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患者采用不同剂量同时间窗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治疗效果

2018-06-22 08:39戚甫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激活剂酶原纤溶

戚甫国

脑梗死在缺血性的控制中会导致脑血管狭窄、堵塞或破裂,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起人的昏迷及窒息,不同剂量的脑出血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1-3]。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基酶衍生物的治疗是目前脑梗死治疗的主体方案。但结合众多的临床数据可以发现,在rt-PA在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其同样会呈现治疗反应综合征的现象[4-6]。因此,在出血患者的剂量保护措施方面,需要对急性脑梗死的变化情况进行二次性的临床治疗的效果评估。让出血转化的情况得到相应的缓解,并在临床规定的目标范围内进行标准剂量的相应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过不同层面的诊断。纳入标准:①经检查诊断符合急性脑梗死后对整体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③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经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全面性的功能性损伤的排除;排除NIHSS评分>25分等。94例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标准量组与小剂量组,各47例。标准量组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21~79岁 ,平均年龄 (47.1±13.2)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9例 ,糖尿病10例,冠心病7例。小剂量组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46.8±13.5)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8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标准量组患者及小剂量组患者,其相应的rt-PA(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50 mg/支 )治疗剂量为 0.9 mg/kg 和 0.6 mg/kg。两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窗进行注射治疗,注射时间在1 min内完成;之后每30分钟都需要进行血压的测量。在持续24 h后进行抗凝及抗血等药物的临床治疗及服用,如果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立刻停止使用rt-PA;在进行对症治疗的过程中,要利用降脂等药物进行血液浓度的控制等。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mRS评分以及治疗效果。

①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全面性评分,NIHSS评分越低则证明神经功能越好。②采用ADL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能力,满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③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应用等级评分,评定独立生活能力,0分:完全没有症状;1分:尽管有症状,但未见明显残障,能完成所有经常从事的职责和活动;2分:轻度残障,不能完成所有以前能从事的活动,但能处理个人事务而不需帮助;3分:中度残障,需要一些协助,但行走不需要协助;4分:重度残障,离开他人协助不能行走,以及不能照顾自己的身体需要;5分:严重残障,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须持续护理和照顾;6分:死亡。④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治疗30 d,后NIHSS评分减少>90%;显效:治疗 30 d后 ,NIHSS评分减少 46%~90%;有效:治疗 30 d 后 ,NIHSS 评分减少 18%~45%;无效:治疗 30 d 后 ,NIHSS 评分减少<18%。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治疗后ADL评分、mR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标准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74%,小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及治疗后mR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及治疗后mRS评分比较(±s,分)

注 :与治疗前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ADL评分 mR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标准量组 47 16.9±4.9 10.4±3.1a 28.4±6.8 70.1±9.8a 1.9±0.4小剂量组 47 17.1±4.8 10.2±3.2a 28.7±6.7 72.4±9.5a 1.8±0.5 t 0.1979 0.3078 0.2155 1.1553 1.0707 P>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从本质上来说,急性脑梗死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引起,因此在进行疾病的整体控制中,需要对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较为明显的分析。同时,在溶栓治疗上,需要对其衍生物的变化情况进行治疗效果的全面性评估[7-15]。这样,在剂量的变化上,其相应的衍生物的治疗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从rt-PA的临床效果中能够较为清晰的看到,在进行溶栓制剂的选择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rt-PA在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结合的过程中能够较为有效地达到相应的溶血化瘀的效果,使得急性脑梗死的整体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16-18]。rt-PA在进行神经性细胞的损伤治疗上,挽救半暗带中的可逆性缺血脑细胞;可以有效地将神经元的损伤降到最低,这样受体面积也会减小,从而使得急性脑梗死在组织性的控制中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标准量组患者NIHSS评分为(10.4±3.1)分低于治疗前的(16.9±4.9)分、ADL评分为(70.1±9.8)分高于治疗前的(28.4±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小剂量组患者NIHSS评分为(10.2±3.2)分低于治疗前的(17.1±4.8)分、ADL评分为(72.4±9.5)分高于治疗前的(28.7±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标准量组患者 mRS评分为 (1.9±0.4)分 ,小剂量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为(1.8±0.5)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74%,小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同时间窗,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患者效果与标准剂量相似,治疗效果好,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1] 张茂林,石晶.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37(3):92-95.

[2] 周进 ,王霞 ,王静娥 ,等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mRS评分与NIHSS评分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 ,2016,36(22):5566-5568. 、

[3] 刘前. 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的影响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10(3):163-164.

[4] 郭刚.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结合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4):78-79.

[5] 李春生. 不同剂量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20(5):108-110.

[6] 周秉博,王晓宏,杨军. 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7,46(12):1101-1104.

[7] 何萍 ,石国锋 ,毛旭强 ,等 . 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预后的因素. 中国老年学,2016,36(22):5570-5572.

[8] 罗小春,龚文健,李敏辉. 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5):763-765.

[9] 黄定良 ,张载潜 ,曾海兰 ,等 . 不同剂量同时间窗 rt-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科学,2017,7(3):158-161.

[10] 黄敏 ,李晓波 ,陈兰兰 ,等 . 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比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18(4):398-400.

[11] 崔莉红,冀玉婷. 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患者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评价. 陕西医学杂志,2016,45(8):1069-1070.

[12] 汤海潮 ,许晓丹 ,姚懿函 ,等 . 动静脉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临床军医杂志 ,2017,45(8):784-786.

[13] 喻燕. 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 . 黑龙江医学 ,2017(12):1215-1216.

[14] 陆霞.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温州医科大学 ,2015.

[15] 张国鲁,张微微,黄勇华,等.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14(5):507-510.

[16] 景坚,徐亮,李军.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伴心房颤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3):227-229.

[17] 陈美华,顾冬梅.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后脑出血的脑梗死患者血压、心率、NIHSS评分和GCS评分的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29(32):26-28.

[18] 谭莉,吴军,涂鄂文,等.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对照分析.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23(1):50-53.

猜你喜欢
激活剂酶原纤溶
不同孕期孕妇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秦皮甙对幼鼠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意义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后继发纤溶亢进1例并文献复习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固体激活剂GJ-1的研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