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邓石如篆书

2018-06-24 08:40冯双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邓石如篆书影响

冯双

【摘 要】邓石如,原名琰,字石如,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金文学家,其对后世书法及篆刻艺术的发展,影响巨大。本论文从邓石如的《白氏草堂记》出发,深入的研究他的篆书风格成因、书风特点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邓石如;篆书;书风特点;影响

一、邓石如篆书风格成因

邓石如的成功首先源于他良好的家学环境,邓石如生长寒士之门,祖父和父亲都精通书法,多才多艺,工四体书,尤长篆籀,喜摹印,对其学书影响最大。他常利用劳动空隙,就地取材于书法篆刻以勤学苦钻,在书法上如此良好的家学是他后来学书成功的重要启蒙阶段。其次是他别样的生活经历,经常寻师访友,奔走求教,出身贫寒却游历四方,他的人生后期涉足大江南北,期间饱尝人生千辛万苦,人世纷繁的冷眼歧视却不因怀才不遇而惋惜,为其于碑学书法一如既往,披襟斩棘,乐此不疲,培养了邓石如独立的人格,决定了邓石如书法篆刻艺术的高品位,游历是我国古代艺术教育的特殊形式,经过家学的陶养,邓石如就直接步入社会文化环境的大课堂中广结天下名士,奠定了他学术专攻之志。20岁左右,他就开始离家游走,不辞劳苦,到32岁时再赴寿州专访前巴东知县梁巗,深得恩师精髓,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式,建立了良好的书法理念,后来梁巗将邓石如介绍给挚友梅镠继续学习,梅家藏有众多法帖资料与金石善本,使其收获颇多,为日后碑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是他对书法艺术的不断追求的精神。通过他师法百家,勤奋好学,执着钻研,孜孜以求的精神和学习态度,使得邓石如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日益精纯,刻苦研习并结合实践加以创新,使书法与篆刻融会贯通,使他取得了超越前人的艺术成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写风格。

二、邓石如篆书的风格特点

《白氏草堂记》作为邓石如的经典作品,其书风一直受世人所追捧,接下来我从用笔、结构和章法三个方面分析它的风格特点:

(一)用笔方面表现的十分大胆且极富创造性,书写时融入了隶书的笔意,打破了篆书粗细均匀、千篇一律的特点。著名书法家包世臣在《邓石如传》中这样评价道:“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而纵横闺阴之妙,则得之史藕,稍参隶意,体微方,与秦汉当额文为尤近。”说的就是邓石如将金石隶意入篆,在加入隶书的用笔后,其小篆线条灵动丰富,他在“藏头护尾”的同时不拘泥传统篆书的曲线结构,反之更关注直线的流畅,然而他的篆书也并非一直到底,同样包含曲线弯折,变圆转曲折为方中见折的技法使其书写的感觉圆润且不失刚劲。用笔方中带圆,圆中有方,刚柔并济,圆笔逆锋入笔,方笔中锋逆入,收笔时注意笔画的圆润,或顺势收笔,或回锋按顿收笔,行笔、收笔遒劲有力,并且在中锋行笔的同时将笔力集中于笔尖,笔意愈发深厚丰富,细细品味还有“似走还留,欲停还行”的书写意味在其中,整体呈现雄浑厚重,凝练劲挺,高古质朴的韵味。

(二)结构方面体现为内外疏密变化极为丰富多样,字取纵势,体势微方,间隔均匀,正中寓斜,因字布势,左右高低层差错落,上下大小开张,疏朗豪迈,使篆书结构充满了活力。他还将汉碑结字中上密下疏、虚实交错、笔意沉雄、用墨厚重的特点融进了篆书,浓重的墨色和质朴的结构线条,疏密关系使字与字之间增强了了黑白之间的矛盾对比,显得更加雄厚高古。邓石如书法作品给人最突出的感觉是“密不透风,疏可走马。 完白山人曾云:“字画疏可以走马,密不使透风,长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密不透风”使字形如隶书一般紧凑严谨,“疏可走马”又让字体畅快流通,在密与疏的对比下,邓石如的篆书愈发灵动洒脱,洋溢者和谐之美。

(三)章法、墨法方面,章法错落有致、疏密交错、黑与白交相辉映,给人以浑然天成,古意盎然的视觉感受。邓石如在书写时偏爱使用长锋羊毫搭配生宣纸,长锋羊毫储墨性极佳,用墨以浓湿为主,偶有涨墨和枯墨变化和对比。邓石如的篆书创作在章法布局上也遵循“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原则,例如《朱沈龛篆书四屏朱拓》,前人在书写这幅篆书作品时通常以紧凑为主,字体之间间距过近。邓石如却再次展现了他独到的创新精神,在这幅作品中,运用隶书的章法布局,拓宽上下字间距,左右行距加以收紧,使得整幅作品章法行气通畅,自然苍劲,磅礴大气。

三、邓石如篆书对后世的影响

清代中叶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剧变时期,崇尚碑学的书家很多,但邓石如是清代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力矫时弊,融古开今,上承傅山、王铎等清初书家余绪,下启何绍基,康有为等晚清民国碑学新风,是清代乃至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邓石如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极大的拓宽了篆书的笔法,是当时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和篆刻家。尤其《白氏草堂记》的雄浑苍茫、臻于化境的笔法技巧和大气磅礴、圆浑高古风格,使清代篆书进入一个新风尚,带给了许多书法艺术家新的尝试方向,为后人学习和拓展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弟子包世臣得用笔之法,并且著书立传,包世臣又传技于吴让之,令其深悟邓氏行笔顿挫的韵律。不负众望的他青出于蓝,为邓氏书法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邓氏书法传人的核心成员还有洪亮吉、张祖翼、孙星衍、莫友芝等人,直至晚清,吴昌硕、康有为、沈曾植等书坛重将,无一不受其营养沾溉,他引导了清代后续出现的许多篆书名家,包世臣、吴熙载、赵之谦、杨沂孙、吴昌硕等人都是受到他的影响有形成自身风格发展起来的,使篆书艺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流派。另外邓石如的书从印出,印从书出这一篆刻理念也打破了只取秦汉的时局,使印坛篆刻面貌一新,开创了“皖派”之风。世称邓派或皖派,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还有他努力拼搏的人生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質和刻苦磨练的奋斗精神,不墨守成规的创新精神,发人深省,使我们受益匪浅,这都是留给我们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结束语

邓石如是清代乃至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伟大人物,是后代书家学习的杰出榜样。邓石如的篆书吸收了小篆的婀娜,隶书的方折,金文的古拙再加之同代书家的相互学习,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这是后世书家无法超越的艺术境界。他教会了我们艺术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创作过程中要学习古人,还要表现自己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情趣,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猜你喜欢
邓石如篆书影响
静观
——邓石如书法艺术展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论邓石如篆书艺术的当代意义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清代篆书第一人
——钱坫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