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理论之思

2018-06-11 06:30冯发金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9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全球化

摘 要:走进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在“商业化”“锦标主义”的催生下,出现许多“乱象”和严重的问题,为实现中国传统武术的繁荣与发展,提出将太极文化从中国传统武术中提炼出来并推向全世界,成为一种全民健身、康复、延年益寿的“工具”“生活方式”。指出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播必须按照“传技先传德”“习武先习礼”的传教方式进行,进而实现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创新、前行和繁荣。

关键词:传统武术 太极文化 全球化 传技先传德 习武先习礼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b)-0174-02

1 新时代传统武术发展的现状

从武昌到武当山虽不远千里,但一路上我还是忐忑不安,一方面這是一次全球性的传统武术传播的盛会,即“太极传承全球联盟高峰论坛”;另一方面,我确实也对此次论坛寄予了很多的希望。

经过一段“行思坐想”之后,我在武当山终于与各大太极流派非遗产传承人、代表人物、太极文化家、学者和优秀企业家等“握手言欢”。之后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传统武术展演、交流和采集,主要内容涉及赵堡太极拳、陈式、杨式、武式、洪式、和式、吴式、孙式、崆洞和清城等太极拳。

此次会使各大太极流派打破了隔膜、形成了共识,一致认为,中国武术需要“携手合作、联盟发展,共同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从中国传统武术中提炼出来并推向全世界”。不仅如此,还让我们看清楚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民间留存的真实形态,以及它在民间武术人中的生存状态。这种状态我们的确还要摸清楚、搞仔细、理顺问题,探明真实价值。

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武不尽势”的磅礴之气,“势无穷意”的深邃奥义,“意在体悟”恒故追求,“悟贵恒坚”千古诉求,“通理求异”的玄妙理法,“劲法多样”的独到之处,“由外及内”的练化方式,“化身艺术”的最高形态,“打练结合”的体认路径。

也因此,依我之见,存在于民间的中国武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文化生态”问题,这种文化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商业化绑架;第二,大师“鱼目混珠”;第三,传承人“穷鸟入怀”;第四,“价值异化”;第五,“体育标准化”。

诚然,我们也真不想看到、更不愿意承认中国传统武术变成了一个“被商业绑架的武术”,“所谓大师云集的武术”,“一群武夫积聚武术”,“传承人寻求保护的武术”,“一种被标准化的武术”。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新时代影响中国武术繁荣发展的“瓶颈”,如不引起足够重视或加以治理,或许,久而久之将会演变为“败化伤风”的社会问题。所以,传统武术生态回归不是一个武术人的“呐喊”,而是“新时代的呼唤”。进而,如何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更是学者的义务。

2 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思考

中国武术在新时代发展中,一些民间传统武术面临“频危性”问题,比如,一些“典型”的传统武术成功进入了“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的遗产保护目录,获得了有效保护;而另一些存在于民间的“优秀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武术却处于“频危”状态。于是,民间也好、学校也罢都将武术进行“体育标准化”传承,比如将太极拳的“抱球”、“云手”进行“圆多大”“屈伸多少”的“固化”,用西方体育标准来传承、练习、展演,将中国传统武术“竞技化”,将中国武术视为一种“竞技运动”,视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由此引发“观念扭曲”。有学者认为,“太极拳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它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工具”,现代太极拳与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太极拳已相距越来越远”。

与此同时,大师“鱼目混珠”、传承人“穷鸟入怀”的现象在新时代“商业”和“利益”的驱使下“越演越烈,“假大师”、“假传人”、“假弟子”在普遍存在。而真正的传承人想在本地将中国传统武术“校园化”的设想因受到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限制而成为“一个乌托邦”。现实中此类现象不乏。赵堡太极拳在发展地被边缘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导致此类情况的原因较多,有学者认为不是“大师”的错,而是人们的无知;也有人认为这是“利益”的使然。或许,民间的所谓“大师”“亲传弟子”早已“含糊不清”,随之而来的是“打斗”屡见不鲜。这类问题确实扭曲了中国武术的价值,给新时代的中国武术的文化价值“抹黑”。

在中国民间存活的传统武术真正让我们感知到了中国传统武术传承的危机,文化生态危机。可以说,我们用“以假乱真”“可怜”这两个词语来形容中国民间传统武术生存状态一点也不过分,因为这就是中国民间传统武术存在的真实形态。这种形态也是新时代中传统武术发展不可回避的现象,也是时代的产物。我们需要谨慎对待。中国传统武术确实需要赶超型向可持续发展型的模式转变,虽然实现这一转变要面临一些挑战、任务艰巨,但是我们必须要加以重视甚至是要引起足够重视,因为“理念”的更新是中国武术发展“灵魂”,由“赶超型”向“可持续发展型”的转变,必须要将价值取向由“武术技击论”转化为“文化论”“生活论”“人本论”。“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不能按照竞技武术的模式来发展,甚至套用西方体育的规则、标准来发展。要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传统武术就不能照搬照用西方的体育标准或模式。今天我们的中国传统武术的转型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我们要坚信中国传统武术就是一种特殊的身体文化,与体育项目存在“质”的差异、与竞技体育“异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武术的“真谛”,才能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引领中国传统武术走向“繁荣”“兴旺”。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中国武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趋凸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新时代有所反思,寻求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式实现中国武术的“平衡、充分”发展。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武术不要再喊“打了”,应该将中国传统武术与全民健身结合,成为助推一种全民健身、康复、延年益寿的“工具”,成为一种“民族化的生活方式”;习武者通过武术的练习,培养良好的“德性”,而不是造就一群无知的“武夫”。中国武术应该成为一种“追求教化的文化”,成为一种“君子文化”。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播必须按照“传技先传德”“习武先习礼”的传教方式进行。

3 结语

在新时代,中国武术是一种“特殊的身体文化”。中国传统武术的价值在于“立德树人”和“树立文化自信”,而“技击”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本质特征早已成为了一个历史论断,需要我们对武术价值“异化”的重塑,加大对传承人的治理。新时代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繁荣发展,需要“中国智慧”“武术智慧”“身体运动智慧”来保驾护航,它应该要紧紧围绕助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文化强国”和“武术繁荣发展”的实现而发展、创新和前行。

参考文献

[1] 冯发金.武术课程教学的异化与回归[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3):153-154.

[2] 王岗,邱丕相.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61-66.

[3] 李臣,赵连文.互联网时代中国武术“走出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11):75-79.

[4] 袁金宝,王岗,金玉柱.重构中国武术文化形象:缘由、路径及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3):125-132.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全球化
数字经济视域下我国传统武术发展路径研究
传统武术在校园
探究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
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系统解析
挖掘 推广 融入
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现状探析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全球化遇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