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认同必要性的三维分析

2018-06-11 16:10莫燕
智富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认同必要性新时代

莫燕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性判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世界瞩目的举世成就,就在于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适逢《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和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的关键时期,坚定马克思主义认同成为必要。本文主要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认同必要性进行研究,以更好、更快实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认同;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①社会主义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领导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170过去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穿破重重迷雾、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斗争中焕发生机和活力,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以下简称《宣言》。《宣言》仍像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所说的,“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性历史时刻,纪念《宣言》,展望它的光辉未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人类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理论维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

1848年12月至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用德文写成了具有划时代意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它在伦敦公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下简称《宣言》。《宣言》中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一是《宣言》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唯物史观,同时也闪烁着剩余价值学说对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揭露,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宣言》贯穿和渗透着唯物史观的三个基本观点: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决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总是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至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使得整个社会获得解放的最后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用最具革命性的实践和精神努力使自身摆脱剥削和压迫,最终解放全人类。

二是《宣言》考察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和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宣言》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在取代封建主义过程中对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所起的革命作用,又科学地分析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的日益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根据这一矛盾的發展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地位决定了它必然成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掘墓人。通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

三是《宣言》还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是根本对立的两大阶级。《宣言》指出“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③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无产阶级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组建共产党来领导工人运动;第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废除私有制,最终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第三,无产阶级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道路;第四,无产阶级要将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第五,无产阶级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要实行民主制度,无产阶级专政是专政和民主的统一;第六,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④即共产主义社会。

《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指导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广泛实践和革命斗争。《宣言》中的思想虽已走过170年的历程,却依旧闪耀着科学性的真理光辉。

二、历史维度:对形形色色错误思潮的批判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在《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片面地、教条式地理解,国际上出现很多曲解马克思主义的反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就是批判形形色色错误思潮的过程,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一是19世纪60、70年代马克思主义同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以及杜林主义的斗争。《宣言》中马克思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蒲鲁东主义即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公社同时是蒲鲁东社会主义学派的坟墓。”⑤ 巴枯宁主义认为“国家是万恶之源,是对自由、平等的束缚和侵犯,有了国家才有了私有制、剥削和统治;主张废除国家,建立‘一切阶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完全平等的、‘个人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⑥它对工人运动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曾经造成了第一国际的分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权威》、《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等著作中,对巴枯宁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在《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对拉萨尔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他们指出,“拉萨尔的全部社会主义在于辱骂资本家,而向落后的普鲁士容克献媚”,⑦是一种地道的“普鲁士王国政府的社会主义”。杜林主义在经济上不否定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仅仅否定它的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杜林用自己的“共同社会体系”来对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否认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

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及其战友同伯恩施坦主义、民粹主义思想的斗争。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的中心论点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须通过社会革命夺取社会主义胜利的基本原理。列宁深刻批判了修正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性错误。民粹主义者力图用小资产阶级庸俗的社会主义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用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来代替工人革命运动。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这部论战性的著作中,彻底批判了民粹派的理论观点和政治纲领,无情揭露了民粹派冒充“人民之友”,其实是人民的真正敌人,阐明了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再一次强调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完成了从思想上粉碎民粹主义的任务。

三是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和王明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斗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陈独秀作为党的重要领导人坚持“二次革命论”,认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只能是资产阶级的胜利,应先由资产阶级握得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然后再进行无产阶级革命。陈独秀思想的保守和自动放弃领导权的错误使得大革命失败。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批评了陈独秀自动放弃领导权的错误,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主张以主要力量打击那些所谓妥协的反革命派;继续推行“城市中心论”,以实现一省数省首先胜利进而形成全国的胜利。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四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教条主义的“左”倾错误思想的斗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斗争。教条主义的“左”的错误倾向,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教条化,鼓吹“两个凡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右的错误倾向,即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过时了,全盘否定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伟大历史贡献、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坚决反对和否定了这两种错误倾从而端正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针对这一错误思想,邓小平指出“大家知道,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应该准确地完整地理解它的体系。”⑧ “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⑨针对由于“文化大革命”以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社会主义挫折而盛行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右的错误倾向,邓小平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⑩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际不断变化发展的,在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自身也得到发展。

五是20世纪最后20年至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的斗争。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试图通过改良注意的方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病,扭曲科学社会主义,实质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思潮。新自由主义经济上主张经济自由化,私有化;政治上鼓吹政治文化一体化,宣扬政治多元化。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认和误读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来否定社会主义和建设、进一步否定无产阶级政权。普世价值认为应该把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權观念作为今天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这四大错误思潮在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广泛盛行,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同错误思潮做最坚决的斗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武装青年头脑,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宣言》中的理论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在激烈的斗争角逐中彰显了其科学性,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每次被官方的科学‘消灭之后,却愈加巩固,愈加坚强,愈加生气勃勃了”。11马克思主义对一切错误思想的批判性和战斗性使马克思主义愈加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

三、实践维度: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的试验田

《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一是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1917年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1928年2到3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取伟大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翻了身,获得解放。共产党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实践性,打破了资产阶级一统天下的神话。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看到希望,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被压迫人民团结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获得民族解放。

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广泛建立突破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等著作中,提出过一个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理论。《宣言》中指出“如果不就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12由于由共同的利益和奋斗目标,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支持日益加强,他们的革命运动不仅具有世界历史的意义,而且还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创造了新的历史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东德相继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亚洲的中国也在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在这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对苏联经验的照搬照抄、实践发展认识的局限性和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诸多失误。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13当今世界,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这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仍旧在不断探索适合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三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社会主义最成功的实验田。至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取得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完全胜利,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在几代领导人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的面貌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飞跃,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相继推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举措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建设、“五大发展”理念、精准扶贫等,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一切成就向全世界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落实一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已经得到了最好的验证,中国共产党也必将不懈努力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将《宣言》中的基本原理由理论变为现实,争取早日实现共产主义。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84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1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2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4页。

⑥孙继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论争》[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第14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55-256页。

⑧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7页。

⑨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2页。

⑩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11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2页。

13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13页。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8页。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

猜你喜欢
认同必要性新时代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