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文经典诵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8-06-28 16:46叶文君
神州·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诵读古诗文中职教育

叶文君

摘要:古诗文经典诵读对中职语文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能有效的增加语言积累,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内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语文教学;中职教育

我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我国能成为世界上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其中的古诗文经典,向来以文辞优美、体裁圆熟、风格多样、意蕴深邃深受人们喜爱。

中职学校的学生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都偏低,这和经典诵读不足有很大关系,其中又以古诗文经典诵读更甚,由于时代距离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无法理解语言和情感。学生诵读经典少了,就无法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修身养性,养成良好的品行,形成独立的人格,中职生的德育工作开展难上加难。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古诗文经典诵读,促使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夯实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

一、中职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问题与现状

中职学生文言基础相对薄弱,古诗文理解和鉴赏能力尤其弱,普遍文言素养较差,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没有蔚然成风,学生、学校对语文课重视程度的不够,这些都阻碍了中职语文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也影响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于是,常见的中职语文古诗文课堂变成了教师侃侃谈、学生死记硬背(不愿意并且背不会)的“填鸭式”教学活动,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毫无文学性,学生反应昏昏欲睡、毫无积极性,没有理解死记硬背导致记忆不牢、背诵默写认识混乱张冠李戴、背诵默写方法单一、背诵默写成效难以保持。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对语文整个学科的排斥和反感。

(二)解决途径的思考

如何将昏昏欲睡的语文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将学生对语文课的反感变为喜爱,诵读教学这一传统的教学手段值得关注。诵读教学自古以来就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朱自清先生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习着读,有时还要背诵。”不少专家也认为语文学习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语文感觉的积淀,是一个“悟”的过程。

二、古诗文经典诵读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收获

(一)反复诵读中增加语言积累

国家规划的中职语文新教材和初高中语文教材一个显著的区别,即古诗文教育教学的重点更多放在欣赏上,通过诵读,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根壮才能叶茂,加强诵读反复诵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说明了积累的量和写作能力提高的关系,“万卷”“三百”都说明了量,而“下笔有神”“作诗会吟”都说明了质。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课堂学生反馈效果较差,能够全文熟背的屈指可数,成为古诗文教学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笔者在学生自习疏通语音和文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理解《劝学》中学习的道理、意义和方法,意思弄通了,道理说明白了,再让学生分段进行诵读,以分析一篇议论文的形式从重要性和方法论两个层次对文章进行分解,学生再反复诵读,每天早自习坚持诵读,直至熟练背诵,在此阶段,让学生练习以“学习”“坚持”“积累”等为话题的议论文大纲写作,引导学生学会将文章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语句用于论证自己的观点,增强说理性和说服力,充实文章内涵底蕴。

(二)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人生观

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有独特的“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的功效,是影响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感受国学文化的熏陶,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内化于心中提升文化素养 外化于行中树立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强国是中职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性格,成为广大中华儿女最广泛的“集体无意识”。古诗文经典诵读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唤起这种“集体无意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语言之所以能打动人,关键是它能够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我们在诵读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去联想和想象,去联想文中的人物心境、优美场景等。诵读过程本身就是充满美感的,它让学生在古诗文这种最凝练的语言文字艺术表达中发现美,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诗文中的形象上产生审美的共鸣,内化于心,借助想象对美的事物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审美能力,领略语文的魅力,进而去践行,外化于行。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家喻户晓的名篇,堪称盛唐精神的代表,通过名家范读、教师指导诵读和学生分组诵读、配乐诵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知文章慷慨潇洒、感情奔放、大气磅礴的风格,李白虽然被贬遭人排挤那又如何,照样呐喊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愤激之辞,洋溢着虽悲愤但不沉沦的人生豪情,这是自信的、自豪的、开放的、开拓的、创造的、创业的“盛唐精神”。

花开朵朵淡墨痕,春风化雨润万物,通过坚持诵读经典古诗文,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血液里,笔者要求学生会读的,跟着学生一起读,要求学生背诵的,也和学生一起背诵,这样相互比赛,其乐融融,既和谐了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又触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更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以经典古诗文为载体的人文精神,正以诵读的形式散发着魅力,中职语文课堂变了模样,经典古诗文的诵读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參考文献:

[1]张颂.朗读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2]石佩雯.谈谈朗读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杨树芳.经典诵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校园旬刊,2017(8).

[4]荣华.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都市家教月刊,2015(4).

[5]李建强.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

[6][清]衡塘退士编 赵昌平解.唐诗三百首全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诵读古诗文中职教育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