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芩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高中教材中的每一篇文言文不仅积淀了多样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深厚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的合体,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基因”的产物。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把文化渗透、精神重建作为根本目的,提升学生“对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让语文教学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教材 文化渗透 施教策略
文言文作为文化载体,其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奇特瑰丽的艺术想象和风格各异的审美形态能给学生以精神的滋养,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与传统文化对话交流的有利条件,成为學生学习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平台。通过文言文教学,推行多样化、人文化、合作化课堂,滋养语文素养,增强文化底蕴,培养人文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一、阅读课的实效践行
文本是教学的第一介体,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字里行间流淌着中华文化浓厚而鲜活的血液。因此在阅读课上充分挖掘教材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
1.提倡诵读,在声韵中感悟传统文章之美
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在课堂上通读与精读,美读与品读相结合,体会文本的内涵,领略古今相通的永恒情感和思考。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古诗文的音韵特色,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而形成语感。力争达到提高学生文学鉴赏力,并且学识和德行能得到和谐发展。
2.创设情景,在趣味中渗透传统意蕴之美
通过教室里张贴古代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板报上开辟“民族文化快餐”,每天一首古诗,一句名言等活动,来空间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与文本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语激趣。通过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渲染。利用多功能教室播放相关的像影资料进行影像再现,从文本故事情节中,涵咏优游,深入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这些策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让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认知水平。
3.微探文字,在细节中挖掘传统文字之美
黄玉峰认为:“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部诞生、成长、发展、变化的历史;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中国的文化,承载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每一个汉字又都是一幅生动美妙的图画。”所以在教学在引导学生体会文字背后蕴涵的文化意蕴,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体验。
4.探究文本,在作品中感悟传统精神之美
被选入教材的文本,或歌咏山川,或记述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它们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著追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以人为本,《师说》中的尊师重道,《滕王阁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陈情表》尊老崇孝的美德等,使学生浸润其中,涵咏体味,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写作课的境界提升
写作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抓到那使自己心灵震颤的瞬间,是否敢于倾吐令己难忘的人和事,从而让自我情感释放出穿透人心的力量。因此,在指导学生以作文、随笔的形式进行写作训练时,应创设文化情境来渗透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渗透在学生的创作中。如在学《荆轲刺秦》后,列举后人对荆轲评价的诗,并用正确历史观、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体会荆轲的忠、义、勇在现实中的影响。学《陈情表》后,围绕“仁”进行写作训练,特别体会孝文化的内涵在当下社会中的作用。通过写作,不仅能体现学生的文字功底,还能显示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取向、审美情趣、个性特征。
三、活动课的能力培养
高中语文活动课的核心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活动课上,学生归纳文言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整理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变迁,自己姓氏的源流等;通过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课本剧的表演等活动;并结合“梳理探究”部分“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探究活动,让语文活动课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凸显课堂的丰富性、开放性、趣味性、创造性。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掌握方法,引导学生走向教材,重视、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最终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创造性地理解和应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文本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让祖国五千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让学生学会品味鉴赏文中绚丽多彩的自然美,千姿百态的社会美,巧夺天工的艺术美,缜密精确的科学美,生动形象的语言美……学生在愉悦中学会孝敬、关爱、诚信、思考、勤奋、优美、深刻……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感受到语文之美,让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靖县移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