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观察

2018-06-22 08:39徐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黄色素注射用稳定型

徐伟

冠心病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一因素,仅在我国每年新增患者75万人以上,65%以上患病人群集中在40~60岁[1]。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来说,治疗手段多为内科治疗,选择疗效明显,毒副作用小,无明显耐药性的药物显得尤为关键。本院在临床中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6月在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符合相关标准的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等进行诊断[2]。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n)

注 :两组比较 ,P>0.05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血脂观察1组 30 55.31±10.27 15 15 10 24 17观察2组 30 54.92±10.81 14 16 9 25 15组别 例数年龄(岁) 性别 合并症男女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35~75周岁;③无严重的呼吸、免疫、血液等系统疾病与恶性肿瘤者;④患者神志清晰,无精神障碍;⑤患者及家属自愿同意参加本次临床观察。

1.2.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缺血性心肌病,风湿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等因素导致的心脏病;②2周内发生感染未能控制,6个月内进行过手术治疗;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④来院前已接受过系统治疗者;⑤对使用的药物已知过敏者。

1.3 方法 观察1组按照《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常规治疗,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血糖血压、硝酸酯制剂等。观察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146),100 mg 入 0.9% 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1 次 /d,静脉滴注 ,两组均治疗 12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绞痛积分、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利用心绞痛积分表及血小板聚集试验等评价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疗效评价使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90%治愈;证候积分减少70%~94%为显效;证候积分减少30%~69%为有效;证候积分减少<30%为无效[3]。显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积分及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积分及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心绞痛积分、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均低于观察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2组显效率为66.67%,高于观察1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积分及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积分及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比较(±s)

注:与观察1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心绞痛积分(分) 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 1 组 30 9.56±3.63 6.37±1.76 73.85±10.65 68.36±11.77观察2组 30 9.72±3.82 5.08±1.14a 74.22±11.03 49.25±10.15a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心绞痛发生的本质为心肌供氧与需氧的矛盾,通过神经及体液调节仍不能维持平衡后引发本病。随着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不断增加,矛盾加重而导致症状越加明显。因此,本病多是需氧量相对增加,而供氧量绝对较少。红花黄色素具有减少心肌耗氧,增加供氧的作用。其能修复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内皮细胞,减少其凋亡;还可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心肌白介素细胞的表达,起到抑制心肌重构,保护心脏的作用[4-7];并通过抑制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受体的表达,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延长凝血时间,增加血凝块溶解率的作用;通过影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等,减少其表达,抑制炎性反应,起到改善心功能的作用[8];还能够清除血清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起到降脂及稳定斑块的作用,防止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9,10]。而在药物临床观察中,未见不良反应。

通过对心绞痛积分及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的观察可说明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显著,其通过12 d的治疗较观察1组症状减轻明显,特别是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更为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不仅对于心血管疾病,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且通过中药临床药物评价可发现,患者主观症状感受改善十分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方案。

中医对红花的研究已有两千年的历史,《金匮要略》中的红蓝花酒方正是利用了红花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并有利水消肿的功效,是治疗胸痹的良药。

综上所述,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于稳定型心绞痛不仅临床效果突出,具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慢心律、减少心肌耗氧的作用,同时未见明显副作用,适合临床应用。

[1] 李松.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0.

[2]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35(3):195-204.

[3]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2.

[4] 张颖 ,曹江 ,黄达 ,等 . 红花黄色素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血小板功能影响 . 山东医药 ,2009,49(28):94-95.

[5] 林萍,任谦. 红花黄色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和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观察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29(8):652-653.

[6] 张宏宇,陈沫,熊文激. 红花黄色素抗血栓和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14(7):1028-1031.

[7] 薛立新,王慧俐,刘芳,等.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稳定型心绞痛 50 例临床观察 .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16(7):1178-1180.

[8] 王淑琴,牛京生.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 中国基层医药 ,2016,23(14):2205-2208.

[9] 罗文艳 ,段和祥 ,李志勇 ,等 .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11(6):52-53.

[10] 杨娟 ,何迎春 ,许羚 ,等 .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疗效的系统评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8,13(9):1029-1036.

猜你喜欢
黄色素注射用稳定型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黄顶菊黄色素稳定性研究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临床药师持续4年干预骨科使用红花黄色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结局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红花黄色素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心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