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立体几何热点扫描

2018-06-16 03:37丁吉生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线面中点平行

丁吉生

众所周知,针对数学必修2的立体几何内容,江苏新高考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和“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涉及的题目一般有两个填空题与一个解答论证题,难度一般,分值占24分左右.对于每分必争的高考战役来说,立体几何题对于每位考生,都志在必得.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那么立体几何有哪些命题热点呢?

一、空间几何体

热点一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棱柱的侧棱都平行且相等,上下底面是全等且平行的多边形;棱锥的底面是任意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棱台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

圆柱可由矩形绕其任意一边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其直角边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中点连线旋转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球可以由半圆或圆绕直径旋转得到.

例1 设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是平行六面体;

②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

③直四棱柱是直平行六面体;

④棱台的各侧棱延长后必交于一点.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答案:①④

解析:命题①符合平行六面体的定义,故命题①是正确的;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的侧棱可能与底面不垂直,故命题②是错误的;因为直四棱柱的底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故命题③是错误的;命题④由棱台的定义知是正确的.

评注:判定与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有关命题的方法:

(1)紧扣结构特征是判断的关键,熟悉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依据条件构建几何模型,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换模型中的线面关系或增加线、面等基本元素,然后再依据题意判定.

(2)通过旋转体的结构,可对得到旋转体的平面图形进行分解,结合旋转体的定义进行分析.

热点二 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熟练掌握各类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把不规则几何体分割成几个规则几何体的技巧,把一个空间几何体纳入一个更大的几何体中的补形技巧.

例2 (1)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积为2π,侧面积为4π,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

(2)设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别为V1,S1,底面半径和高均为r的圆锥的体积和侧面积分别为V2,S2,若V1V2=3π,则S1S2的值为 .

解析:(1)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πr2=2π,πrl=4π,解得r=2,l=22,

故高h=6,所以V=13πr2h=13π×2×6=263π.

(2)因为V1=a3,S1=6a2,V2=13r·πr2=πr33,S2=πrl=2πr2,

所以V1V2=a3πr33=3πar=1,因此S1S2=6a22πr2=32π.

评注:(1)求多面体的表面积的基本方法就是逐个计算各个面的面积,然后求和.(2)求体积时可以把空间几何体进行分解,把复杂的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分解为一些简单几何体体积的和或差.求解时注意不要多算也不要少算.

热点三 多面体与球

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如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球与旋转体的组合,通常作它们的轴截面解题,球与多面体的组合,通过多面体的一条侧棱和球心(或“切点”“接点”)作出截面图.

例3 (1)已知三棱锥SABC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SA⊥平面ABC,SA=23,AB=1,AC=2,∠BAC=60°,则球O的表面积为 .

(2)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cm,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cm,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cm3.

解析:(1)在△ABC中,BC2=AB2+AC2-2AB·ACcos60°=3,

∴AC2=AB2+BC2,即AB⊥BC,

又SA⊥平面ABC,

∴三棱锥SABC可补成分别以AB=1,BC=3,SA=23为长、宽、高的长方体,∴球O的直径=12+(3)2+(23)2=4,

故球O的表面积为4π×22=16π.

(2)过球心与正方体中点的截面如图,设球心为点O,球半径为Rcm,正方体上底面中心为点A,上底面一边的中点为点B,

在Rt△OAB中,OA=(R-2)cm,AB=4cm,OB=Rcm,

由R2=(R-2)2+42,得R=5,

∴V球=43πR3=5003π(cm3).

评注:三棱锥PABC可通过补形为长方体求解外接球问题的两种情形:

(1)点P可作为长方体上底面的一个顶点,点A、B、C可作为下底面的三个顶点;

(2)PABC为正四面体,则正四面体的棱都可作为一个正方体的面对角线.

二、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热点一 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

空间线面位置关系判断的常用方法

(1)根据空间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逐项判断来解决问题;

(2)必要时可以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四面体等模型中觀察线面位置关系,并结合有关定理来进行判断.

例4 (1)已知l是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填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①若l∥α,l∥β,则α∥β;

②若α⊥β,l∥α,则l⊥β;

③若l∥α,α∥β,则l∥β;

④若l⊥α,l∥β,则α⊥β.

(2)关于空间两条直线a、b和平面α,给出以下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

①若a∥b,bα,则a∥α;

②若a∥α,bα,则a∥b;

③若a∥α,b∥α,则a∥b;

④若a⊥α,b⊥α,则a∥b.

答案:(1)④ (2)④

解析:(1)①若l∥α,l∥β,则l可平行两平面的交线,所以为假命题;②若α⊥β,l∥α,则l可平行两平面的交线,所以为假命题;③若l∥α,α∥β,则l可在平面β内,所以为假命题;④若l⊥α,l∥β,则l必平行平面β内一直线m,所以m⊥α,因而α⊥β为真命题.

(2)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中的条件要求aα,故①错;对于线面平行,这条直线与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平行,也可以异面,故②错;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都有可能,故③错;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的,故④正确.

评注:解决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题,主要是根据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以及空间线面垂直、平行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判断,必要时可以利用正方体、长方体、棱锥等几何模型辅助判断,同时要注意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不能完全引用到立体几何中.

热点二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证明的主要思想是转化,即通过判定、性质定理将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相互转化,如下图:

例5 如图,已知PA⊥⊙O所在的平面,AB是⊙O的直径,AB=2,点C是⊙O上一点,且AC=BC,∠PCA=45°,点E是PC的中点,点F是PB的中点,点G为线段PA上(除点P外)的一个动点.

(1)求证:BC∥平面GEF;

(2)求证:BC⊥GE;

(3)求三棱锥BPAC的体积.

解析:(1)证明:∵点E是PC的中点,点F是PB的中点,∴EF∥CB.

∵EF平面GEF,点G不与点P重合,

CB平面GEF,∴BC∥平面GEF.

(2)证明:∵PA⊥⊙O所在的平面,BC⊙O所在的平面,∴BC⊥PA.

又∵AB是⊙O的直径,∴BC⊥AC.

∵PA∩AC=A,AC面PAC,PA面PAC,

∴BC⊥平面PAC.

∵GE平面PAC,∴BC⊥GE.

(3)在Rt△ABC中,AB=2,AC=BC,

∴AC=BC=2,∴S△ABC=12×2×2=1.

∵PA⊥平面ABC,AC平面ABC,∴PA⊥AC.

∵∠PCA=45°,∴PA=2.

∴VBPAC=VPABC=13S△ABC·PA=23.

评注:垂直、平行关系的基础是线线垂直和线线平行,常用方法如下:

(1)证明线线平行常用的方法:一是利用平行公理,即证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二是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平行转换;三是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线线平行;四是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平行转换.

(2)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①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即高线的性质;②勾股定理;③线面垂直的性质:即要证两线垂直,只需证明一线垂直于另一线所在的平面即可,l⊥α,aαl⊥a.

热点三 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

平面图形经过翻折成为空间图形后,原有的性质有的发生变化、有的没有发生变化,这些发生变化和没有发生变化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地,在翻折后还在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发生变化,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要根据这些变与不变,去研究翻折以后的空间图形中的线面关系和各类几何量的度量值,这是化解翻折问题的主要方法.

例6 如图,在边长为4的菱形ABCD中,∠DAB=60°,点E,F分别是边CD,CB的中点,AC∩EF=O,沿EF将△CEF翻折到△PEF,连结PA,PB,PD,得到如图的五棱锥PABFED,且PB=10.

(1)求证:BD⊥PA;

(2)求四棱锥PBFED的体积.

解析:(1)证明:∵点E,F分别是边CD,CB的中点,∴BD∥EF.

∵菱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BD⊥AC.

∴EF⊥AC.∴EF⊥AO,EF⊥PO,

∵AO平面POA,PO平面POA,AO∩PO=O,

∴EF⊥平面POA,∴BD⊥平面POA,

又PA平面POA,∴BD⊥PA.

(2)设AO∩BD=H.连结BO,∵∠DAB=60°,

∴△ABD为等边三角形,

∴BD=4,BH=2,HA=23,HO=PO=3,

在Rt△BHO中,BO=BH2+HO2=7,

在△PBO中,BO2+PO2=10=PB2,

∴PO⊥BO.

∵PO⊥EF,EF∩BO=O,EF平面BFED,BO平面BFED,∴PO⊥平面BFED,

梯形BFED的面积S=12(EF+BD)·HO=33,

∴四棱锥PBFED的体积V=13S·PO=13×33×3=3.

评注:(1)折叠问题中不变的数量和位置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存在探索性问题可先假设存在,然后在此前提下進行逻辑推理,得出矛盾或肯定结论.

猜你喜欢
线面中点平行
探求线面平行中平行关系的寻找方法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证明线面平行的三种途径
巧用线面“大小”证明线面平行
中点的联想
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动态分析
中点出招,招招喜人
圆锥曲线的中点弦方程和中点弦长公式
二次曲线存在中点弦的一个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