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治疗体会

2018-06-25 01:03郎晓波曹廷生蒋忠海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后踝腓骨空心

郎晓波 刘 军 曹廷生蒋忠海

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伴腓骨骨折是下肢常见的骨折,骨折治疗以其手术为主,治疗疗效满意[1]。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其常合并后踝骨折,临床易漏诊。我科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10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1~50岁,中位年龄40岁,左侧4例,右侧6例;其中初诊X线片检查发现2例,有5例由外院转入,当地均漏诊后踝骨折,后在本院CT检查后发现,有2例在本院住院多日后经CT检查发现,术中C臂机透视发现后踝骨折1例。致伤原因:骑电瓶车摔伤3例,走路摔倒4例,车祸致伤3例。受伤时间2~4h。均摄胫腓骨全长和踝关节X片。受伤至手术时间7~10天,平均8.2天。

2 治疗方法

胫骨骨折均采用胫骨远端锁定钢板,麻醉成功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上气囊止血带。取小腿胫前纵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达胫骨。骨折端血肿清除,骨折复位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上胫骨远端锁定钢板,术中X线透视位置满意。腓骨下段骨折采取重建钢板治疗。腓骨上段骨折不进行固定。10例中8例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2例后踝骨折无移位,则予保守治疗。手术时间1~1.5h。2例后踝骨折无移位,则予保守治疗。术后第二天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足趾功能锻炼。术后第3天开始循序渐进行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锻炼。6~8周关节活动度基本锻炼达到正常,能扶拐下地行走。12周后弃拐负重行走。中药治疗按骨折三期分治原则,辨证施治[2]。初期应着重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新伤续断汤加减:当归、地鳖虫各6g,桃仁9g,丹参12g,泽兰、炙乳香、炙没药各6g,骨碎补、川续断各12g,牛膝10g,玄胡索12g;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损,予和营续骨汤加减:红花 5g,当归 9g,地鳖虫 6g,赤白芍各 10g,川芎6g,生地 12g,杜仲 10g,川续断、骨碎补各 9g,煅自然铜12g,牛膝10g;后期则“固本培元”,重用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药物,予坚筋壮骨汤加减:党参、黄芪各10g,白术、白芍各 12g,当归 6g,熟地 12g,续断、狗脊各 10g,鹿角片 9g,鸡血藤 12g,红花 6g,茯苓 10g。均水煎服,1天2次。

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功能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采用临床功能评分(Joher-Wruhs评分)[3]标准。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定系统标准[4]:96~100分为优,91~95 分为良,81~90分为可,0~80 分为差。踝关节疼痛:A无疼痛;B大运动量活动时轻度疼痛;C日常活动时疼痛;D负重时疼痛;E休息时疼痛。根据放射线结果:A踝穴正常(内侧和关节上间隙正常,距骨无倾斜);B关节边缘轻度创伤反应性改变,余同A;C上关节间隙狭窄测量<2mm或距骨切线>2mm;D上关节间隙中度狭窄,2~1mm之间;E上关节间隙严重狭窄<1mm,内侧间隙增宽严重创伤反应(软骨下骨硬化和骨赘形成)。

3 治疗结果

本组10例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4~6个月,平均5.1个月。术后4个月10例患者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切口均无感染。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定系统标准,踝关节无疼痛9例,大运动量活动时轻度疼痛1例;10例中优8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90%。典型病例影像见插页图1。

4 讨论

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损伤机制复杂,主要有两点:(1)当旋转暴力造成胫骨螺旋形骨折时,胫腓骨受到旋转间接暴力同时合并踝关节损伤。(2)小腿外旋造成胫腓骨螺旋形骨折,小腿三头肌剧烈收缩,踝关节跖屈,距骨撞击胫骨远端后部造成后踝骨折[4]。

后踝为胫骨远端后方的突起,后踝增加胫距关节接触面积,限制距骨过度后移的作用,是维持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骨性结构。后踝是下胫腓后韧带的附着点,后踝骨折时,下胫腓后韧带失去附着点,容易引起踝关节的稳定性丧失。后踝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后踝骨折原来一般主张后踝骨折块累及关节面小于25%时采取保守治疗。对于超过25%关节面的骨折,且移位>2mm时,一般以1~2枚空心钉固定[5]。这种观点强调骨折块大小对关节接触面积和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但是没有考虑除骨性结构以外的影响踝关节稳定性的因素,例如关节囊、韧带损伤等。踝关节稳定性与否是决定是否手术的首要考虑标准[6]。后踝骨折切开复位可分为间接复位和直接复位。间接固定是由前向后行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后踝,C臂机透视下,见骨折位置好再于胫骨远端由前向后空心钉内固定,或由后向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后踝的直接固定方式是选取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直接暴露后踝,最大限度的复位后踝以恢复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完整性。常用的固定后踝骨折块的方法有空心拉力螺钉、可吸收螺钉和支持接骨板。可吸收螺钉的强度低,固定欠牢靠,术后需石膏外固定,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和支撑接骨板固定,术后均无需石膏外固定,可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间接复位空心钉固定后踝的优点是创伤小,对踝关节局部软组织破坏少,但由于未直接暴露后踝,骨折端嵌插的软组织及局部血肿难以完全清除,易出现复位困难和复位不良的情况,一些很小的移位骨折块更是难以复位和固定,踝关节的稳定性不良,增加后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直接复位的手术创伤较间接复位大,但直视下进行,骨折固定更加牢固。充分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有效增加了踝关节的稳定性。

后踝骨折易漏诊的原因:(1)后踝骨折移位不明显时,多数为裂折,X线片显示不明显,而侧位片由于腓骨的重叠影响,更加难以分辨。(2)临床工作中经验不足,过分注意胫腓骨骨折,而忽视了后踝骨折。(3)临床检查不够充分仔细,只进行X线检查,极容易漏诊。为防止漏诊,对于间接暴力引起的胫腓骨骨折,行踝关节CT及MRI检查[7]。

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隐匿的后踝骨折,单纯的X线检查,极易漏诊,CT检查可明确诊断。对于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的患者要充分意识到合并后踝的可能性。必须要行踝关节CT检查,以防漏诊。对后踝骨折充分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可有效增加踝关节的稳定性,降低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风险,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图1 右胫腓骨折伴右后踝骨折手术前后X线片

[1]黄伸,葛广勇,孙福荣.胫腓骨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漏诊原因及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9):859-860.

[2]郑移兵,倪前伟,齐越峰,等.胫骨中下1/3、腓骨上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2):27-28.

[3] Baird RA,Jackon ST.Fracture of the distal part of the fibular with associated disruption of the deltoid ligament.Treatment without repair of the deltoid lligament[J].J Bone Joint Surg(AM),1987,69(9):1346-1352.

[4]王敖明,江建春,俞沛文,等.石氏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三踝骨折43例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3,25(8):22-24.

[5]葛俊华,刘大林,陈韶峰,等.胫骨下段骨折合并隐匿后踝骨折临床分析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0(10):1914-1916.

[6]唐可,王诗波,骆宇春,等.后踝骨折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4,18(3):418-422.

[7]王振堂,焦顺成,申海波,等.胫骨下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漏诊原因及治疗策略[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8):55-56.

猜你喜欢
后踝腓骨空心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唤醒心灵的【空心圆】
后踝骨折的生生物力学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地球是空心的吗?
崴脚千万莫忽视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空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