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铁棺材”

2018-06-11 09:03李文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凯普舱盖水雷

李文

对潜艇来说,二战时的地中海就是一个“死亡陷阱”,飞机、声呐、深水炸弹都能置它们于死地。不过最令潜艇兵们心悸的,是无处不在的水雷。根据英国广播公司的资料记载,二战时冒险进入地中海的皇家海军潜艇,约有2/5撞上了水雷。一旦随潜艇沉入海底,水兵们就会被囚在“铁棺材”里,鲜有逃生者。整个战争期间,所有被击沉的英国皇家海军潜艇中只有4艘逃生成功,其中最著名的发生在“珀耳修斯”号身上。

突如其来的深夜爆炸

“珀耳修斯”号是英国皇家海军20世纪20年代末建造的6艘帕提亚级潜艇之一。二战爆发时,已略显老旧的“珀耳修斯”号先是随第四潜艇舰队在远东服役,于1940年8月转战地中海,扮演起水下运输舰的角色,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向马耳他运送物资与给养。

尽管只是被当作运输舰,但“珀耳修斯”号仍取得了两个月内击沉两艘敌船(意大利邮轮“玛亚”号和商船“卡斯特伦”号)的战绩,艇长尼古拉因而被授予杰出服役勋章。

1941年11月26日,“珀耳修斯”号再次离开马耳他港,准备前往亚历山大港的航线执行战斗巡逻任务。出发时,两名编外成员登上潜艇,其中包括31岁的海军司炉兵约翰·凯普斯,艇上人员因此达到61人。航程的前半段平安无事。12月6日,潜艇抵达距离希腊凯法罗尼亚岛3000米处,趁深夜浮出水面充电。

一周多时间未经历战斗让所有人都放松下来。凯普斯后来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不值班的人都在休息或打牌,他自己则躺在引擎舱内一个空的鱼雷架上,一边喝朗姆酒一边看信。突然,一阵巨大的爆炸声从艇艏传到艇艉,“珀耳修斯”号剧烈震动、翻转,一头栽向海底。艇内所有灯光瞬间熄灭,成吨的海水涌入艇舱,到处充斥着惊慌的喊叫和痛苦的呻吟。

凯普斯被抛到对面舱壁上,所幸身体未受大的伤害。他摸索着站起来,摸到了一支潜水手电,扭亮后看到的是一片末日景象——到处是残肢断臂,满舱都是灼热的水汽。凯普斯意识到,“珀耳修斯”号可能受到了鱼雷或水雷的攻击。“艇身扭曲着急速下沉,不知从何处传出来的声响和震动让人神经几乎崩溃。”他说。

精良的制造工艺救了我们一命

“珀耳修斯”号艇艏先撞击到海底,艇艉随后重重地拍在了海床上。潜艇不再滚动后,凯普斯试探着站起身来,开始寻找引擎舱里的幸存者。不过,他首先注意到的是引擎舱的水密门。那扇门已经在剧烈的冲击下自行关闭,将汹涌而入的海水隔离在舱外,巨大的水压让它发出令人心悸的吱呀声。

“无数道细小的海水从橡胶密封垫的缝隙中喷射进来,整扇门看上去摇摇欲坠。”凯普斯说,“但英国的精良制造工艺救了我们,水密门承受住了压力,将致命的海水挡在舱外。”

他最终在引擎舱里找到了3名受伤者。此时“珀耳修斯”号内的温度因艇壳破裂而急剧下降,快被冻僵了的凯普斯想到了爆炸发生前自己喝的那瓶朗姆酒,于是把伤员一个一个拖向后舱。“在那里不仅能找到那半瓶酒,而且有一个逃生舱盖。”他说,“如果舱盖没有在爆炸和沉没中卡死,我们就还有逃生机会,唯一的机会。”

借着手电的微弱光亮,凯普斯把伤员们放在逃生舱盖下,找到那瓶没被打碎的朗姆酒,每人喝了几口暖了暖身子,然后开始作逃生准备。

他找出4套“戴维斯潜艇逃生器”(即一个连接着氧气瓶、水下呼吸器和潜水镜的“橡胶肺”)给自己和伤员们穿上。根据皇家海军之前的试验,“戴维斯逃生器”可以帮助被困在约30米水下的潜艇兵们逃生。但深度计上的计数显示,“珀耳修斯”号沉没的地点深达82米以上。就凯普斯所知,还从未有人能从这么深的水下逃出去过。

但只要有机会就不能等死,凯普斯决定搏一下。

通水阀打不开了!

按照逃生计划,凯普斯必须先拉下箱式帆布逃生通道,一端固定在地板上,一端与逃生舱口相连,然后打开舱内通水阀放水入舱,让舱内外的水压取得平衡以便打开逃生舱盖。逃生人员接下来使用“戴维斯逃生器”潜入舱内,顺着逃生通道向上钻出逃生舱口。

第一步比较简单,凯普斯很顺利地将逃生通道建立起来,但在准备放水入舱时遇到了难题:通水阀在剧烈的冲击下发生扭曲和变形,已经不可能打开了。这意味着逃生舱盖无法打开——人力根本无法与舱外巨大的水压抗衡。

短暂的慌乱之后凯普斯冷静下来,在心里默默地清点了一遍艇上的装备,他立即想到可以利用一下引擎舱内向外界发射烟雾信号的潜水炮。“我摸索着来到那门炮的位置,小心地转动螺栓。如果它还能转动的话,我就会把潜水炮的炮尾栓门打开,让海水借助这个通道进入艇舱。”凯普斯说,“非常幸运的是,螺栓没有毁坏也没有扭曲,炮尾栓门很轻易地就被打开一道缝隙,一股海水激射而入。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涌入舱内的海水可以帮助我们打开逃生舱盖,也可以把我们淹死或冻死。”

海水即将淹没整个艇舱时,凯普斯顺着逃生通道游到舱盖处。那里有4个固定螺栓,如果能打开,他和另外三名伙伴就會找到逃生的机会,否则……

“谢天谢地,第一个螺栓很容易就打开了,”凯普斯说,“舱内残余的空气尖叫着冲出去,消失在黑色的海水里。紧接着是第二个螺栓,第三个……当最后一个螺栓被拧开时,逃生舱盖被打开了,一团大大的气泡从艇内冒出去。下面就看我们自己的了。”

“我是‘珀耳修斯号上唯一的幸存者”

打开舱盖的凯普斯重新返回艇内,把三名受伤的伙伴一一拖到舱口处。“现在,我们刚刚赢得逃生的第一场战斗,但是否能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尚不可知,一切的关键,都在于我们是否能从82米深的海底浮出水面。”

冰冷幽暗的海底能见度很低。“我打亮手电四处照了照,发现只能看到几米外的一个巨大黑影。”凯普斯说,“这是我最后一眼看到‘珀耳修斯号的后甲板。”

水下逃生守则要求上浮的过程必须缓慢,否则即便浮出水面也有很大机率患上潜水病,甚至会因水压的剧烈变化而死亡。在凯普斯的逃生包中,有一个被其称为“水下反向降落伞”的装备。理论上说,把这块看起来和降落伞差不多的潜水布撑在头顶,就能利用水的阻力减慢逃生者上浮的速度。不过凯普斯几乎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潜水布是撑开了,但未能保持住身体平衡,本来应该头朝上脚朝下的上浮变成了头朝下脚朝上。好在上浮的速度确实降下来了。

“手电还在我手里,借着它的光亮,我突然看到一根缆线,顺着缆线看上去有一个柱状物体。”凯普斯说,“上帝啊,那是一枚音响水雷!任何声音都会让它爆炸!天不绝我,我从它身边经过时,它安然未动。”

就在凯普斯感到呼吸开始急促时,“啵”的一声,他钻出了水面。

“海面上风高浪急,我向四处张望,没有看到任何生命的迹象,三位伙伴已不知去向。”凯普斯说,“那时我不敢相信,我是‘珀耳修斯号上唯一的幸存者。”

游向生命

带着绝望的心情,凯普斯极目远眺,终于看到天际之处有一座岛屿的轮廓。“那应该是希腊的凯法罗尼亚岛。”认定方向后,他强忍着肺部和身体的疼痛向岛屿游去。“放弃生命的念头从未在我脑子里出现过。”他说。凯普斯在海里挣扎了4个多小时后,终于踩上了坚硬的海岸。

第二天,附近的村民发现了趴在沙滩上的凯普斯。在接下来的18个月里,村民们把他从一家藏到另一家,躲避驻扎在当地的意大利士兵和德国士兵的搜捕。最后将其悄悄送往当时尚处于中立状态的土耳其。

不出所料的是,回到英国后,没有几个人相信凯普斯那难以置信的逃生故事,尤其是他并不在“珀耳修斯”號的艇员名单上,更增加了人们对他的怀疑。

直到1997年12月,希腊潜水员在52米深的海底发现了“珀耳修斯”号潜艇的残骸,这才证实了凯普斯的故事。英国皇家海军同时还确认,“珀耳修斯”号确实是因触碰到水雷而沉没。另外,“戴维斯潜艇逃生器”的深度计当时发生了故障,沉没的潜艇距水面的距离没有超过60米。

不过那时凯普斯已无法来到现场祭奠战友了。1985年,75岁的他与世长辞。

〔本刊责任编辑 袁小玲〕

〔原载《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2017年12月22日〕

猜你喜欢
凯普舱盖水雷
某型飞机座舱盖支座裂纹故障分析与排除
集装箱起重机舱盖板平台及其安全摆放优化控制方法
东风凯普特EQ1140 康明斯国Ⅴ汽车线束图解(续完)
反水雷体系建设探讨
民用直升机在反水雷中的应用探讨
薄壳山核桃品种凯普·费尔引种与栽培技术
某船折叠式舱盖滚轮耳板变形故障排查及修理
鸦片战争期间清朝水雷的研制和作用
关于海星 5舱盖的设计、制造及检验
N ISSAN轻卡凯普斯达:高效商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