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伍军人集训应激后成长的调查研究

2018-06-22 10:54朱志坚张月娟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训新兵军人

朱志坚 ,高 飞 ,张 猜 ,张月娟

新入伍军人集训(新训)是新兵跨入军营的第一步,是其由社会青年向军人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必经之路,是所有新兵从未经历过的生活事件,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应激源”[1],这会导致部分新兵出现躯体化症状,紧张焦虑情绪、适应不良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2,3]。但是,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新兵在经历新训挑战的同时,也会体验到积极心理变化获得成长,即应激后成长[4,5]。应激后成长指在与生活中具有应激性质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抗争后体验到的心理方面的正性变化[6]。

应激后成长在不同的研究中曾被表述为不同的术语,如应激相关成长、感知到的益处、益处寻求、观念改变、逆境与成长等[7,8],最常用的是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PTG一词是由Tedeschi等[9]于1996年正式提出,并以大学生为被试对象编制了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10]。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使用PTGI研究各种人群的PTG[11-14]。在国内军人群体研究中,研究者们已证实PTG的存在[15-17]。但在应用PTGI研究新训应激的过程中,笔者团队发现,新训应激后成长有其特殊性,存在PTGI未涵盖的积极变化[4]。本研究旨在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新训应激后成长的内容、结构及其特殊性,为编制新训应激后成长测量问卷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整群抽样法抽取2016年五个武警部队团级单位秋季应征入伍的全体男性新兵为调查对象。在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后,以编制连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测试时间为3个月新训期的最后一周,由各单位卫生队有心理工作经验的医师担任主试,少数患病和有任务的新兵未参加测试。最终筛选1 417名新兵作为调查对象。本研究共发放和回收问卷1 417份,刨除136份未填写问卷或书写内容偏离主题、表达不清的无效问卷,实际得到1 281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40%。

1.2 调查表的设计 采用开放式问卷收集资料,问卷为自行设计,包括两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新训压力评估,主要包括全新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军事体能训练、内务卫生、严格的纪律约束、军队的等级观念、军事政治理论教育等7个方面及压力程度总体评估,采用Likert 10级记分,“1~10”分代表压力程度逐渐增加;第二部分为新训应激后成长状况调查,收集新兵经历3个月的新训压力后感觉自己身上发生的最大心理变化和成长的内容,要求至少列出3条。问卷总的Cronbach'α系数为0.93,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匿名作答。

1.3 资料处理方法 本研究分析的数据采用问卷第二部分新训应激后成长的条目,结合非介入性研究方法中内容分析法[18]和专家判断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主要遵循以下5个步骤:(1)反复阅读被试对象所书条目,产生最基本的代码,即开放编码;(2)形成主题,将代码分到不同层次潜在的主题中;(3)检查主题,进一步提炼主题,将一些主题合并,仔细分类,主题应该达到内部同质性和外部异质性的标准;(4)定义和命名主题,确定每一个主题的本质及其所包含的方面;(5)由专家进行审议、核定。最后,抽取部分调查对象进行求证,验证提取主题的内容效度。在计数方面,统计各二级主题的数据频次时,同一调查对象的表达若高于1频次按1频次计,即每个调查对象在二级主题的各条目上最高仅录入1频次;统计一级主题的人数时,在同一主题下,同一调查对象若表达了其下属不同的二级主题内容皆按1人计数,即每个调查对象在各一级主题提及人数的统计上不重复计数。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分析采用描述性方法。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1 281位男性新兵年龄17~20岁,平均(18.45±1.41)岁;农村户籍占75.4%(966/1 281),城市户籍占24.6%(315/1 281);初中及以下学历占11.6%(149/1 281),高中(含中专)学历占55.6%(712/1 281),大专学历占28.1%(360/1 281),本科学历占 4.7%(60/1 281)。

2.2 新兵新训应激后成长条目 1 281份调查问卷共得到3 821条新训应激后成长方面的条目,经过对条目的编码归类处理,得到27个二级主题,最终归纳出4个一级主题,分别命名为个人力量、角色认同、人际关系、生活态度,见表1。

2.3 个人力量 一级主题中84.78%新兵认为个人力量增强,其中包含10个二级主题。在二级主题中,身体更强健被提及次数最多[35.32%(704/1 993)],其次是更成熟懂事[12.24%(244/1 993)],见表1。

2.4 角色认同 一级主题中54.41%新兵认同自身军人角色,其中包含7个二级主题。在二级主题中,军营生活习惯养成被提及次数最多[24.35%(178/731)],其次是更有纪律性[17.78%(130/731)],见表1。

2.5 人际关系 一级主题中34.82%新兵认为自身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其中包含5个二级主题。在二级主题中,亲密感增强被提及次数最多[40.16%(198/493)],其次是重视人际和谐[24.34%(120/493)],见表1。

2.6 生活态度 一级主题中30.37%新兵认为自身生活态度出现积极变化,其中包含5个二级主题。在二级主题中,主动性提高被提及次数最多[54.30%(328/604)],其次是有了新可能 [20.03%(121/604)],见表1。

3 讨 论

本研究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了1 281名男性新兵经历入伍集训应激后成长的内容,获得了3 281个条目。从获得的条目来看,虽然个别新兵存在表述困难,列出条目较少或有偏题条目,但所有人都能够觉知并表达心理成长,且包含诸多方面的内容。使用内容分析法对收集的条目进行处理,得出新训应激后成长的27个二级主题,归纳为4个一级主题。

3.1 个人力量 “个人力量”指创伤性应激事件给人造成负性影响的同时也产生正性的生存意识,反映创伤性应激事件是新发现的自我效能触发点[19]。本研究发现经过新训,新兵觉得,身体更加强健,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比过去成熟明事理;学到许多知识与技能;面对困难不退缩不逃避;增强自控力,面对突发事件,能更好地自我控制;减少了对他人的依赖,更加独立;做事情更有恒心,吃苦耐劳;清楚自己的能力,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思考问题更加全面、细致、有逻辑性。新兵个人力量得到增强。

3.2 角色认同 新兵在新训后表现出与军人角色相一致的态度及行为,其与新训的“把社会青年培养成合格军人”的角色转换目标相呼应。经过新训,新兵养成了与军营生活相适应的习惯,改掉了懒散、手机依赖等坏习惯;更加了解部队的规章制度,能规范自己的言行,更有纪律性;会整理内务卫生,更积极参加训练,融入军事生活;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部队的价值系统,争当优秀士兵,自我荣誉感增强;端正了思想,坚定了信仰,思想觉悟得到提升;增强了团队意识,学会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增强;明白自身职责使命,注重维护军人形象,军人身份意识增强。新兵有了对军人角色的认同感。

表1 1 281名新兵新训应激后成长条目分布

3.3 人际关系 新兵在新训后获得与人交往方面的成长变化。经过新训,新兵觉得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更加亲密,联系更频繁,情感交流增多,亲密感增强;注重与人融洽相处,珍惜感情,知礼守礼,重视人际和谐;学会将心比心,理解和尊重他人;与以往相比更能容忍别人的不足和过失,学会宽容、体谅他人;会为他人考虑,给予别人支持,关心帮助他人。新兵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3.4 生活态度 新兵在新训后出现生活信念、目标和兴趣等方面的成长变化。经过新训,新兵觉得自己对待生活更加积极主动,做事更有计划性;自我要求提高,培养了良好爱好,确定了奋斗目标,生活出现新的可能性;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更加珍惜现在,珍惜时间,欣赏生活;学会积极面对人生,对生活有了激情,乐观向上。新兵生活态度出现积极变化。

本研究得出新训应激后成长的4个主题与文献[17]常用的PTGI五因素模型相比,有一致之处,也存在其独特性。新训应激后成长中的“个人力量”与“人际关系”与PTGI当中两个主题结构相同,“生活态度”主题涵盖了PTGI中的“新的可能性”和“欣赏生活”两个因素中的主要内容,也涉及了PTGI中“精神改变”因素中的内容。而新训应激后成长中的“角色认同”主题是新兵在入伍集训应激后的独特的心理成长内容。虽然新训应激后成长和PTGI均含有“个人力量”和“人际关系”两个因素,但两者的内涵有差异性,在“个人力量”方面,除了PTGI中提到的更自信、更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更强之外,新训应激后成长还表现为身体更强健、更成熟懂事、更加坚强、自控力增强等;在“人际关系”方面,新训应激后成长包含PTGI所未体现的理解、尊重和宽容等内容,而未涉及PTGI中向他人求助、更愿接受他人帮助等内容。

总之,新训应激后成长与通常的应激后成长既有共同点也有独特之处,研究显示,或因文化背景、研究对象、应激源的不同,应激后成长的维度和内容会出现各自独有的特征[20-26]。使用PTGI时,应该考虑研究的文化背景、人群、应激事件等因素。所以研究新训事件的应激后成长,需研制有针对性的问卷,这也是本调查研究的意义所在,即为后续研制新训应激后成长问卷提供依据。

[1]王 伟. 武警新兵新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15(7): 648-650.DOI: 10.3969/j.issn.1005-1252.2007.07.040.

[2]石沙泉, 肖 焱, 向 娃, 等. 新训学员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 12(6): 447-449. DOI: 10.3969/j.issn.1005-1252.2004.06.020.

[3]马连新. 新兵集训过程中心理问题的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3: 12-20.

[4]郝立君, 高 飞, 张月娟, 等. 军校学员新训期应激后成长状况分析[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 4(2):70-73. DOI: 10.13919/j.issn.2095-6274.2016.02.002.

[5]缪 毅 , 彭 李 , 李 敏 , 等 . 军医大学新生集训应激后成长及影响因素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2,34(17): 1793-1796.

[6]涂阳军, 郭永玉. 创伤后成长:概念、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1): 114-122.

[7]Helgeson V S, Reynolds K A, Tomich P L.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benefit finding and growth [J]. J Consult Clin Psychol, 2006, 74(5): 797-816. DOI:10.1037/0022-006X.74.5.797.

[8]Joseph S, Linley P A. Growth following adversity: the 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J]. Clin Psychol Rev, 2006, 26(8): 1041-1053. DOI:10.1016/j.cpr.2005.12.006.

[9]Tedeschi R G, Calhoun L G. Target Article: "Post traumatic growth: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J]. Psychol Inquiry, 2004, 15(1): 1-18.

[10]Tedeschi R G, Calhoun L G.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measuring the positive legacy of trauma [J]. J Trauma Stress, 1996, 9(3): 455-471.

[11]Sim B Y, Lee Y W, Kim H,et al. Post-traumatic growth in stomach cancer survivors: Prevalence, correlates and relationship with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J]. Eur J Oncol Nurs, 2015, 19(3): 230-236. DOI: 10.1016/j.ejon.2014.10.017.

[12]胡 琴, 张月娟, 胡海波. 救援官兵创伤后成长现况及韧性、社会支持对其的影响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5, 42(24): 4465-4467.

[13]伍新春, 周 宵, 刘淋淋, 等. 青少年的感恩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社会支持与主动反刍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 2014, 37(5): 1148-1153. DOI: 10.16719/j.cnki.1671-6981.2014.05.020.

[14]张金凤, 史占彪, 赵品良, 等. 汶川震后初中生创伤后成长状况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 26(5): 357-362. DOI: 10.3969/j.issn.1000-6729.2012.05.009.

[15]缪 毅. 新兵心理弹性与集训期心理应激和应激后成长研究[D]. 重庆: 第三军医大学, 2012: 22-27.

[16]张月娟, 胡海波, 张 刚, 等. 地震救援官兵创伤后成长状况及相关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23(3): 517-520. DOI: 10.16128/j.cnki.1005-3611.2015.03.029.

[17]于永菊, 左 昕, 李 敏, 等. 应激/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在某海军陆战队员中的信效度检验[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6, 38(18): 2100-2104. DOI: 10.16016/j.1000-5404.201602068.

[18]辛自强. 心理学研究方法[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33-240.

[19]Shakespeare-Finch J.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to underst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post-traumatic growth [J].J Loss Trauma, 2006, 11(5): 355-371.

[20]Kanako T, Tedeschi R G, Cann A,et al. The culture of disclosure: effects of perceived reactions to disclosure on posttraumatic growth and distress in Japan [J]. J Soc Clin Psychol, 2009, 28(10): 1226-1243.

[21]翟建霞, 蒋 红, 刘晓虹, 等. 严重烧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7): 694-696.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1.07.023.

[22]张月娟, 王进礼, 周 喻, 等. 创伤后成长量表在军校学员中的初步修订[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21(3): 389-392. DOI: 10.16128/j.cnki.1005-3611.2013.03.007.

[23]Taku K, Kimer R P, Cann A,et al. Exploring posttraumatic growth in Japanese youth [J]. Psychol Trauma, 2011, 4(4): 411-419. DOI: 10.1037/a0024363.

[24]陈 悦, 甘怡群, 黄淑慧, 等.创伤后成长量表在汶州地震灾民中的修订与初步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12, 20(3): 336-339. DOI: 10.16128j. cnki.1005-3611. 2012.03.038.

[25]刘东月.大学生创伤后成长量表编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14: 39-42.

[26]孙 琼, 胡 慧.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 2015, 14(8): 42-46.DOI: 10.3969/j.issn. 1671-8283.2015.08.012.

猜你喜欢
新训新兵军人
新体制下新训工作的方法探讨
新兵,请入列!
新训期间疫情防控重大问题研究
点亮初心,打造出版精品——出版新兵成长记
军人就该这个样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军人“四有”歌
领着“新兵”向前走
军校大一学员新训期间应激压力及其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