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复发患者中再次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6-22 08:39黄书立李劲陆伍好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栓塞肝癌动脉

黄书立 李劲 陆伍好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害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目前对它的治疗方法常用的就是手术切除治疗[1]。与此同时,许多患者由于受到病灶自身转移、肿瘤细胞残留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手术后容易出现肝癌复发问题,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2]。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治疗问题也成为当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抽选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肝癌术后复发患者61例。根据抽签法随机分组治疗,并比较、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现将详细情况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本院肿瘤科进行治疗的61例肝癌术后复发患者,女26例,男35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8.7±6.2)岁。按照抽签法分成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女10例,男13例;年龄 39~74岁 ,平均年龄 (58.1±6.5)岁。观察组女16例,男22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9.2±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再次手术切除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具体方法:患者进入介入室后,首先在局部麻醉(局麻)下行经皮股动脉穿刺术。在DSA机引导下将导管沿肝脏总动脉缓慢插入后,通过动脉造影查找肿瘤供血动脉进行准确定位,并将微导管超选择插入肝脏动脉(左、右动脉)靶血管,最后于复发病灶处注入栓塞剂 (10~20 ml 40% 碘化油+60 mg表阿霉素 +60 mg 顺铂 )。

1.2.2 观察组 实施介入栓塞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具体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首先给予其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而后行经皮股动脉穿刺术。待将导管沿肝脏总动脉缓慢插入后,通过动脉造影技术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准确定位,并将导管在超声引导下探入肝脏动脉(左、右动脉),最后于复发病灶处注入栓塞剂(20 ml 40%碘化油+60 mg表阿霉素 +100 mg 顺铂 )。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包括临床指标(AFP、WBC)和远期生存结果(治疗后第3个月以及第1、2、3年的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FP和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F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结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第3个月 (100.00%)、 第 1 年 (91.30%)、 第 2 年 (82.61%)、 第 3 年(65.22%)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84.21%、68.42%、52.63%、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AFP(μg/L) WBC(×109/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3 890.88±69.12 215.57±60.05a 5.91±1.30 5.33±0.78观察组 38 889.79±76.24 426.10±77.52ab 5.89±1.23 3.19±0.57ab t 0.0560 11.1445 0.0602 12.3442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结果比较[n(%)]

3 讨论

目前,肝癌治疗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难点问题就是术后的复发问题。根据相关卫生部门统计显示,全世界有七成以上的肝癌患者会在手术后5年内出现复发问题,这给肝癌患者的术后长期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3-5]。目前,对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治疗手段主要分为两种,即介入栓塞治疗和再次手术切除治疗。介入栓塞治疗属于非根治性治疗方法,它通过对患者注入化疗栓塞药物达到杀死癌细胞、阻断肝癌细胞供血动脉的目的[6-9]。而再次手术切除治疗则是一种根治性治疗,相比于介入栓塞治疗,它的治疗效果更佳,能够彻底的解决癌细胞扩散或转移等问题,是肝癌术后复发治疗的首选治疗手段。但由于再次手术切除法的创伤较大,因而对一些身体条件不佳、耐受性差的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介入栓塞治疗,以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10]。临床研究表明,本次随机选取的肝癌术后复发患者中,应用再次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其治疗后的AFP指标水平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同时,在第3个月以及第1、2、3年的生存率方面也明显高于介入栓塞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肝癌术后复发患者实施再次手术切除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AFP指标,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但由于大部分肝癌复发患者因为身体、病情等原因无法进行再次手术,所以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或再次手术治疗。

[1] 刘炯 ,万云燕 ,周武华 ,等 . 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17(17):3325-3327,3338.

[2] 谭洪波. 介入栓塞和手术再切除治疗肝癌术后复发的效果观察 .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10(14):129-130.

[3] 黄江涛,王钢. 再次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在肝癌术后复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中国当代医药 ,2014,21(30):45-46,49.

[4] 赵刚,张洪义,冯志强,等. 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在肝癌术后复发治疗中的价值比较 .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20(4):516-518,521.

[5] 王军,金焰,李皎. 介入栓塞和手术再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33(6):1429-1430.

[6] 王志超. 门静脉化疗栓塞联合放疗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效果观察 . 中国农村卫生 ,2017(22):81.

[7] 林雪棉,郑淑华. 疼痛强化管理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区疼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8):91-93.

[8] 金沅武,赵媛,李亚威. TACE和TAI在单发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辅助性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7,29(2):116-119.

[9] 娄艳玲. 循证护理在肝癌介入栓塞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民康医学 ,2017,29(6):76-77.

[10] 刘泽龙 ,王阳 ,张国志 ,等 .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3):368-369.

猜你喜欢
栓塞肝癌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