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8-06-28 10:23陈钟
考试周刊 2018年55期
关键词:思维培养综合能力小学数学

摘要: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和培养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效率开展了研究,希望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师起到参考作用。

關键词:小学数学;综合能力;思维培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时期,学校和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此,本文针对现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问题开展了研究。

一、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小学是学生开始接受教育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对小学生的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形象化和抽象性等特点。在小学阶段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被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所以在小学阶段中,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对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起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

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知识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跳跃性思维。在小学阶段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弱,思维尚不完善,加上数学知识的抽象,给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带来一定难度。比如在学习《认识分数》这一节知识时,学生只接触过小数、整数。所以教师如果采用直接讲课的方式,告诉学生分数是如何表示的、符号的意思,学生很难理解分数的由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拿一个苹果,切成几块(将一个整体划分为几个部分),再引导学生如何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一块或几块苹果,将抽象性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实例。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加上教师不懂得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二) 数学知识具有复杂性

数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知识结构复杂多变,所以在学习中很容易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吃力,甚至存在厌学情绪,课堂效率偏低。比如,在学习“两点能且只能确定一条直线”时,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记住公理,从字面语言理解公理的意思,学生很容易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可以一边画图一边用通俗的语言为学生讲解:首先要画出两点,然后引导学生用两点画一条直线,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理解为什么两点能且只能确定一条直线。

(三) 数学教材的文本语言形式

数学知识的表达可以分为文本语言和口头语言两种方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主要是通过文本语言的形式将知识点展现给学生,并且文本语言具有简洁性,也正是这一特点,使课本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对于一些数学概念很难直观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比如,在学习“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这一个知识点时,以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来看,因为概念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他们很难想象出什么数是整数但是不是自然数。个别教师为了省事省时,直接告诉学生-1、-2……这样的整数就不是自然数。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维死记硬背,在做题时不知所以然。

三、 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 采取数形结合的方式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为了帮助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应该适当地运用一些思维手段,比如数形结合的方式,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与抽象之间培养思维能力,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之间认识知识的本质,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对深化学生的思维深度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运用直观化、形象化的图形,再将这些图形转化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比如,学习长方形周长公式,一些教师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在解决数学题时,不会变换思维,问题百出;还有一些教师意识到死记硬背知识点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而必要的数学思维方式就十分重要。教师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边画图边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比直接讲解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借助一些实际情景。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时,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一面的特征,学生在脑海中很难想象出长方体的样子。反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会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规律,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彻,并且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可以为课堂增添一些趣味,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 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理论都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经验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或者用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认识数学的重要性。比如学习圆、角、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超市的情景让学生买东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贴近生活,走进生活,知识会变得简单很多,学生也可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减少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综上所述,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给予更多的重视,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加强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正确认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尽可能地用口头语言将数学复杂的、抽象的知识表述出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深化思维,提升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冷少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

[2]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2,23:66-67.

[3]闫欣.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

作者简介:陈钟,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市望花区古城子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思维培养综合能力小学数学
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