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鸣则已一鸣惊“生”

2018-06-28 10:23黄赟
考试周刊 2018年55期
关键词:介入小组合作小学语文

摘要:刚开始接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时,我只听正在进行课改的教师们说,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师基本上不说话,我听了很迷茫,怎么可能?语文课堂上,老师不说话,简直不可思议。学生有那么好的感悟能力,所有的问题都能轻松拿下?我疑惑着,也不解着。当自己真正涉入小组合作的课堂时,我才发现小组合作的课堂,老师并不是观众。学生会在课堂上因为某一问题而争吵不休,如果老师不介入,无论孩子们争吵多久,结果还是各持己见。可是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该如何介入?最佳的介入时机又如何把握?教师介入的真正意义又在哪?……一連串的疑惑扰得我一有空便忍不住思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语文;介入

一、遇到“错处”需点拨

正在尝试小组合作的老师都知道,现在的语文课堂,得围绕导学案开展教学。课前,孩子们借助导学案进行预习,课堂上孩子围绕导学案进行合作、交流、汇报。教师在课堂上也是紧紧围绕导学案开展教学。但教师在走进课堂前得先批阅新课的导学案。当某处知识点学生错误率很高时,这个知识点就成为课堂上教师需要点拨的知识点。如我在教学《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时,当学生汇报、点评、补充完基础知识后,我结合课前自己批改的学案情况以及学生的意见,顺势出示本课学生自学时出现错误较多的词语:

绊倒瞬间咽下匆匆忙忙沫(mò)唾沫(mo)

因为这几个词中,“沫”字的读音很特别,所以顺着学生汇报出示课件后,我会先提示一下:“沫”字单独一个字时读第四声,组成词语时读轻声。再请全班同学齐读课件上的生字新词。这个过程很简单,但真正体现了“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师的点拨完全是建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而且是很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 论到“浅处”需提升

“教师的提升”是课堂上的点睛之笔,它可以将知识引向深入,将感悟引向深刻。在执教《搭石》第二课时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探究与体会“风景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 读了这个句子,我感受到,句子中的词给了我这样的感受。

课堂上学生汇报时,把重点都放在了“协调有序”这个点上,孩子们的感悟大多是“人们走搭石很整齐”。

当探究相同问题的小组汇报结束,其他小组发表了不同意见后。我梳理出:孩子们抓的词由原来的“协调有序”到“紧跟”“踏踏”等等。当我们的孩子提及“踏踏”这个词时,我立马参与了提升:

师:“踏踏”这个词如果能慢点就更好了。(顺势请生再读)

师:“踏踏”的声音,同学们想听吗?在同学们的“想听”声中。我们进行了模拟走搭石的情景。

师:我说“前面的”,你们说“抬”;我说“后面的”,你们说“跟”,会吗?

在我的提示下,各小组配合着完成了模拟走搭石。

紧接着模拟走搭石,我进行了追问:究竟是什么让这一行人在没有指挥的前提下走得这么有序?(小组内讨论30秒)

这样一来,学生对句子的感悟更深入了,他们已经从原来的只感悟到“人们走搭石很整齐”到“人们的心中装着别人”这样的情感了。

在这儿,教师也只说了两句话而已,但这两句话的分量远远超过了教师的满堂灌。它引导着学生向着更深的层次进行思考,培养的是学生的一种思维。

汇报探究二时,我们的孩子说了这样一个句子“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因为有了探究一的提升,所以学生在这谈感悟时较组内讨论时更进一步了。只是关键词抓得不够全。于是我朗读了自己写的句子“上了点岁数的人,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离去。”期望孩子们通过对比,会有新的发现。果然,比较难找的“关联词”在这样的铺垫后也让学生发现了,孩子们甚至还感悟出了“关联词”的作用。此时我做了小结提升:关联词不仅更能体现情感,还能让句子更紧凑。原本很难的关联词在不知不觉的渗透中,学生也掌握了。

三、 突破“难点”需介入

我总觉得,平时的阅读教学应该和写作融合在一起。阅读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写作的秘诀。所以,我在设计《搭石》第二课时时,把“感受课文的语言特色和安排材料的方法。”作为本课研读的难点。当学生汇报完“要点部分”,我进行了这样的介入:

师:整篇文章,按照摆——换——走搭石的顺序来写,这样的顺序能换吗?

走搭石时安排了一行人、面对面、背老人,这中间有什么奥秘吗?

1. 小组讨论;2. 汇报

师:过搭石的难度越来越大,人们间的情感越来越——

师:(小结)写作时要按顺序来写

课中生成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更具挑战性。学生讨论起来更有劲。本课的难点到这也被攻破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我做了如下安排:

设计导学案时,我安排了这样的练笔:

在文章爷爷的家乡还有谁走搭石?(小朋友、残疾人、妇女……)请你选择一种,运用合适的词写一写。(可以用上老师提供的词)

一群孩子,蹦着跳着,来到溪边

一位残疾人一瘸一拐地来到溪边

(提供的词:挥动着小手协调有序调皮欢声笑语小心翼翼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总会一定)

如何让“练笔”真正发挥作用?如何让学生运用文中的写法完成练笔?

在学生发现了习作材料安排的奥秘后,我进行了介入:

师:请看文中的这两句,自由读一读,发现了什么?

句(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句(2):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1. 生自由读

2. 小组内谈发现,师总结提升:用短语和长句子来表达不同的心情

3. 引入课外资料

在拓展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练笔,效果出奇的好。学生在读——悟——读——练的基础上掌握了本课语言的特点。

小组合作的语文课堂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但对教师的“导”,要求更高。小组展示时,若学生的表达出现障碍,老师可借助自己精练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当汇报小组和其他组的点评补充总是说不到要点时,教师应该进行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学生展示遇到意见分歧时,教师的适时点拨能让学生瞬间茅塞顿开,收到点石成金的奇效。总之,小组合作模式下语文教师的点拨要通过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启发学生领悟。

作者简介:黄赟,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紫梅小学。

猜你喜欢
介入小组合作小学语文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