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前壁肌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尿道癌的临床效果

2018-06-22 08:39楚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前壁尿路成形术

楚宁

原发性尿道癌是以尿道的泌尿系统为首发病灶的肿瘤。原发性尿道癌发病率十分低,在所有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占5%,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也会随之增加[1]。与女性相比,男性的发病率更高。主要的病理类型包括尿路上皮癌、腺癌以及鳞癌3种[2]。原发性尿道癌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的变化,膀胱前壁肌管尿道成形术是其中的一种。探究膀胱前壁肌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尿道癌的临床效果,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9例原发性尿道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9例原发性尿道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 45~85 岁 ,平均年龄 (68.42±7.81)岁。19 例患者中 ,3例以尿路刺激症状就诊,13例以尿道出血或者血尿为首发症状就诊,3例以尿路梗阻症状就诊。其中13例诊断为尿路上皮癌,6例诊断为尿道腺癌。6例女性患者均可触及尿道肿物,而男性患者则没有任何明显的阳性体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进行泌尿系统B超检查,在尿道部位发现中低回声信号团块。经CT、X线片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膀胱前壁肌管尿道成形术,具体来方法:取膀胱截石位,先行尿道癌全尿道切除;在患者的膀胱颈上1.5 cm的位置取3.0 cm×尿道长度×4.0 cm的梯形皮瓣。尿道长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但是其长度不应该<4.0 cm;皮瓣围绕F16~18导尿管,使用2-0肠线缝制成皮管,也就是新的尿道;将缝制的皮管从膀胱颈穿出,并向外阴拉展,膀胱切口横行缝合并行膀胱造瘘;在新尿道和膀胱颈交界的位置进行缝合,以免出现漏尿的问题。此外,新建立的尿道需要在耻骨以后固定两针,以免出现回缩的问题;在尿道外口,可以将其剪成翼片的形状,并将其外翻,在前庭的位置进行缝合,以避免尿道外口过于狭窄。在手术结束之后将导尿管保留。

2 结果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74个月。19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手术14个月后死于脑血管疾病,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1、36个月时死于心力衰竭。剩余的16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存活,其中7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内出现复发的情况,并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病情好转恢复,剩余的9例患者未出现复发,情况良好。6例尿道腺癌患者均为女性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为低分化腺癌,其中2例患者进行全身化疗,持续进行4个周期,剩余的4例患者进行化疗;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内复发,再次进行手术治疗后好转,剩余的4例患者未出现复发。19例患者中,16例患者存活,3例患者死亡,临床治疗存活率为84.21%。见表1。

表1 19例原发性尿道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一般来说,原发性尿道癌在整个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比较少见,其发病机制至今没有明确的定论。女性原发性尿道癌患者的发病原因可能和反复尿路感染、尿道憩室有关,而男性原发性尿道癌患者的发病原因可能和间歇导尿、尿道狭窄形成术后慢性刺激、放射性粒子植入、体外化疗以及慢性尿道炎症等有关[3]。原发性尿道癌的病理类型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尿路上皮癌、腺癌以及鳞癌,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尿路上皮癌。尿路腺癌组织起源在当前也没有统一的定论,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多的研究者认为尿路腺癌多源于男性前列腺的同源器官。有学者指出免疫组化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染色阳性并非诊断尿道腺癌的充分必要条件,因为PSA染色阳性是不常见的,因此考虑其可能来源于其他的腺体[4]。在本次研究中,存在5例患者免疫组化染色PSA结果是阴性,这与上述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当前,关于不同的病理类型的比重大小,在医学界也存在争论。在一篇相关的医学报道中,91例原发性尿道癌患者中,尿路上皮癌、腺癌以及鳞癌所占据的比重分别是45%、19%、29%[5];同时也有另外一篇报道,53例原发性尿道癌患者中,尿路上皮癌、腺癌以及鳞癌所占据的比重分别是21.7%、26.8%、44.9%[6]。这两篇报道之间的差异十分大,其可能的原因是该病发生的几率相对比较低,因此入选进行研究的病例数是十分有限的。另外,男性原发性尿道癌患者和女性原发性尿道癌患者的病理类型是不同的,在男性原发性尿道癌患者中,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尿路上皮癌,而在女性原发性尿道癌患者中,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腺癌。在本次的研究中,13例男性原发性尿道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均为尿路上皮癌,而6例女性原发性尿道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均为腺癌。

根据有关的研究和相关的文献调查,原发性尿道癌没有任何的特异性症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尿道血性分泌物或者存在血尿。有文献报道称,在诊断女性尿道腺癌时,血清PSA水平对其确诊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女性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PSA 水平变化与前列腺癌患者比较相似。

当前,治疗原发性尿道癌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案,膀胱前壁肌管尿道成形术是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术方式,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9例原发性尿道癌患者均采用此方式。膀胱前壁肌管尿道成形术最早是由Culp和Flocks介绍的,这种手术方式比较适合于前后尿道较早期的病变,其将患者原来的排尿方式保留,以免患者因为长期带造瘘管以及改变尿道而产生不便。这种手术方式与局部切除术相比更为彻底,因此十分容易被患者接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这种手术方式后,患者可能会产生排尿困难或者尿失禁的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重新建立的尿道因为内口抬高而相对比较细,或者尿道外口没有充分外翻等,在常年的治疗过程中,发现重建的尿道在4 cm以上将会很大程度的减少尿失禁的情况。

综上所述,膀胱前壁肌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尿道癌患者具有好的临床效果,可提升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死亡率。

[1] 刘献辉 ,许克新 ,张维宇 ,等 . 女性原发性尿道癌 5 例报告 .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8,23(1):43-46.

[2] 马保敬 ,张卫 ,王旭 ,等 . 原发性尿道癌的诊断及治疗 (附 16 例分析 ). 山东医药 ,2017,57(15):63-65.

[3] 陈始均,张辉见,郑少斌 . 原发性尿道癌 5例. 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0):1678-1680.

[4] 刘沛 ,唐琦 ,李学松 ,等 . 女性原发性尿道癌 8 例临床分析 .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4,19(10):662-665,669.

[5] 刘岗. 以会阴部“脓肿”为首发表现的男性原发性尿道癌5例临床分析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4,43(9):852-853.

[6] 周家杰,李金华. 原发性尿道癌确定治疗后的预后因素和效果:国际协作研究结果.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4(4):199.

猜你喜欢
前壁尿路成形术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经闭孔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与自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阴道前壁反桥式修补术28例临床观察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内眦“Z”形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分析
右束支阻滞合并前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