

[11] 黄荣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5,28(8):171.

[12] 苏燕玲,陈勉娜,莫爱清,等.心理疏导对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护理的效果[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7,45(2):119-121.

猜你喜欢
单纯性老年性全程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老年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效果观察
手工制鞋全程LOOK
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48例临床对比观察
肋骨带外固定加外敷万伤接骨膏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探讨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温和灸治疗老年性夜尿增多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