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血管病82例院前急救疗效分析

2018-06-22 10:54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

张 洁

脑血管病是指患者在发生供应脑的血管壁病变或者血流动力学障碍后,又发生颅内缺血或出血,进而引起短暂性或者持久性的局部脑损害,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1-4]。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源于脑实质内血管的疾病,目前我国脑出血患者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3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5-7]。通过实际急救治疗后不断总结经验,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自2014-06开始注重并提升院前急救技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03至2017-07在我院急救治疗的164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出血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疗效,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急救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2-03至2017-07在本院急救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64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以2012-03至2014-05采用院内急救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82),主要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颅内压、脱水、降低血压纠正脑缺氧等。以2014-06至2017-07采用院前急救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82),院前急救主要措施包括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气管插管、控制血压、加强监护等。

1.2 资料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经急诊头颅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hy,CT)检查确诊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8];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颅内动脉畸形、颅内肿瘤出血、颅内动脉瘤出血等疾病患者和不同意参与本研究者[9]。

1.3 方法 (1)院内急救。对照组采取院内急救措施,患者进入医院后进行常规处理,观察其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血糖、肝功能、血常规等,对患者进行脱水处理,降低颅内压;对于呼吸不畅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或给予呼吸兴奋剂;合理调节其血压,若患者发生昏迷,应使其平卧,气管插管,进行高流量吸氧,降低CO2分压等。(2)院前急救。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措施,急救车后送患者回医院途中,医护人员即实施相应急救措施:建立静脉通道,滴注20%甘露醇直至其颅内压降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及吸氧情况,如果血压大于180/100 mmHg(1 mmHg=0.133 kPa),给予患者呋塞米静脉滴注,或者舌下含服硝苯地平10~20 mg至血压趋于正常;意识障碍者给予吸痰、吸氧处理,及时处理患者口中异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以保持其呼吸道顺畅;如果患者发生躁动或抽搐,给予地西泮10 mg静脉推注或肌肉注射苯巴比妥0.1 mg直至病情稳定。

1.4 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价[2]。痊愈为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CT检查血肿完全消失,能够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CT检查血肿消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基本恢复;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还存在肢体障碍和意识模糊,CT检查积血小于5 ml;无效为患者病情无改变,甚至恶化。治疗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双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对照组男44例,女38例,年龄58~82岁;观察组男42例,女40例,年龄60~85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及发病至急救时间患者分布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急救疗效比较 经不同急救方法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798,P=0.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94,P=0.017,表2)。

表2 两组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5年生存率的比较 经不同方法急救治疗后,观察组5年生存率95.12%(78/82)高于对照组的79.27%(65/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29,P=0.002)。

3 讨 论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在急诊科比较常见,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发病率高、致病率高、致残率高及康复慢等特点。研究显示该病的病情恶化及急救时机多在发病后1~4 h,若错过此时机会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对发病患者尽早采取急救处理可有效改善其预后,保证后期顺利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10-13]。

出血性脑血管病,又叫脑出血、脑溢血等,是源于脑实质内血管的疾病,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引发的自发性、急性的非外伤出血[14,15]。脑出血患者一般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发病,一般出现头痛、意识障碍、失语、呕吐、偏瘫、偏盲、癫痫等神经功能障碍,发病时患者血压升高,其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临床主要根据患者意识来判断病情轻重。该病大多在发病后的2~3 h出现病情恶化,因此急救时机非常重要,若患者在发病时及时接受治疗和急救措施,则可以大大降低其病死率,如果错失急救时机则会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及时的院前急救极为重要。

院前急救需要建立完善的急救网络,尤其是急救组织结构要完善,同时急救站的设置要合理,相关的医疗设备应齐全,还要具备技术过硬与训练有素的专业急救人员。本研究显示,我院于2014-06后开始注重并实施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患者在拨打“120”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在急救医师的指导下于3 min内便迅速集结赶往现场,并在15 min内到达现场开始急救,与未开展院前急救治疗比较,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中应特别注意首先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有效减少因窒息而导致的病死率。经过我院多年急救经验总结,在实施院前急救后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之前未重视院前急救的患者。生存情况方面,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7%,该结果与文献[4]结果相同。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救,除了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控制患者血糖等急救措施外,还需要进行院前急救组织,准备好急救的通讯设备,完善急救体系,科学急救流程,才能控制住患者的病情,加快院前转运速度,才能挽救患者生命[15-18]。

总之,对于类似脑出血等的突发疾病进行院前及时急救至关重要,合理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不仅可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有效率,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担,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索 阅,李 伟,王拥军. COL4A1/A2基因变异与出血性脑血管病及梗死后出血转化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 2017, 12(6): 559-56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6.018.

[2]陆弘盈. 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 2016, 29(5): 154-158. DOI: 10.19296/j.cnki.1008-2409.2016-05-043.

[3]曹文锋,高幼奇,吴凌峰, 等.双源CTA和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对比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4(10): 22-24. DOI: 10.13764/j.cnki.ncdm.2014.10.007.

[4]徐定凯,王 玲,洪兴国,等.甘肃省武威地区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16): 2881-2883.

[5]万书友,侯明杰,陈林林. 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 28(1): 83-84. DOI: 10.11756/j.issn.1674-3474.2014.01.037.

[6]张 超,王旭东,韩大贺,等.重度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经皮气管切开效果的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3, 20(29): 50-51. DOI: 10.3969/j.issn.1674-4721.2013.29.024.

[7]张朝领.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J/OL].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3, 7(4):22-25. DOI: 10.3877/cma.j.issn.1673-9248.2013.04.006.

[8]刘建民.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治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8(30): 81. DOI: 10.14163/j.cnki.11-5547/r.2013.30.205.

[9]何玉兰.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1): 46.

[10]郭 春.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27): 105-106. DOI: 10.15912/j.cnki.gocm.2014.27.382.

[11]贾伟一, 张 舜.高血压脑出血的综合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11): 114-115. DOI: 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3.11.059.

[12]Larive L L, Carhuapoma J R. Perihematoma brain metabolism and edema: thusfar, an elusive piece of a complex puzzle [J]. J Neurol Sci, 2004, 224(1): 1-2.DOI: 10.1016/j.jns.2004.06.014.

[13]季学东.血塞通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脑血栓后遗症疗效观察[J/OL].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3):538-539. DOI: 10.3877/j.issn.2095-8242.2017.03.106.

[14]周永生.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密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22): 187.

[15]王维华.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28(9): 1173-1174. DOI: 10.19381/j.issn.1001-7585.2015.09.026.

[16]龙成科.出血性脑血管病76例急诊抢救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14): 78-79.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4.14.052

[17]刘 哲.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8例治疗分析[J]. 中外医疗, 2011, 30(15): 128-128. DOI: 10.3969/j.issn.1674-0742.2011.15.095.

[18]乔玉梅.经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初步应用[J]. 医药前沿, 2012(20): 52-53. DOI:10.3969/j.issn.2095-1752.2012.20.045.

猜你喜欢
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