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校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思考和探索

2018-06-11 01:47马晓玲孙越
中文信息 2018年3期
关键词:社团传统文化道德

马晓玲 孙越

摘 要: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关键词:传统文化 社团 道德 家庭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3-0-01

近期,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连续播出了十期“中国诗词大会”,是继《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之后,又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国学热。亿万观众在欣赏选手们的精彩表现之余,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倾倒。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养分。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对于凝聚全社会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普遍存在中小学对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不够,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贫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毫无疑问学校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补充。身为教育工作者,理应承担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争当中国传统文化的引路者和传承人。如何使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渗透到中小学学科教育中来;如何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完美结合,是我校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我校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社团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自觉抵制不良文化

我校于2013年开展社团课之初,已经充分认识到,目前基础教育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主要还是学生的学科成绩,这种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地、科学地评价学生,更不能很好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发展。久而久之,学习上的后进学生在学校找不到成就感和自信心。此时,如果没有正确的文化导向,一些不良文化就會侵蚀学生们幼小的心灵,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学校社团课是学生们根据自己喜好自主报名参加的,深受学生热爱,无论成绩优异还是落后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喜欢的社团中找到合适的位置,从而获得了自信心和成就感,所以学生们在社团活动中是积极主动的。通过学生社团活动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不仅可以使中国传统文化有型化,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积极汲取丰富的传统文化营养,树立正确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对主流文化导向更具认同感和依从性,进而自觉抵制社会中不良文化的侵蚀。

二、社团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丰富了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似乎是语文教学和政治教学的任务。传统课堂教学更多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较少注重品行的养成。学生们在学的过程中更倾向于把它作为一种应试内容去背诵,去记忆。并且说教式的教学方法缺乏生动的实践活动,学生只是被动学习,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深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把它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去,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去感受,去实践,潜移默化的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无疑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和提高。比如我校的围棋社团,同学们相互厮杀之中,不需要老师耳提面命的教导,学生们也能自己体会出“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的道理。这种由实践体会出的道理远比传统授课中,老师的谆谆教导来的有效,它会伴随学生们的一生,切实影响同学们的处事方式。所以社团活动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现代教育手段的可行、高效之路。

三、利用社团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学校育人的目的。通过社团课,学生们不仅在社团活动中,接触到很多课本上没学到的新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弥补知识的短板,而且在共同的实践活动中,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为学生们踏上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团就是一个小团体、一个大家庭,在这里学生们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动手动脑能力都会得到提升。通过传统文化和社团活动的结合,还可以更好的寓德于智,寓德于体,寓德于美,寓德于劳。比如,书法社团的学生们,能够在一撇一捺中体会“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的为人之道;跳绳社团的学生们可以在一蹦一跳之中感悟到“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的处世之道;陶艺社团的同学们能够在反复打磨烧制的过程中领会到“始于土,成于火,瓷比玉,宁折不弯”的坚毅;厨艺社的学生们则可以在柴米油盐中感受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辛劳等等。总之,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四、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反思——家庭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的缺失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全民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全方位共同关注,单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学校在传承传统文化教育上只是起到了补充的作用。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历史来看,人的启蒙教育很重要,因此从小抓起、从家庭教育抓起就显得十分重要。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经典家训之一,也常常以楹联或者对联的形式出现在门厅上。这两句话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的真实写照,这两句话完整地反映出家庭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 :一是传统美德的修养;二是传统知识的学习。这种家庭教育时时刻刻都在启迪着孩子的心灵,规范着孩子的行为。也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才使得家族繁衍、家道久远。类似的家训家风还有“耕读世业,勤俭家风”、“忠孝仁和承祖训,诗书礼乐构家风”、“德勤孝义传家宝,和善信诚处世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等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庭教育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的重要基础,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文化的熏陶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学校教育只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和升华,因此如何提高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中之重。

从目前社会调查信息的统计来看: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主要是基于孩子的升学考试,主要偏重于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技巧、技能方面的训练或者学习,忽视了品德修养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因而造成了有知识无文化的现象。因此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两手抓。一是抓好社团活动课(校本课程)。社团活动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讲究实效,务必做到务实、有针对性、有效,不能搞形式。如新闻中屡屡爆出的某某中学全体学生集体叩拜父母,某某小学全体学生操场为父母洗脚等类似的作秀对弘扬传统文化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令人质疑;二是抓好家庭教工作。提高家长的认识和觉悟,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发挥家长的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以良好的家庭文化带动影响学生。

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正确的教育导向和社会舆论导向是改变现状的切入点,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难点和重点。对于学校來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传统文化,重要的是发挥教育导向作用。无论是社团活动课还是校本课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身修养,提高学生自身的传统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把传统美德作为安身处世的内需力和软实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自觉修养,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瑰宝,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力量源泉,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基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小学校的重要任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开展社团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只是我校教育导向的一个初步探索,尽管我们社团活动的条件有限,也有很多困难和矛盾需要去克服、解决,但是我们会认真探索,大胆实践,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家庭、社会、和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收获!

猜你喜欢
社团传统文化道德
缤纷社团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