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语为官方语言的喀麦隆学生习得汉语单字调实验研究

2018-06-27 10:13GUEMKAMOUAFODIANEARMELLE
报刊荟萃(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验研究

GUEMKAM OUAFO DIANE ARMELLE(戴安娜)

摘 要:汉语语音教学的难点在于其是有声调的语言。不同国别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声调的过程中都会受其母语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语音学的分析手段,考察了十个喀麦隆留学生习得汉语语音单字调的情况。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喀麦隆学习者汉语声调习得的难易顺序是:上声是汉语语音学习中最大的难点,其次是阳平,然后是去声和阴平。

关键词:喀麦隆学生;汉语单子调;实验;研究

语音是世界上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含有意义的声音。汉语作为有声调的语言,很多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遇到发音困难。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汉语语音教学,其最重要的是让学习者了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知识,掌握发音的技巧,弄清发音部位,并准确地说好声调。实验语音研究作为一个传统语音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为探求语音的本质而发展起来的。在现代汉语中,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这些音节与世界上许多语言不同的是汉语音节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这就是声调。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专家们往往很重视学习者的国别化问题,因为学习者的语言背景会对他们学习汉语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近年来,尽管研究汉语声调的学者不少,但是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身上,很少有针对以法语为背景的学习者的研究。本章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以法语为母语的喀麦隆学习者在习得汉语声调。

一、价值

目前,许多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其中有以法语为官方语言的学生。由于针对法语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声调习得对比研究处在起步阶段,而汉语声调教学又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章希望可以帮助喀麦隆汉语学习者认知他们在汉语声调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帮助其他以法语为母语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纠正发音。

二、实验的简介

(一)预料来源及实验设计

本研究使用录音笔来收集发音人的声音,分析软件主要包括Praat语音软件和Microsoft Excel软件。录音地点选在比较安静的地方进行的,本实验的录北京语言大学的一个教室里。数据提取出来之后在Microsoft Excel软件中完整整理,计算等工作。为了更好的了解,并测量发音者的声调发音长度我们也找一个中国同学进行对比。

(二)研究对象

本实验选择了十位浙师大喀麦隆语言生(他们的官方语言是法语)作为对象,且身体健康,发音器官正常,年龄在二十到二十八岁之间,为了进行对比,笔者另外找了一名中国学生。

三、实验材料

本章实验材料所涉及的音节包括辅音[b],[d],[m],[y]、元音[a]、[i]和 汉语中的四个声调。

四、实验步骤与研究方法

(一)准备

选择了10名实验对象,按照汉语标准设计了一个调查实验字表。选择十六个单字调,分别为四个阴平、四个阳平、四个上声和四个去声。

(二)实验过程

(1)随机让每个学生念三次,同时通过录音笔进行录音;

(2)把得到的录音拷贝到电脑上,使用praat语音软件进行语音数据分析。

(3)通过EXCEL进行汇总,然后根据每一个单字调的起点、末点、中点(上声取折点)来观察并且与找出喀麦隆学生对比中国学生的声调上的差异,

(4)使用石锋老师的T值计算公式算出每个音节相应的五度值。找出他们在学汉语声调存在的问题。

五、数据分析

使用的研究方法:

(一)圖表法

用图表形式直观地显示声调曲线、五度值和偏误分布等数据。

(二)统计法

为了统计实验数据的结果。

六、喀麦隆学生阴平的数据分析

调型:

通过使用PRAAT语音软件和电脑的画板得到如下关于十位法国留学生汉语普通话阴平调型的图表。实验使用了4个阴平单字调。

阴平,是最高而平的调,又叫第一声,调值为55。它由5度到5度,表示声音比较高,而且基本上没有升降的变化。单字调数据的测量与分析是这个实验的重点。实验使用阴平单字调的例字有4个。

调型:

调型是高低升降变化形式相似的调值的类别。为了进行其调型的分析,笔者通过使用PRAAT语音软件和电脑的画板,观察每个喀麦隆留学生汉语声调发音情况,并用图表进行展示,同时参照标准发音的调型曲线进行对比。下面十位喀麦隆留学生汉语普通话阴平的调型图表的展示。

从喀麦隆学生阴平调型图可以看出,喀麦隆留学生阴平发音从左至右都是平的曲线,最高调值曲线是55,最低调值度是33。其中有一位学生把它发成55度,八位把它发成44度,有一位把阴平发成33度。因此,从这个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喀麦隆学生阴平的调型基本上与标准普通话接近。

通过描述、观察、分析和比较这十位喀麦隆留学生普通话阴平的调型之后,我们发现:

在十位喀麦隆学生中,只有两位学生把阴平发成22度,有八位喀麦隆学生阴平接近中国发音人的标准:55、44、33。

(一)阳平的数据分析

阳平又叫作第二声,由中音升到最高音,即由3度升到5度,是一个高升的调类,调值(35)。这项研究为了考察喀麦隆国留学生的阳平发音情况,对十位喀麦隆学生和中国发音人阳平的调型、时长和调域进行分析和比较。实验使用阳平单字调的例字有4个。

汉语普通话阳平的标准是35。从这十位喀麦隆学习者的阳平调线可以看出有一位同学把阳平读成上声,有两位同学把阳平读成平调33,其余七位学生阳平调型分别是13、24、34、45。根据实验得出喀麦隆学生阳平调型的起点和末点调高略低。

(二)上声的数据分析

上声又叫降升调,由中低音先降到最低音后升到中高音,即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调,调值214。

C、上声字表

从实验的结果和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十位喀麦隆留学生的上声调型与普通话标准上声调型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大部分学习者的发音是323、223。学习者的起点有的高有的低。在他们十位学生中,有两位学生把上声发成平调,一位把上声发成阳平。

从调型的图表看,可以说喀麦隆学生的上声不够准确,大部分的学习者把上声读成阳平。

(三)去声的数据分析

去声又叫第四声或全降调,由最高音降到最低音,即由5度降到1度,是个全降的调类,调值为51。实验使用去声单字调的例字有4个。

调型:下面是十位喀麦隆学生去声的调型,观察以后我们将其与中国发音人的去声标准进行对比。

根据喀麦隆学生去声图表的调型,可以看出在十位学生中,有八位留学生的去声调值是54 、53和50,总趋势是降调只有一位学生把去声读成平调22。

根据去声实验结果在十位喀麦隆学生中,有九位学生去声调型下降不够低。有一位学生把去声读成平调。

七、小结

通过对喀麦隆学生的四个声调的实验研究结(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果,喀麦隆学生在习得汉语声调的过程中,阴平基本上没有问题,主要问题存在于阳平、上声和去声。因此针对他们存在的主要偏误在此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针对有法语背景的喀麦隆学生的教学方法:为了让法语背景的喀麦隆学生更好地掌握普通话的阳平、上声和去声的调型、时长和调域,笔者认为教师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强化声调训练

从实验的结果来看,我们发现喀麦隆学生比法国学生更容易掌握四个声调的调型,在时长和调域上和普通话的差距较大。由此可见喀麦隆学生的声调念的不够准确。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缺乏练习,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让喀麦隆学生多练习单字发音。教师在进行声调训练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强调各声调之间的特征差异,尤其要突出阳平与上声各自的调型特征,让学生意识到阳平是高升调,起点与末点都比上声高,而且上声才是真正的曲折调。教师还可以在中级阶段找出汉语中的一些去声、上声双字调、阴平和上声双字调词语的练习,比如:“汉语”、“不如”、“报纸”等,让学生多练习,这样能纠正学生的声调错误发音。

(二)拓宽具备法语背景的喀麦隆学生的声调调域

实验结果显示,喀麦隆学生的调域发音比法国学生窄。从单字调分析的结果来看,我们发现阴平调的习得对于喀麦隆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可以让学生先练习发高而平的阴平,确定自己的音域最高点,然后从这个高度出发练习降调,注意要尽量延长发音的时间,这样还可以让喀麦隆学生感受自己音域的最低点。通过延长去声发音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喀麦隆学生了解自己音域的广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喀麦隆学生去声时长偏短的问题。在反复练习中强调发音下降程度,从而使学生产生感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程棠.汉语和法语语音对比[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孙德金.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王建进.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商务印书馆出版,2010.

[4]Joel Bellassen.Methode dinitiation et a l ecriture chinoises》,2008.

[5]朱川.外國学生语音学习对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6]隋伟娟.法国初级汉语水平学生声调习得实验分析[D].南京:南京大学,2012.

[7]周兰.高级法国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的实验研究.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钱玉莲.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之实验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

[9]张晓玲.刚果(布)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的实验研究.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作者简介:戴安娜(1990—),主要研究方向:对比研究。

猜你喜欢
实验研究
色彩实验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