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法在心内科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8-06-11 06:18张荣荣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掌握情况心内科药品

张荣荣

高危药品其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医疗安全协会提出的。将那些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危药品”,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1]。心内科常用的高危药品品种较多,在护理管理及使用上应严格规范,以减少护理差错,但在实际的护理临床工作中,高危药品的使用及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2]。五常法是源于日本的管理理念,是用来创造和维护良好工作环境的一种有效技术,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等[3]。本文研究中,将五常法应用到心内科高危药品的管理工作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心内科19名护士为观察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48岁;工作时间1~29年;职称:副主任护师2例,主管护师1例,护师10例,护士6例;常备高危药品36种。

1.2 方法

对照组(2014年8月—2015年7月)为常规管理阶段,具体做法包括定期查看药物效期、使用前反复核对等。观察组(2015年8月-2016年7月)为五常法管理阶段,具体做法为:(1)列出高危药品目录,并交由医院药剂科审核备案[4];设立基数及使用数量登记本、不良反应及用药差错登记本,做好记录[5];制定完善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用药流程;科室成立药品管理质量监控小组,定期检查和总结[6]。(2)严格落实高危药品管理的原则,即分类标识、明确标识,每种药物的放置位置均设置醒目的标签;护理人员在用药前严格审核医生开出的处方与医嘱,发现问题时及时提出[7];用药前实行双人核对制,并充分向患者介绍药物有关的知识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其出现异常时及时告知,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3)指定1~2名人员专门负责对高危药品进行清洁和养护,每日对高危药品专柜或专用盒进行一次整理和清扫,另外还需做好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用具及操作人员手卫生的清洁[8]。(4)常自律为五常法实施效果的关键,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均形成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养成规范的取、放药品的习惯,自觉遵守相关制度。

1.3 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高危药品有关不良事件包括存放不规范、清洁与保养不到位、随意放置等。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考核[9],问卷内容包括高危药品定义(10分)、高危药品储存知识(20分)、高危药品使用(30分)、不良反应及处理(30分)、清洁与养护(10分)五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药品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SPSS 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危药品有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存放不规范3例(15.79%),清洁与保养不到位1例(5.26%),随意放置2例(10.53%),合计总发生率31.58%;观察组存放不规范0例(0.00%),清洁与保养不到位0例(0.00%),随意放置1例(5.26%),合计总发生率5.26%,两组间总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掌握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高危药品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更高,见表1。

3 讨论

药品作为预防和治疗机体病变及缓解临床症状的物质,对其的管理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病房药品的管理问题不单单涉及到护理工作的质量,更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或纠纷的安全隐患之一,无论是过期药品,还是药品保管不当,亦或是使用不当,轻者可损害患者健康,重者则威胁到其生命安全[10]。心内科患者年龄大,且高危药品种类较多,与其他科室相比较,风险更高,故更应重视对该科室高危药品的管理。

陈丹等[11]通过对心内科实施药品规范管理分析发现,药品混放、基数不固定、放置不规范、未进行分区管理、标识不醒目、有过期现象、护士药物知识欠缺是常见问题,需要进行一系列规范管理,这与本文研究中实际发现的问题相一致。五常法是一种成本投入低而产出高效且实用性极强的管理方法,能有效的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工作效率。对此本文选取五常法进行高危药品的管理。阳源[12]将五常法管理模式用于肾内科危险药物管理发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28.39%降低到6.58%。本文研究中,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58%,观察组为5.2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阳源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五常法的应用可降低高危药品的差错率,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李蔚等[13]通过五常法在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现,实施五常法后护士的管理知识总分得到提高。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掌握总分为(93.16±5.18)分,高于对照组(85.93±9.2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五常法管理模式可提高护士的基本知识能力,从而改善其高危药品管理水平。

表1 两组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

组别 高危药品定义 高危药品储存 高危药品使用 不良反应及处理 清洁与养护 总分观察组(n=19) 9.15±0.68 18.39±1.25 27.26±2.29 28.63±1.32 9.22±0.71 93.16±5.18对照组(n=19) 8.33±0.92 16.81±1.88 24.13±3.68 26.42±2.67 8.26±1.05 85.93±9.28 t 值 3.124 3 3.050 5 3.147 7 3.234 2 3.301 3 3.599 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综上所述,将五常法应用到心内科高危药品的管理工作中,设置了更为全面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护理人员严格遵守用药流程,能有效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自律性和责任心,从而准确配药或给药,有效的降低了因高危药品使用不当所致的风险事件,为患者用药安全性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1] 宋碧辉,罗雪飞.精益管理用于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实践及体会[J]。中国药业,2014,23(16):5-6.

[2] 靳丽. 五常法在手术室常备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天津护理,2014,22(3):237-238.

[3] 陈强.“五常法”在毒麻药品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157-158.

[4] 赵小玲,陈爱国,常丽霞. 五常法在医院抢救推车管理中的应用 [J]. 内科,2014,9(5):628-629.

[5] 周海云,肖雷,刘加涛,等. “五常法”在门诊药房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 [J]. 安徽医药,2014,18(2):369-370.

[6] 聂立华,杨茵茵. 五常法在心血管内科急救药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8):188-190.

[7] 向萍. 五常法在心血管内科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2015,32(30):29-30.

[8] 黄桂杨,吴勇,唐创业,等. 医护人员对“五常法”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齐鲁护理杂志,2015,21(5):17-19.

[9] 汪惠娟,张玉,马苏宁.“五常法”在麻醉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5, 17(11):2046-2047.

[10] 黄志海,廖喜琳,黎振傅.“五常法”在医院药房效期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J]. 医药前沿,2016,6(17):330-331.

[11] 陈丹,刘圣香,高愫. 心内科实施药品规范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学报,2014,23(6):35-37.

[12] 阳源. 五常法管理模式用于肾内科危险药物管理的临床价值分析 [J]. 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4):22-23.

[13] 李蔚,张红艳,王欣. 五常法在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3):358-359.

猜你喜欢
掌握情况心内科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及对策分析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反馈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