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

2018-06-11 06:30朱志勇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9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普通高校教学内容

朱志勇

摘 要: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思维、教学安排、教学计划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等内容而展开的。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探究体育理论教学体系构建对于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热情的意义。在分析近十年我国体育理论课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展开调研。数据表示,目标高校基本上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实现了其目的,对于体育理论教学而言有较大意义。同时,对于促进学生良好思维的养成与其他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知识 教学内容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b)-0156-02

本世纪初,我国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专门颁布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个文件的颁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针对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的、体育课程设定做出了科学规定,也在体育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教材选择、教学资源开发方面给了高校很大的自主权。不过,通过对不同省份的数十所高校的体育理论课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不少学校在教学思维、教学安排、教学计划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面都做得远远不够,都不能很好地满足《纲要》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基于这一原因,本文选取了教学体系构建这一个独特的视角,针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原则、理念、内容、策略、形式、意义等做出了综合的分析和系统的把握。

1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的依据

1.1 从《纲要》规定的教学目标产生的依据

本世纪初颁布的《纲要》有一个显著特色,那就是它将课程目标一分为二,按照阶段来予以划分。低年级的学生(三年级以下)主要按照基本目标来展开教学,高年级的学生则主要按照发展目标进行体育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包括研究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要遵循发展目标。这两大体系优势互补、互相推进,都是新世纪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纲要》还对这两个体系中的每一个具体目标进行了剖析,这不仅是对课程目标设定的进一步探索,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这一目标充分彰显了体育理论教学基本内容、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有关方面的研究时,必须严格按照《纲要》的具体要求来展开。

1.2 从《纲要》规定的教学内容、时数产生的依据

《纲要》明确针对理论课与实践课所占的比例进行了划分,按照要求,体育课程中,理论课的比例不得低于总课时的10%。假如一个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大学两年的总课时是144课,那么按照比例计算不得少于16课时。从过去的实践经验来看,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重点都集中在技巧传递和技能掌握方面。虽然《纲要》对体育课程比例有所规划,但是理论课方面并没有对“怎样教”展开进一步探究。总体来看,体育理论课被忽视的问题大量存在。近些年来,研究者在体育理论课方面探索稍显不足。基于此,要对此予以高效应对就必须广泛借鉴其它国家在相关问题上的研究成果,以此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实际予以变革。这既符合《纲要》规划的总目标,也充分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构建

要想促进学生对于体育基础内容的掌握,推动体育品德的养成,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推动体育理论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将基本知识传达给学生,促进他们培养良好的体育素养,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这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只有将这些理念真正灌输给学生,他们才能重视自身健康,看到体育带给自身的切实利益,逐步养成健康的体育观念,推进自我素养的提升,以自觉的态度进行体育健身。由此可见,体育理论课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实践课程。

体育理论课程模式的探索应该在科学的指导下实现,这一指导思想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心理特征,要能产生促进学生真正认识理论课程重要性的意义,进而寻求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大学生在生理与心理方面都处于一个过渡的阶段,因而,体育理论课要凸显阶段性特色,按照科学的步骤展开。其一是从比赛胜负的视角切入,对学生体育兴趣予以挖掘,其二是促进体育行为通过锻炼处方的刺激而产生,其三是在身體体能评价的基础上,探索科学化的体育教学模式。

3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教育阶段的理论分析

3.1 从体育竞赛欣赏切入产生的理论基础

大一学年的第一学期是体育教学的第一阶段,学时为四。主要的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欣赏竞赛。中心目标就是按照美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竞赛中的竞技者表现得观看,体会运动与人体的魅力。当然,也可以通过视频播放、观看体育节目、聆听极具感染力的音乐,加之老师全方位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到真正的美。这样一来,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美的选择,学生的个性自然被激发。所谓美的教学,就是要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培养他们选择自己所需的能力,体育理论教学的目标亦是如此。这一时期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个性化心理特色。

3.2 从竞赛胜负判定奠定理论学习兴趣

大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是体育教学的第二阶段,学时为四。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判断比赛胜负。中心目标就是在了解竞赛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掌握不同项目所体现出的特色,然后予以评分。感受裁判员在紧张激烈的竞赛程序中是怎样捕捉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时刻,然后予以迅速应对的。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科学的判断胜负的方式。除了理论传递之外,比赛胜负的判定也是教师需要教的一个重要内容,此外,还要让学生对裁判工作有所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升裁判判断素养。

3.3 从体育锻炼运动处方制定养成锻炼习惯

大二一整个学年是体育教学的第三阶段,学时为八。中心目标就是完成运动处方教学。核心就是在终身教育观念的引导下,对于与健身有关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对运动形式有更准确的把握。借助于色彩、音乐、图像等对人的感官产生的刺激作用,激起学生感受美的欲望,将美看做是一种情感体验,进而正确认识健身运动处方的目标对象是广大普通人,这也是保证其健康的一种重要策略。还要让学生意识到,健身运动处方涵盖面甚广,囊括健身类型、健身强度、健身时长、平均频率、最高完成数量、时间间隔和特殊事项等。其总体设定遵循的是以人为本理念,将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放在体育教学的关键位置,就理论的视角而言,它使学生的体育参与度提升,也让他们更积极地解除体育理论,实践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 曲鹏.素质教育背景下构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之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9):9-12.

[2] 张梦.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三位一体”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2018(4):26-27.

[3] 林永廷.创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的构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9):121-122.

[4] 孙忠一,赵磊.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才智,2018(3):71-72.

[5] 张煜华.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41-45.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普通高校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