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骨化性肌炎1例临床报告

2018-06-21 09:14刘倩倩孟宪忠蒋琳玲周文萍钟锦然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骨化源性髋部

刘倩倩,孟宪忠,庄 燕,瞿 昱,任 敏,蒋琳玲,周文萍,钟锦然

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tion,MO)是一种异位性骨化[1]。在外伤等多种诱因下,于骨骼系统以外的组织、骨骼肌、韧带、肌腱、关节旁、腹膜腔内发生的异常异位骨化,常表现为局部肿块、肿胀疼痛、受累关节活动受限,是一种自限性良性的局限性骨化性软组织肿块[2]。而神经源性骨化性肌炎(neurogenic ossifying fibromyopathy)指患者持续遭受严重大脑或脊髓损伤后在肌肉组织、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腱骨膜、血管壁、肌腱、韧带及关节附近的纤维组织内发生,通常发生在四肢肌肉及关节连接部,以髋关节最多见,其次为肘、肩及膝关节部位多见[3]。常见于男性。病程长短不一,发病范围逐渐波及全身,临床上较为少见,易与多种疾病混淆,为康复科少见疾病[4]。

1 病例资料

男,68岁,1 m前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右下肢肿痛5 m”入院,拟行康复训练,遂入我科。患者5 m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失语,至神经内科就诊,查头部MRI提示左侧胼胝体膝、体部及顶枕叶多发亚急性脑梗死。经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后出院,遗留右侧肢体偏瘫,患者卧床,活动少,4 m前出现右下肢肿胀伴疼痛,再次就诊于神经内科,予肝素钠抗凝、抬高患肢、穿弹力袜等治疗后右下肢肿痛缓解不明显。1 m前患者就诊于我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右下肢肿痛、不能活动,右侧髋部疼痛,症状进行性加重。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房性早搏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入院当天查体:轮椅推入病房,神志清楚,口齿含糊,查体合作。右大腿处肌肉肿胀明显,右髋外侧叩痛(+),右足跟叩痛(+),皮温不高,右髋被动活动屈曲受限,PROM:右髋部屈曲10°;后伸5°;内收5°;外展5°;内旋5°;外旋 5°,左髋部屈曲125°;后伸15°;内收45°;外展45°;内旋45°;外旋 45°,右侧大腿肌肉皮肤触诊僵硬感明显,双侧足背动脉可触及。辅助检查:(1)血常规:血红蛋白97 g/L,红细胞计数3.08×1012/L,白细胞计数6.37×109/L,血小板计数150×109/L,嗜中性粒细胞%,78.3%;(2)电解质:钾:3.54 mmol/L、钠:149 mmol/L、氯:103.0 mmol/L、钙:2.30 mmol/L、磷:1.27 mmol/L、镁:0.89 mmol/L、HCO3-:27.1 mmol/L;(3)栓溶二聚体:0.89 μg/ml、FDP:2.80 μg/ml;(4)影像学检查:①头部CT平扫:左侧胼胝体膝、体部及顶枕叶多发脑梗死。②双下肢血管超声:双侧下肢动脉、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③右髋关节X片:右侧髋骨、股骨骨质不规则增生样改变。④盆腔增强CT:右侧髂骨及股骨近端外生性骨化样改变,局部软组织广泛性肿胀及密度不均并轻度强化,考虑骨化性肌炎。⑤右髋MRI:两侧髋关节增生退变,右侧股骨中上段肌群明显肿胀,其内异常信号,考虑骨化性肌炎。影像学表现见图1~图7。

同一患者,左右图提示左侧胼胝体膝、体部低密度梗死区图1 头部CT

同一患者,左右图提示左侧顶枕叶大范围低密度梗死区图2 头部CT

右侧髋骨、股骨骨质大片高密度骨化图3 右髋关节X线

右侧股骨旁肌肉组织肿胀图4 盆腔CT

左右图提示右侧股骨旁肌肉团块状骨化,分界清晰,与临近骨密度相同
图5 盆腔CT

左右图提示右侧股骨中上段肌群肿胀,可见团块状骨化病灶,其内见高低混杂信号
图6 髋关节MRI

左右图提示右股骨旁肌肉组织肿胀,可见椭圆形骨化病灶,其内见高低混杂信号
图7 盆腔MRI

2 讨 论

神经源性骨化性肌病病因不明,20世纪70年代有学者认为它的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1)成骨诱导物质;(2)成骨前体细胞;(3)允许成骨的组织环境[5]。长期瘫痪致髋部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局部组织缺氧变性、坏死,成为钙化的诱因[6];也有学者认为瘫痪后暴力锻炼致软组织微损伤引起,该患者入院前曾在家自行恢复锻炼,不规范的锻炼方法可能加重病情发展。

骨化性肌炎的病理特点为未分化间叶细胞增生及基质变性。显微镜下有特征性分带现象,中央带为不成熟、富血管、增生活跃的纤维组织。中间带为类骨组织、形成不规则、相互吻合的骨小梁,中间夹杂有成纤维细胞及骨母细胞,外围带为成熟的骨组织[7]。该患者年龄偏大,基础疾病较多,患者及家属选择保守治疗,无病检报告作为佐证,因骨化性肌炎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病程同步,且影像学表现符合文献中中后期病理影像改变。

神经源性骨化性肌炎常在神经损伤后1~10 m形成,早期发展迅速,于钙化修复期后进入稳定期。影像学表现:早期X线表现多为阴性,CT可见钙化沉着,MRI显示弥漫性软组织水肿,边界不清,肌肉损伤呈特征性“羽毛状”改变,肌腱损伤呈等、稍长T1WI、T2WI表现,形态不规则增粗[8]。中期X线、CT表现为分层状“蛋壳样”骨化,病灶周围软组织密度改变,这一影像学征象有一定的特征[3]。在MRI T1WI上呈斑点状稍高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高信号表现,典型者在病变周缘见环形低T2WI信号,钙化骨质逐渐向病变中心推进,出现分层现象,即内层、中层和外层[8]。晚期X线、CT表现不规则形或条状的高密度骨块,MRI呈等T1WI、等T2WI信号改变,信号与邻近骨质信号相同,无软组织、周围肌肉侵蚀现象,无临近骨质破坏及骨膜反应,病变亦不与临近骨骼相连。该期可因钙化、骨化完全而形态缩小或消失,病变通常不发生恶变,少数也有恶变报道[9]。

该病例为脑梗死恢复期,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在病程1 m时出现右侧髋部疼痛,逐渐加重,受累髋关节活动障碍,影像学提示右侧髋关节周围骨化,患者否认外伤史、家族遗传史及右髋关节手术史,辅检:电解质提示钙、磷正常。影像学检查:右髋X线、盆腔CT及右髋MRI均有特征性表现,发病时间相符,与神经源性骨化性肌病的相关诊断及文献报道相符,故诊断该病为神经源性骨化性肌炎。

目前针对该病缺少特效的治疗手段,早期多采取对症治疗,如抑制炎症、止痛。有学者[10]指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联合局部放疗治疗该病有较好疗效。本患者明确诊断后及时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消炎镇痛,数日后疼痛有所缓解,与该学者报道相符。传统康复治疗手段如中药熏蒸、针灸等对骨化性肌炎也有很好疗效[11]。有学者认为[12],一旦怀疑骨化性肌炎形成,应立即停止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应限制在无痛范围内。国外学者[13]认为手术为其晚期治疗的唯一方法,但选择手术时机很重要,若病变部位位于不成熟期内手术则进一步加重异位骨化,且术后出血、感染及骨折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可达100%。

该患着年龄偏大,基础疾病多,家属选择保守治疗,在院期间予止痛及局部理疗。出院后患者一直于家中由家属协助患肢康复锻炼,期间无口服消肿及外涂药物,右下肢肿胀自行消退,随访4 m,患者病情平稳,无再发右下肢肿胀。

综上所述,结合患者颅脑卒中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病情,明确该病为神经源性骨化性肌炎,今后在临床工作中需不断提升对该病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预防,为患者减少病痛。

[参考文献]

[1]王 鹏,钱贵宾,姜明久,等. 手部假恶性骨化性肌炎[J]. 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30(1):77-78.

[2]陈 松,高悠水,周祖彬,等. 获得性异位骨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14,35(1):21-23.

[3]Carlier RY,Safa DM,Parva P,et al. Ankylosing neurogenic myo-sitis ossificans of The hip. An enhanced volumetric CT study[J]. J Bone Joint Surg,2005,87(3):301.

[4]郭振业,段王平,卫小春. 骨化性肌炎的研究新进展[J]. 实用骨科杂志,2013,19(7):629-632.

[5]Chalmers J,Gray DH,Rush J. Observations on the induction of bone in soft tissues[J]. J Bone Joint Surg Br,1975,57(1):36.

[6]李 强,孙保平,王吉顺,等. 神经源性骨化性纤维肌病1例[J].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2017,21(2):349-350.

[7]劳 群,章士正. 骨化性肌炎的发病机制病程与影像学的关系[J]. 浙江医学,2007,29(3):294-295.

[8]金玉梅,王叶武,李艳丽,等. 局限性骨化性肌炎CT、MRI表现与相应病理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6,32(24):4073-4076.

[9]翁 磊,李 凯,孔令懿,等. 病变水肿区纵行分布的对称性在骨化性肌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9):710-715.

[10]张 敏,申文江,高献书,等. 放疗联合吲哚美辛对髋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的辅助治疗作用[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4(11):235-237.

[11]孙建君,李洪久,韩 煜. 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肘关节骨化性肌炎15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2):93-94.

[12]Jiang Q,Chen MJ,Yang C,et al. Post-infectious myositis ossificans in medial -lateral pterygoid muscl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Oncol Lett,2015,9(2):920-926.

[13]Mavrogenis AF,Soucacos PN,Papagelopoulos PJ. Heterotopicossification revisited[J]. Orthpedics,2011,34(3):177.

猜你喜欢
骨化源性髋部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探讨分析加用骨化三醇药物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影响因素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SPECT-CT评价
腹部定时定向多频振动按摩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