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动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8-06-28 10:23於梦洁
考试周刊 2018年55期
关键词:交流互动教学做合一

摘要:“教学做合一,学以致用”即:“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最终要学以致用。”这一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活动化教学;交流互动

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作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提供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活动化教学过程是指师生之间合作探索的活动,通过发现问题,根据问题条件作出假设并验证,最后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进行活动化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思考探索,能自己发现知识形成概念,从而灵活运用,达到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目的。

一、 学生发现问题

一般来说,作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时都普遍会从教师的角度来开始一堂新课,那就导致这堂课的导入部分可能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虽然是从之前学的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在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并进行拓展,但都是教师的主观意识,而活动化教学与我们普遍认知的传统教学过程正好相反。

活动化教学是指在教学新课之前让学生先预习课本,从课本中找到有关的概念和知识,然后由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谈话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结合之前在书本上获得的有关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脱离单调的灌输式教学活动,在课堂开始时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继续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开始教学“升和毫升”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项回家作业,让学生找家里的容器,桶,热水瓶,饮料瓶,眼药水瓶等,或者和父母一起去超市去观察各种容器的容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现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并能初步了解升与毫升的大小。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以及让学生知道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 学生探究问题

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活动化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让学生充分的发现问题,从而探索解决问题,使教师真正成为一个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过程中,让学生先读题,再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然后让学生来交流各是怎样整理的?展示出学生不同的整理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一比哪个同学的方法比较好?为什么?让学生发现根据问题选择并整理条件,列出的表格更加直观清楚,然后根据表格中的条件以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并进行解答。在学生找到方法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进行解答。像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充当一个旁观者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提点,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新知,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 师生交流互动

在活动化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有关概念后,让学生一起讨论:如果长方形的宽增加一厘米,长减少一厘米,那么所得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长方形的面积一样大吗?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提示,让学生举例试试。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记录的数据,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在学生交流讨论合作探讨的活动中,让学生发现并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做到了“教学做合一”,还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轻松,使课堂的气氛不再单调乏味,给平时的教学生活增添了亮彩。

四、 学生内化知识

学生学习知识,关键就是要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时,在已知可能性大小的情况下进行放球活动,当数量有很多时,就要让学生知道根据可能性大小,我可以知道哪种球多,哪种球少,形成可能性的概念。再比如,在教学了“倍”的有关概念后,带学生一起玩“拍手”游戏,即老师拍2下,那么学生拍的就要是老师的4倍(

师:**,生:** ** ** **),通过玩游戏,不仅调动了课堂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将知识直接进行运用,深化了所学知识。

五、 学生应用知识

新的活动化教学越来越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不仅要将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升和毫升”后,让学生在家里找出不同大小的容器比較容量体味生活中的数学;在学习了“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后,让学生通过玩投骰子的游戏比较公平性;在学习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后,让学生去尝试统计班级的身高等,并进行分类等等。这些活动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使得学生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六、 学生创造知识

活动化教学不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索量角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学生找到了许多种量角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还是模仿书本上量角的方法,其中有少数学生联想到了之前学过的断尺量线段的知识,于是就展示了这样的方法:只要将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就能量出角的度数,这种方法就不用考虑角的一条边是否与零刻度线重合了。例如,测量一个角,如果一条边对着的刻度是45度,另一条边对着的刻度是110度,那么这个角的度数就是110度-45度=55度。这个方法的实质就是把要测量的角看成是两个角的差。通过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让学生突破了书本上常规的画角的方法,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这些都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而得出结论,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作者简介:於梦洁,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交流互动教学做合一
现代交互性建筑表皮设计中设计美的要素
如何提升初中英语交流互动的质量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好习惯 好听力
互动交流,变“灌”为“导”的灵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