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式语文教学的尝试

2018-06-23 09:17郝文军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子课题协作课题

郝文军

每到招生季,家长们首先想的是择校,无论择校是否成功,之后紧接着想的就是择班。这个现实说明优质的师资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学校之间,同一所学校的教师之间,在家长的眼里是存在差距的。学校之间的差距犹如地区之间的差别一样,有其复杂的社会成因。尽管上到国家层面,下到地方政府,都在强调教育的均衡发展,然而,这种差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无法消除。办学的“硬件”,通过加大投入,可以在短时期内实现均衡,但是“软件”诸如师资、管理及学校的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差距是短时期内无法得到均衡的。在一个地区,将现有的优质师资进行平均分配,从理论上讲,是可以实现均衡的,但是这样的均衡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并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能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

就小学阶段而言,语文教师大多担任班主任工作,优秀的语文教师对于每一所学校来说,都是极其短缺的资源。在小学,家长择校有各种考量,通常认为选择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也就选择了一个好的班主任,所以语文老师成为家长择校时首先要考虑的对象。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且不说由于其他种种原因,强加到班主任老师身上的与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并不相关,或是关系不大的负担,仅就语文老师加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就不轻。备课、讲课、批作业、批作文、辅导学生、管理班级,这样那样的培训与学习,学科教学改革与研究,就让很多语文老师疲于应对。

没有时间和精力,怎么能让教师走到研究的路径上,从而成为一位研究型的教师呢?

语文学科的改革和数学学科的改革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不同主要表现在,数学学科“教什么”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问题主要集中在“怎么教”这个层面上。而语文学科对于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兼而有之。当学生时接受的是“高耗低效”的语文教育,走上工作岗位一旦担任语文教师,自己的语文素养怎能胜任当前的语文教学工作?新上岗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让同事、学生及家长,特别是新课改理念认可的程度呢?

学科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师徒结对,一直在坚持,效果有多大,没人能说清楚。教师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合作,化解年轻教师面临的难题呢?班级之间的差异能否在某种程度上,在不“掐尖”的前提下,有明显的缩小呢?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校本教研,怎样才能真正体现“个人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内涵,开创一个全新的教学研究新局面?

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是一道道无法破解的难题。

笔者在本地区主持开展题为《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从“国学经典诵读”“课外大量阅读”“表达训练”“课堂阅读教学”“语文学科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研究,2011年,该课题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组织的专家组现场的结题验收。专家组在提出了中肯的改进意见后,建议要进一步推广该课题取得的成果。在五年多的研究過程中,由于受教师语文素养的局限,多数学校是由部分教师自主选择其中某一个子课题参与到研究进程中来的。在推广阶段,我意识到在第一轮的研究中,没有把“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纳入研究范围是一大缺憾。于是,在该课题的成果推广阶段,我接受专家组的建议,将课题更名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系列研究》,并在原有的五个子课题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字理识字”与“写字训练”两个子课题,尝试从七个方面全方位改革语文教学的现状,以期实现该课题在设计之初预期的效果。原有的五个方面,教师都感觉到力不从心,现在子课题增加到七个,而且是要整体推进,我的心中和教师们都有同样的顾虑。

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独自不能搬动一块大石头,通常情况下会怎么做呢?搭把手!合作!即形成佐藤学所说的“学习共同体”!

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新的教师资源配置方式——“小组协作教学”,通过与学校领导层及教师的反复讨论、协商,于2012年秋,确定了两个学校六个一年级的老师开始实验。到目前,已经有五所学校的24个班加入到了实验队伍中。经过近五年的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个新的机制,包括下列内容:

按照自愿原则,自主选择平行班的一到两位老师,组成一个协作教学组,开展协作教学。以两位教师组成一个小组为例,两位教师共同负责两个班的语文教学,这意味着两个班的每位学生都有两位语文教师,而非传统模式下的一位。改变了“各种自家土地”的传统模式。

自主协商确定每个单元每个教师要承担的教学任务,每位教师备一个教学内容,要在两个班上,相当于上两次相同的课,上课的课时数与原来相同。严格实行超前一周备课、提前一周进行教学设计审核制度。学校改变过去针对每个人的考核评价方式,改为对一个协作小组实行整体评价。

以两个教师组成一个协作小组为例,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个协作小组的两位教师,备课的数量比传统模式下减少了近一半儿,教师才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减少了备课的数量,让提高备课质量有了时间保证;开展小组协作教学,可以让教师扬长避短;超前一周备课,提前一周审查教学设计,让传统意义上的集体备课或者是教研组备课活动意图得以落地,也能让校本教研走向深入,确保教师的备课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而这正是过去用检查教案的管理方式不能实现的;备好一节课,上两遍,相当于教师多了一次尝试,第一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第二遍执教时,大多能通过调整得到较妥善的解决,更重要的是,教师能通过比较形成自己的认识与体验,对年轻教师走向成熟至关重要,这是传统的听课、评课不容易做到的。

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才能在这一所学校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均衡,家长的择班意愿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平抑,由此给学校、社会带来的压力才可能得以缓解。

协作小组的两个教师,在教学中,比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合作更紧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才有了群众基础,很难设想,时时处于同行竞争状态下的教师,怎能培养出善于合作的学生?

猜你喜欢
子课题协作课题
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验收
小学数学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的研究
小学数学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