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检测的伦理困境及道德价值

2018-06-11 11:55潘秀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6期
关键词:伦理困境

潘秀英

[摘要] 该文阐述了艾滋病检测的概况,以及艾滋病检测工作中遇到的进退两难的困境,在分析艾滋病检测的道德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艾滋病检测采用实名制、将艾滋病检测纳入普查项目等对策建议,以推动艾滋病检测工作走出困境,促使艾滋病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保障生命权益,实现公平正义。

[关键词] 艾滋病检测;伦理困境;道德价值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2(c)-0188-03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AIDS testing and the dilemma faced by AIDS test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ral value of AIDS testing, it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real-name system for HIV testing and AIDS testing into census projects. The AIDS testing work has gone out of the predicament, which has enabled the AIDS epidemic to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life, and achieving fairness and justice.

[Key words] AIDS detection; Ethical dilemma; Moral value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感染所导致的一種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1]。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暑发布的2016年艾滋病全球流行状况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达3 670万人,其中新增数量为180万,死亡例数在100万。全球艾滋病流行蔓延趋势仍在继续,作为拥有全球60%人口的亚洲,感染增长率更为明显,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

艾滋病检测是发现HIV感染者的唯一手段,通过早发现、早治疗可使感染者的寿命延长,同时也减少二代传播,对于艾滋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艾滋病检测工作的进行受到阻碍,并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为此,充分认识艾滋病检测工作的道德价值,在此基础上推进艾滋病检测工作,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1  艾滋病检测的概况

艾滋病检测是指采用实验室方法对人体血液、其他体液、组织器官、血液衍生物等进行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抗体及相关免疫指标检测,包括监测、检验检疫、自愿咨询检测、临床诊断、血液及血液制品筛查工作中的艾滋病检测[2]。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发布2017年第二季度艾滋病疫情报告情况显示,截止到2017年6月30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718 270例,报告死亡221 628例。现存活HIV感染者419 101例,AIDS患者299 169例。其中有部分人没有报告,即使报告了由于实行自愿咨询检测的政策,部分人根本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救助。面对已感染人群的未知状态,目前全国已在2 966个县建立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网络,建立了艾滋病筛查实验室14 305个、确证实验室339个、自愿咨询检测门诊8 899个,以保证艾滋病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保证健康事业的发展,维护人民的利益,中央财政每年划拨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尽管艾滋检测费用并未单列,但估计每年投入额至少5亿元,并且增长迅速。个体的艾滋病检测的费用一般为几十到一百元左右,最贵的也在300元以内,但对于贫困地区的高危人群,仍有一定的经济负担,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

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对艾滋病检测技术进行积极的研究,如澳大利亚卫生部在2012年12月17日宣布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其初步检测仅需取指端血样放置在测试卡上,测试卡将在20~30 min内检验出血液中是否存在艾滋病病毒抗原和抗体。在国内常用的是快递诊断试剂,一种用于艾滋病自测的诊断产品,不需要辅助仪器,操作简单,15 min出结果,准确度高,安全可靠,已广泛应用于医院、疾控中心和家庭艾滋病自测。为此,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有利于提高艾滋病检测的可及性,也是未来政府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艾滋病检测的时间,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尽量早检测,以提高生命质量。

2  艾滋病检测的伦理困境

2.1  自愿检测还是强制检测

对于艾滋病的检测,艾滋病防治政策规定进行自愿咨询检测,即在人们经过咨询后对是否进行艾滋病检测做出自我的判断和选择。国家实施自愿检测政策是出于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权益和隐私的保护及生命的尊重,但他们还是遭到了社会的歧视,部分医务人员也对他们敬而远之,使人们认识到进行检测之后,如果是阳性者,不仅会带来恐惧、绝望和无助的心理,甚至还会被家人朋友遗弃,身体受到暴力侵害,丧失经济来源等等,为此,多数人选择了逃避检测。据卫生部的调查显示,中国还有近半的艾滋病感染者尚未发现,在自愿检测的政策下,逃避检测的人群会导致艾滋病的继续蔓延,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为此,临沂市政府在2013年3月下发的《关于做好“十二五”期间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中,将艾滋病检测咨询列为婚前检查的内容,通过强制性的政策措施推行艾滋病检测工作。另一方面要考虑到,艾滋病的防治政策要保护的人群不仅仅是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患者,还有健康的公众,艾滋病检测的政策要正确处理好个体健康利益和公众健康利益之间的矛盾。进行强制检测会引发公众的逆反心理,从而加剧社会的矛盾。

2.2  匿名制还是实名制

2012年4月广西省提出要对艾滋病检测采用实名制,艾滋病感染者有义务将病情告知伴侣,这一举措引发社会的争论。此前,国际治疗倡导联盟(中国区)为了解国内感染者对艾滋病实名制检测态度进行在线调查,共收到了7 728份有效的问卷。问卷显示,如果艾滋病毒抗体初筛检测需要实名制,89.7%的受访者表示拒绝检测。公众对艾滋病检测采用实名制还是比较抵触的。艾滋病长期以来都是实行的自愿自行检测,目的是为了消除歧视,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由于过去没有实行实名制,最初的几万名阳性者都是匿名的,虽然被发现但医疗机构无法联系到他们,更无法对他们实施治疗,导致艾滋病的继续蔓延,疫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艾滋病检测采用实名制就成为形势所需。

2.3  检测是否有用

艾滋病尚不能完全治愈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现有的治疗费用很高,最终的治疗结果往往是大部分人走向死亡,考虑到这些,高危人群就会也有可能不去检测,这就对检测的效果和质量产生了质疑。在阻断HIV母婴传播的抗病毒治疗中,阻断率可达50%以上[3]。显然进行检测所产生的正向效果还是有的,尽管不能根治艾滋病,但经过艾滋病检测之后,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生命质量的确提高了,并得到了社会的关爱。

2.4  检测结果是否单独告知

将病情告知患者,既是医生的义务,也是患者的权利。在医生将艾滋病阳性检测结果单独告知患者时,部分患者会因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精神萎靡,机体抵抗力变弱,病情加重;另外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后被孤立,于是将自己隔离起来,产生自我歧视,极端的人还会产生“鱼死网破”的报复心理。医生出于人文关怀的考虑,在将检测结果告知患者本人的同时也告知了其家人,以便患者得到更多的关怀,由于思想观念和认知的不同,不能保证不出现艾滋病患者遭抛弃、无家可归的情况,使艾滋病患者身心受创。国际治疗倡导联盟的在线调查中显示,如果患者确诊阳性,30 d后在自己没有告知婚伴与性伴的情况下,94.33%的受访者“绝对不能接受”由疾控部门自行向婚伴及性伴告知。因此,是否将检测的结果单独告知患者,作为医生要三思而后行。

3  艾滋病检测的道德价值

对艾滋病进行检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提高艾滋病患者和感染症的生命质量。与此同时,艾滋病检测也有着重要的道德价值。

3.1  尊重生命价值

进行艾滋病检测,不仅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也是对公众生命价值的尊重。检测之后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本着对自己和他人生命负责的社会态度,及时告知伴侣或家人,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有利于艾滋病的有效控制。特别是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自爱的同时,也会受到社会的关爱,在社会互助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2  实现公平正义

艾滋病检测作为艾滋病防治政策中的重要内容,是公正在制度安排上的重要体现。罗尔斯以其平等自由的原则与机会公正平等和差别的原则说明,要平等地分配社会领域内的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又因为疾病限制了人类的正常的功能,它相应地限制了每个个体追求职位和事业的机会,因此需要成功治愈疾病来确保机会的平等[4]。虽然存在着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及其他的各种差别,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都有享用相关的医疗资源的权利,有进行艾滋病检测的权利,国家也对贫困人群的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进行了财政补助,以减少在资源分配和享用上的不平等。总之,社会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责任并决定社会协作优势划分的方法体现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5]。

通过正义的制度安排,使国家的资源向艾滋病患者群倾斜,确保患者的基本权利,缩小在经济和健康等方面的差异,实现社会公平。对艾滋病患者的治疗进行财政支持,包括艾滋病检测,国家的医疗资源本来就有限,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这些特殊人群身上,是否使资源更加紧张,分配更不均衡,并且个人享用的资源量也有失公平,成为很多人的疑问。政策制度之所以倾斜,是以保证公民基本的生存权利,促使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达到最大效用为目的的,从不同的需求出发,以健康为最终目标的保证平等公民自由和机会公平均等。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艾滋病的防治,积极推进艾滋病的检测,是以保障全国人民的健康生存权利为出发点,通过正义的制度安排为手段,达到此目的。

4  突破艾滋病检测困境的对策建议探讨

4.1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推广艾滋病检测实名制

艾滋病检测采用实名制,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同时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发现后,还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的风险。在实施实名制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歧视及泄露隐私等问题,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造成困扰。但是首先要清楚地知道所谓的艾滋病检测实名制,是指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者应当向检测机构提供本人姓名、身份证号、现住址等真实信息,而检测机构有保守检测者相关信息的义务,在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公开检测者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等[6]。既双方是在协议的基础上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一方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另一方也理应履行自己的义务,为此需要健全隐私保护制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若有违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此保障艾滋病实名制的推行。

4.2  将艾滋病检测列入普查项目,加强对疫情的有效控制

中国人口多,人口的流动性比较大,只针对高危人群和特殊人群进行艾滋病的自愿咨询检测,很难使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况且高危或特殊的人群也有逃避检测的现象。赤裸裸地进行强制的检测又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为此可以将艾滋病检测作为一般的普查项目进行,使接受检测者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如同乙肝的检测,虽不是常规检查项目,受测者还是能够接受检测,但前提是在获得本人书面同意的基础上进行,这也是艾滋病检测列入普查項目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同时卫生部门和相关的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在检测的过程中遵守职业道德,平等地对待每个人。同时,准确度高、时间短、价格实惠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也是将艾滋病检测列入普查项目的重要保证。将艾滋病检测纳入普查项目不仅可以维护公众和个体的健康利益,而且有利于国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4.3  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提高对艾滋病的正确认知度

社会公众对艾滋患者或艾滋病感染者产生歧视,主要是因为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不了解,特别是艾滋病的防治知识,以至于产生各种社会矛盾和悲剧,践踏生命的价值。为此,卫生部门及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正确引导人们的认知。加强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其在充分认识自身健康状况的基础上,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接受治疗,特别是履行自己的告知义务,告知伴侣和家人。社会公众在提高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要关爱这个特殊的群体,而不是冷眼相对。

作为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手段措施,艾滋病检测不仅有着重要的医学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道德价值。遏制艾滋病的蔓延,积极推进艾滋病检测工作,扩大检测的范围,简化检测的步骤,提高检测的准确度,是包括医务工作、艾滋患者和感染者以及广大的社会公众在内的公民在内共同目标,更是政府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1]  汪宁.艾滋病在中国和全球的流行现状及面临的挑战[N].科技导报,2005,23(7):5-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

[3]  张孔来.艾滋病[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72.

[4]  Norman Daniels. HealthCare Needs and Distribute-five Justice[J].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1981(10):146-179.

[5]  Wilson.Ethics in the serve of the rare disease patient[M].Huston:Rice University,1990.

[6]  丁萍.浅谈实施艾滋病检测实名制的困难与对策[J].江苏卫生保健.2012,14(3):38-39.

(收稿日期:2018-09-18)

猜你喜欢
伦理困境
基于具体案例就保密原则分析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
翻译职业道德准则的伦理困境
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与研究挑战
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伦理困境及对策
潜在举报人秩序遵循伦理困境分析
本土文化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的研究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社会工作的伦理道德观
关于高校心理咨询教师伦理问题的思考
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