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新授课中的应用与反思
——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为例

2018-06-12 06:04
物理之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磁通量感应电流导体

(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江苏 启东 226200)

1 “5E”教学模式简介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会开发了“5E”教学模式,该模式可分为5个步骤:引入——探究——解释——迁移——评价。这五个步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应用中不是分割、离散的,而应是依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进程的需要,有机地进行整合,部分步骤在一堂课中可反复使用。这五个步骤的英文首字母均为“E”,故简称其为“5E”模式。该模式的意图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笔者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节的新授课为例,谈谈该模式的具体应用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2 “5E”教学模式的应用

2.1 引入

教师出示实验器材(条形磁铁、螺线管、导线、电流表G等),按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将条形磁铁的N极插入或拔出。

图1

图2

问题1:请学生判断上述两种情景下,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

生A:当N极插入线圈时,穿过线圈的磁感线方向向下,且磁通量在变大,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磁场阻碍原磁通量的增加,即感应磁场方向向上,由安培定则可以判断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到b;当N极拔出线圈时,穿过线圈的磁感线方向向下,且磁通量在变小,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磁场阻碍原磁通量的减小,即感应磁场方向向下,由安培定则可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为b到a。

问题2:对于某一个导体而言,怎样才能在导体内形成电流?

生B:在导体两端加上一个电源。

教师出示如图2所示电路图。

问题3:无论何种电流都是因为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才形成的。图2中电源有何作用?类比图1和图2,从等效的角度看,线圈充当了何种作用?

生C:电源的作用是给导体两端以持续的电压,从而使得导体中的自由电荷能够持续地做定向移动,线圈相当于电源。

师:在电磁感应问题中,感应电流的产生亦是由于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要有持续的电流,导体两端必须加有持续的电压。从两张图的比较看,图1中有磁通量变化的那部分线圈充当了电源的作用,产生了电动势,该电动势又称为感应电动势。

问题4:当N极插入线圈时,线圈的a和b两端,哪一端相当于电源的正极?你判断的物理依据是什么?

生D:b端相当于电源的正极,依据是电源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反思:“引入”步骤是“5E”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聚焦学生的目光,把学生的思绪引回课堂。上述设计中,问题1起到了温故、启新的作用,既复习了上一节课所学习的感应电流方向判断的方法,又为引出新问题打下铺垫。问题2的设计起到衔接的作用,通过问题3中两图的对比,学生能够很快找到等效电源,明确感应电动势的概念。问题4是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迁移和拓展。从上述4个问题的设计看,通过图片展示、复习旧知等方式,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利用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和理解相关概念。

2.2 探究

问题:请猜想影响E感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判断E感的大小?

师:E同学关于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判断方法很好,具有简单、显化的特点,且可操作性较强。影响E感大小的因素到底是与“磁通量大小”还是“磁通量变化”甚至是“磁通量变化快慢”有关呢?请利用你手边的实验器材进行定性的验证。

反思:“探究”是学生根据前期的猜想,通过实验或逻辑推理,从而验证自己的猜测,寻找结论的过程。对于这一过程的处理,可按以下两种方式进行:①教师应做好相应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以便探究实验顺利开展;②观察和统计学生错误点,依托典型性错误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体系,形成清晰明了的认知。

2.3 解释

学生依据实验所得,验证前期的猜想,形成结论:E感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快慢有关,且Φ变化越快,E感越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插入“磁通量的大小”“磁通量变化量的大小”和“磁通量变化率”的辨析,以帮助学生正确区分以上三个相近概念。

师:我们定性研究了E感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快慢的关系,那E感的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呢?

一个个线圈串联在一起,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时,在每一个线圈上都要激发出E感,从等效的角度看,相当于n个小电源的串联。

反思:“解释”是对“探究”所获结论的阐述,这一过程包含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教师的引导、总结等,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语言组织、分析整合等多方面的能力。从上述分析看,本环节分三段进行:① 学生先对前期的定性探究实验进行总结,得出相关的结论;② 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利用相关电路的知识进一步探讨“匝数对E感的影响”,初步培养了学生理论探究的能力。

2.4 迁移

问题1:如图3所示,设导体棒匀速运动速度为v、运动时间为t,有效切割长度为L,请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切割情景下的E感的表达式。

图3

投影学生作答情况,指出其推导中所出现的典型错误。

问题2:比较E感的两个表达式,请分组讨论各式的研究对象、适用情景。

反思:“迁移”是指在教学中将前面所获得的规律或结论应用于问题解决中,从而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通过纵横拓展、比较,实现概念的深化和能力的提升。

3 结语

从上述设计看,以寻找E感为主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设计和铺垫,为问题解决搭好“脚手架”,在问题解决中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延伸;通过“5E”模式,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中逐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使其获得问题解决的关键能力。当然,5个步骤不是独立的,而应视教学所需有机融合,如上文中并没有将“评价”步骤单独列出,而是将该步骤渗透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为“教”和“学”双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支撑。

参考文献:

[1] 吴成军,张敏.美国生物学“5E”教学模式的内涵、实例及其本质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0,(6).

[2] 吴红琴.“5E”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中学物理,2017,(5).

猜你喜欢
磁通量感应电流导体
金属轨道的形状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吗
浅析磁通量变化量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应用
第23和24太阳活动周高纬地磁感应电流分布特性
磁通量概念解读
磁通量概念解读
应用自适应交叉近似算法快速计算导体RCS
高频传输线路
异频法线路参数测试中工频感应电流的影响分析
静电现象有什么用?
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演示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