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对伴侵袭征象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比较

2018-06-21 08:44薛少军王积贵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病理学囊肿阳性率

薛少军,王积贵

动脉瘤样骨囊肿(ABC)为骨病变的一种,发病机制为血管病变或外伤致使血管压力增大,血管创面出现扩大和充血,进而逐步形成ABC[1]。ABC好发于长骨干或脊柱,多发于30岁以下青少年,主要临床表现有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患者活动受限等。如不进行干预治疗,后期可因瘤体增大压迫神经残疾[2]。现阶段ABC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切除,而术前准确的病情评估对手术效果有较大影响。传统ABC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为X线,CT和MRI是现阶段用于ABC检查的常用手段,本研究比较了CT与MRI对有侵袭征象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价值,以为临床检查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于勉县医院影像科就诊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伴侵袭征象ABC的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1 例,女性 38 例,年龄 12~45(30.2±5.1)岁,病程 3个月~5年,平均(3.5±0.2)年。 79 例中,31例检查可见明确原发病灶(包括13例骨巨细胞瘤、5例骨母细胞瘤、8例非骨化性纤维瘤、5例骨纤维异常增殖),为继发性ABC;48例检查未见明显原发病灶,考虑为原发性ABC。

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 ABC[4];(2)患者意识清醒,能够配合进行调研;(3)病历资料完整;(4)对本次调研过程、方法、原理清楚明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患者;(2)合并意识障碍无法配合调研;(3)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肾衰竭等;

1.2 检查方法

1.2.1 CT检查 79例均先进行CT检查,使用通用电气制造的64排螺旋CT扫描仪,设定参数为层厚 3~5 mm,层距 3~5 mm,准直器 16 mm×1.5 mm,螺距0.569,重建矩阵为512×512,检查得到的图像采用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组,均进行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记录结果。

1.2.2 MRI检查 CT检查后行MRI检查,检查采用通用电气制造的Close 3.0T Signa HDxt核磁共振机,设定层厚为 3~5 mm,层距 0.3~0.6 mm,矩阵为126×512,采用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多方位扫描,而后使用0.1~0.2 mmol/kg的Gd-DTPA对比剂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记录检查结果。注意CT与MRI检查时间应间隔8 h以上。

上述检查后,由骨科与影像学医生共同阅片,主要观测骨囊肿形态、囊腔数量、液-液平面、骨膜反应以及病理性骨折等特征表现,两人统一认识后进行诊断,分别计算CT与MRI检查的阳性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与MRI检查阳性率比较 本组79例中,CT检查阳性率为91.14%,MRI检查阳性率为94.9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CT与MRI对骨膜反应及病理骨折检出率比较 CT与MRI对骨膜反应的检出率区别不大(P>0.05),但MRI对病理骨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 0.05,表 1)。

表1 CT与MRI检出率比较[n(%)]

2.3 CT与MRI对液-液平面和囊腔检出率比较CT与MRI对液-液平面及囊腔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表 2)。

表2 CT与MRI对液-液平面和囊腔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ABC为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良性单发骨肿瘤,能够引起患者肌肉疼痛和痉挛,甚至导致运动障碍。ABC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容易侵犯肿瘤周围组织,累及多个分区,故而手术治疗即使切除病变部位,复发率也较高[2]。传统观点认为,如果能够通过手术于病变部位找到原发灶,则为原发性,原发性约占病例数的1/3;而如果手术无法找到原发病灶,则为继发性[3]。这种分类较为模糊,争议也较大。

病理学检查被认为是ABC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病理学检查为有创操作,活检可能会引发大量出血,患者较为痛苦,故而临床上将影像学作为ABC检查的主要手段。影像学检查主要分为X线、CT及MRI检查,其中X线是ABC检查的传统方式[4],其简便易行、经济实惠,但主要用于对病情范围和部位的确认,仅能作为定性分析来使用。相比于X线检查,CT和MRI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ABC的发展程度、病理分期等特点,对于ABC的分型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本研究结果发现,CT与MRI在检查阳性率上差异不大,分析原因为这两种方法都能够对侵袭性ABC的病变进行明确检查,故而差异不大。由于CT和MRI检查对软组织病变都具有较高准确性,所以,在骨膜反应方面的检出率也无明显差异。Zhang等[5]发现,MRI中液-液平面检及囊腔出率显著高于CT。但在本研究中,CT与MRI在液-液平面及囊腔检出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本研究选择病例较少有关,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在病理骨折方面,本研究中MRI检出率高于CT,是因为MRI具有较为显著的组织分辨力,能够清晰探查病变组织的分层,由于某些囊性病变包括实质和软组织两种,而软组织的水肿被认为是病变进行的征兆,故而MRI探查、推断病情发展方面也较CT有一定优势。

综上所述,CT与MRI对ABC的检出率基本相当,但在检出病理骨折方面MRI具有显著优势,建议临床检查病理骨折时使用MRI。

[1] Kamal A,Singh VK,Akshintala VS,et al.CT and MRI assessment of symptomatic organized 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s and pancreatic duct disruption:an interreader variability study using the revised Atlanta classification 2012 [J].Abdominal Imaging,2015,40(6):1608-1616.

[2] Liu Y,Zhong X,Yan L,et al.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T and MRI in distinguishing 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 from cholangiocarcinoma with intraductal papillary growth[J].European Radiology,2015,25(7):1967-1974.

[3] 史云恒,刘向东,吴慧钊,等.长骨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4):619-622.

[4] Hugele F,Dumont C,Boulot P,et al.Does prenatal MRI enhance fetal diagnosis of intra-abdominal cysts[J]?Prenatal Diagnosis,2015,35(7):669-674.

[5] Zhang P,Yu KH,Guo RM,et al.Comparing the diagnostic utility of sacroiliac spectral CT and MRI in Axial Spondyloarthritis[J].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2016,89(1059):20150196.

猜你喜欢
病理学囊肿阳性率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