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洛西汀联合认知治疗对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2018-06-22 08:39黄史青刘志玲黎雪松黄炜黄慈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洛西汀抗抑郁研究组

黄史青 刘志玲 黎雪松 黄炜 黄慈芬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可以从闷闷不乐到自卑抑郁,悲观厌世,严重有自杀企图和倾向,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经治疗可以缓解,但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同时药物治疗可能出现肥胖、眩晕、记忆减退、疲乏、性欲减退、恶心、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导致依从性下降[1,2];抑郁障碍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有一定疗效,但仅是短时期内有限[3],抗抑郁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能有效地缓解抑郁心境和伴随焦虑和躯体症状,有效率约60%~80%。度洛西汀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 ,度洛西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4,5],改善躯体症状和认知功能[6],联合认知治疗疗效更佳。本研究探讨度洛西汀联合认知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及认知功能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1月~2017年10月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3.2±12.5)岁,平均病程(33±20)个月;对照组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2.8±13.2)岁,平均病程(36±18)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过程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下进行。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②HAMD-17总分≥20分,入院前2周未服用过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物;③服药前肝肾功能、心电图正常范围;④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⑤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伴发器质性疾病、智能障碍、酒精以及药物滥用史者;②资料不全者;③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度洛西汀胶囊治疗,开始剂量30 mg/d,1周内加至60 mg/d;研究组予度洛西汀胶囊联合认知治疗,度洛西汀胶囊剂量用法同对照组,由经过系统培训的主治以上职称的医师进行认知治疗 ,30 min/次 ,1 次 /周 ,内容包括:识别自动思维和行为激活;对抗歪曲认知和功能行为;改变归因方式和人物分解;发现核心理念和问题解决;设定目标和计划,如何应对挫折及预防复发。两组均从小剂量开始治疗,1周内逐渐加至最大量维持治疗≥8周,期间不联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对于伴有睡眠障碍或焦虑、激越的患者可合并使用苯二氮 类药物。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末HAMD评分,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韦氏智力测验(WAIS-RC)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HAMD评分≥24分为重度抑郁,≥17分且<24分为中度抑郁,>7分且<17分为轻度抑郁,≤7分为无抑郁。疗效判定标准:痊愈:HAMD评分减少值>75%;显著进步:HAMD评分减少值50%~75%;进步:HAMD评分减少值25%~50%(不含);无效:HAMD评分减少值<25%。总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WAIS-RC包括11个分测验,分成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根据相应用表换算成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IQ评分,VIQ包括知识、领悟、算术、数字广度、词汇;PIQ包括数字符号、图画填充、木块图、图片排列、图形拼凑。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末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末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末HAMD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末HAMD评分比较(±s,分)

注 :与治疗前比较 ,aP<0.05 ;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周末 治疗8周末研究组 40 25.53±4.11 10.06±2.58ab 7.43±1.75ab对照组 40 25.61±4.05 12.64±3.35a 9.19±2.08a t 0.3700 3.8590 3.6529 P>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痊愈17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10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2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8例,无效7例;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 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0,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AIS-RC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WAIS-RC各项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AIS-RC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AIS-RC评分比较(±s,分)

注 :与治疗前比较 ,aP<0.05 ;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治疗后研究组(n=40) 对照组(n=40) 研究组(n=40) 对照组(n=40)VIQ 93.55±16.22 92.67±16.13 112.65±17.13ab 100.88±17.82a PIQ 82.65±9.92 81.98±9.89 105.53±10.28ab 99.98±11.03a总IQ 87.69±10.23 87.92±10.16 108.21±12.13ab 101.98±12.27a项目 治疗前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研究组出现恶心1例,口干 1 例 ,性欲减退 2 例 ,眩晕 1 例 ,嗜睡 2 例 ,疲乏 1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出现恶心1例,口干1例,嗜睡2例 ,疲乏2例,腹泻1例 ,性欲减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抗抑郁药物则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措施,对抑郁症实施积极干预有效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4],治疗介入的时间越早病情获得缓解的可能性越大,抑郁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损害,涉及知觉、注意、学习记忆、言语、思维、推理以及执行等认知过程;度洛西汀对5-羟色胺(5-HT)和神经递质系统的双重作用,较其他抗抑郁治疗抑郁更方便有效[7-9];有研究[10]认为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在发病初期即已存在,而且持续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WAIS-RC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

综上所述,抑郁症患者存在全面的认知功能损害,使用度洛西汀联合认知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并改善认知功能,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待以后改进。如果能同时结合脑影像学检查,采取动态的纵向研究方法,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更有意义。

[1] 孙海华,杨焕. 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25(11):1607-1611. .

[2] 杨相勇,万玉华,苏靖. 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5(29):112.

[3] 焦燕,李宗国,包广亮. 阿戈美拉汀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对照研究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24(6):824-826.

[4] 张奉玉,田博. 度洛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对照研究 . 精神医学杂志 ,2016,29(5):335-338.

[5] 许媛美,何小琼,赵正前. 抗抑郁剂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22(10):1574-1576.

[6] 李学灵,屈建新,耿寒松,等. 度洛西汀合并小剂量奥氮平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作用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23(1):35-36.

[7] 王艳红,张继涛,屈建新,等. 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2,22(5):359.

[8] 江开达,李凌江,王刚,等. 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障碍临床应用指导建议.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9):520-536.

[9] 张博元,丁雪凡,卢卫红,等.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轻度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作用 . 上海精神医学 ,2016,28(1):18-27.

[10] 袁秀霞 ,童永胜 ,陈景旭 ,等 .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4):327-330.

猜你喜欢
洛西汀抗抑郁研究组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度洛西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度洛西汀对小鼠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的研究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度洛西汀不良反应近况文献概述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