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疏康颗粒在OP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的应用

2018-06-21 08:44汪乾坤吴丽华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髓内体征股骨

汪乾坤,吴丽华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群体常见骨质疏松(OP)性骨折,约占髋部骨折的33.3%,女性多于男性[1]。早期常采用牵引配合活血化瘀等药物保守方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但患者骨折复位效果差[2]。且老年患者常合并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基础疾病,保守治疗后长期卧床,可能增加压疮、深静脉血栓、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目前主张对OP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早期采用手术治疗,现阶段多采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术中出血少,适应证广。但老年患者常合并OP,在纠正骨折的基础上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需重视OP的干预,预防再骨折[3]。骨疏康胶囊系中医常用补肾益气、活血壮骨方,主治OP,同时可促进骨折愈合。本研究旨在探讨骨疏康胶囊联合PFNA内固定治疗OP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以2013年4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84例OP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OP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4];经髋部正侧位X线片确诊;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准则中肾虚血瘀证型[5],腰背酸痛,眩晕耳鸣,骨折,无力,舌质淡,苔白,脉细涩;骨折分型为Ⅰ~Ⅱ型;年龄>60岁;自愿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排除标准:开放性骨折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或精神疾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肺功能衰竭;无法耐受手术或麻醉;对用药过敏者。按患者入院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 A 组中,男 14例,女 28例;年龄 62~81(70.6±4.9)岁;骨折分型:Ⅰ型20例,Ⅱ型22例;OP病程1~8(4.5±1.2)年。 B 组中,男 13 例,女 29 例;年龄63~80(70.8±4.5)岁;骨折分型:Ⅰ型 19 例,Ⅱ型 23例;OP 病程 2~9(4.8±1.3)年。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取得患者及监护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PFNA髓内固定术。术后B组第2 d起,服用骨疏康颗粒(辽宁康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03255),10 g/次,早晚各 1次,饭后开水冲服。A组则服用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6),1 μg/次,1 次/d,连续口服 10 d 后,隔日服用 1 次。两组均连续服用12 w。

1.3 观察指标 (1)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3 ml,测定血清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钙离子(Ca2+)浓度。 (2)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骨折全身症状及体征改善进行评分,包括神疲乏力、肿胀、疼痛、腰膝酸痛、肢体萎软等。每项按严重程度评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症状或体征总分等于各项症状或体征评分之和。(3)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标准[6]:局部无按压痛、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线检查见连续性骨痂透过骨折线,且骨折线模糊;无外固定条件下,下肢可徒步行走3 min,且≥30步,且连续观察14 d,骨折处无变形。(4)在治疗前和后,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表(Harris)评定患者髋关节功能[7],量表包括疼痛、日常生活、步态、行走情况、行走距离、外展、前屈等维度,评分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改善越明显。(5)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GP、BALP、Ca2+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BGP、BALP、Ca2+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 12 w后,两组血清 BGP、BALP水平均升高,Ca2+水平均降低,但B组的改善幅度大于A组(P<0.05,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骨折症状体征评分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骨折症状体征评分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 w,两组症状体征评分降低,髋关节功能评分上升(P<0.05),但B组的改善幅度均大于 A组(P<0.05,表 2)。

2.3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治疗12 w后,两组骨折愈合率均达100.00%,但B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 A 组(P< 0.05,表 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GP、BALP、Ca 水平比较(n=4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折症状及体征评分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n=42)

表3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n=4 2)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较 B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A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表 4)。

3 讨论

统计发现,>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约有80%合并OP,而70%岁以上患者则均伴不同程度的OP[8]。OP是以骨组织结构退行性变化及全身骨量减少为特点的全身代谢性骨病,是引起骨脆性增加的主要原因。OP患者的骨折风险高于正常健康人,而合并OP的老年患者其髋部遭受轻微外力撞击即可能发生骨折,大部分均为不稳定型骨折。以往多采用股骨髁上及胫骨牵引等保守疗法,虽保守疗法对患者机体干扰小,对股骨粗隆部血运无显著影响,可接受度高,但保守治疗患者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多建议对机体状况尚可的患者早期行内固定手术干预。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较[n(%)]

PFNA内固定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对患者软组织损伤小等优势,其采用螺旋刀片,无需预先钻孔,可减少骨量流失,避免塌陷及旋转,且PFNA髓内钉更符合人体股骨解剖结构,可降低骨折劈裂风险。杨康华等[9]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率高达100.00%。本研究中,两组均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治疗12 w后,两组骨折愈合率也均达到100.00%,肯定了其在OP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但OP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不仅需考虑良好的骨折复位,同时需重视患者骨代谢指标的改善,以提升骨量,增加骨强度,降低再骨折风险。骨疏康颗粒主要成分为黄芪、丹参、淫羊藿、木耳、骨碎补、熟地黄等,是临床常用补肾壮骨药,方中淫羊藿祛风除湿,壮阳补肾;熟地黄则行气补血,益精填髓,滋阴补肾;骨碎补则活血化瘀,续筋止痛,补肾强骨;黄芪则壮骨生肌,补气升阳;丹参则活血通络,逐淤止痛。诸药配伍,可共奏活血化瘀,续筋强骨,滋补肝肾,填精益髓之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B组血清BGP、BALP上升幅度及Ca2+降低幅度均明显高于A组,提示B组骨代谢指标改善更显著。同时B组骨折症状及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也优于A组,且其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表明加用骨疏康颗粒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改善其临床症状和髋关节功能。此外,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肯定了骨疏康颗粒治疗OP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髓内固定术联合骨疏康颗粒治疗OP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者全身症状及体征,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1] 阮文东,王沛,雪原,等.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7):789-793.

[2] 屈波,伍红桦,邓少林,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应用DHS与PFNA的疗效比较[J].军事医学,2014,38(1):67-69.

[3] 李金岭.骨肽注射液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0):2424-2426,2430.

[4] 朱江涛,卫小春.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7):410-413.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9.

[6] 罗静华,潘晓华,曾万程,等.定量CT评价骨折愈合的有效性[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7):624-628.

[7] 王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评价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4):2038-2041.

[8] 鲁良,白涛.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近远期疗效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1):116-118.

[9] 杨康华,杨晶,杨广忠,等.3种内固定物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565-570.

猜你喜欢
髓内体征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