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2018-06-11 00:30康鉴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岩石圈圈层作图

◎康鉴

[教材版本]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设计理念]

1、突出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养。以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体现生成和发展,组织引导学生观察地理现象,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引导下,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构建和生成,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地震波的分类及、特征及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面。

3、掌握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内核)、软流层、岩石圈的基本特征。

4、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组成及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读图来提高分析图的能力,理解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原理。

2、启发学生分析地球各个圈层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2、通过了解地球内部、外部圈层结构,培养热爱地球、热爱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征。

2、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情况进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推论各层主要特点。

3、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利用横波、纵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征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2、地球内部、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

环节6:合作探究2:地壳、地幔、外核、内核的物质状态?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及探究能力。教师追问图中外核、内核无横波而外核为液体、内核为固体?外核、内核主要成分均为铁、镍,外核因高温处于熔融状态,而内核温度更高为什么为固体?通过追加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严谨性。环节7:教师介绍:软流层及岩石圈的分布位置及范围?观察岩石圈和地壳的关系?培养读图能力、观察能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环节8:作图训练:作图1:在给出材料的扇形里画出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标注出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作图2:标注出软流层、岩石圈?(注意对比区分与地壳、地幔的关系)通过作图强化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掌握,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能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审美。通过部分学生展示,培养学生表现欲及表达能力,通过展示学生对结果进行对比,体现自我诊断和自我评价。作图中强调图名、图例等地图要素,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基本素养。环节9:自主学习2: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点?培养自主学习及从文字中提取信息能力。环节10:教师介绍:原始大气在生物作用下产生的氧氧化原始大气变成今天的大气成份,而生命源于海洋,引出水圈的形成,海洋中的生命产生游离氧形成臭氧,削弱紫外线,生命由海洋迈向陆地进入大气圈、岩石圈。知道并理解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形成地球系统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环节11:自主思考1:读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分析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强调学生对地球外部圈层间的关系的理解。

[板书设计]

猜你喜欢
岩石圈圈层作图
巧用三条线 作图不再难
第四章 坚硬的岩石圈
反射作图有技巧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B站冲破圈层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三招搞定光的反射作图题
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与岩石圈结构的关系
2014年鲁甸6—5级地震相关断裂的岩石圈磁异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