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2018-06-28 10:23戴自和
考试周刊 2018年55期
关键词:回归生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也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推进,很多中小学校也愈加注重培养素质型的社会人才,而小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还要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从长远看来,这有利于培养他们完整的人格以及更加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过,我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值得研究。本文将针对这一主题展开浅析。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展开浅析

一、 前言

在新课改背景影響下,小学各学科知识改革也显得十分必要,虽然思想品德课程不是主要的考试学科,但如今也成了小学必修课程之一,良好的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将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促使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努力提高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其实也是希望小学生能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的必要性

1. 符合时代教育的发展需求

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培养出的学生大多都是高分低能,很多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这也是我国新课改急需要改变的现状之一。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德育教育方面的相关工作越来越重视,可由于多数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都相对较差,所以,作为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将教学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生活化,降低学生的课程学习难度,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科相比,思想品德课程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这也使得小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认识并不深入,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更是极为欠缺。

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之后,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和更有趣味性。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认识,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有效地激发。

3. 培养优秀的社会人才

现如今,优秀社会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情况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道德品质。

实际上,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这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还依旧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而且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也不够紧密。所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自然也就成了当下重要的教学目标。

三、 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更好地回归生活

1.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通过研究发现,多数课程资源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作为专业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时候,除了立足于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之上,还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之上营造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

比如:在教学《快乐的冬天》这一章节知识点的时候,其中有部分内容就是关于“健康过冬天”的,为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吗,为什么呢?”这一提问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能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交流,课堂教学氛围自然活跃。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该如何健康过冬天。

又比如:在《钱该怎样花》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事先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假如过年你得到了红包,你打算怎么花费呢?”不同学生由于消费心理,性格爱好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有的学生会拿来买玩具,有的则是交给父母保管……此时,教学则需要引导学生养成理性消费的良好习惯。

总而言之,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能为学生营造出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

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教育的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将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学有所获。所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思品理论知识的教学,还应积极开展思品课外实践活动。

在教学《社区的文明》这一章节知识,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项课外实践活动:就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调查,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比如:在社区开展宣传文明行为活动等等。

又比如:在教学《购物有学问》这一章节知识的时候,在教学时间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超市,小卖部亲身体验购物的感觉,学生在观察价格的过程中,也会充分意识到“购物也是一门学问”。

总之,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到思想品德课程在生活中所起到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道德认知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行为。

3. 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小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材内容,虽然在教学改革影响下,教材内容编写都发生了一定转变,但生活化程度却远远不够,而学生的整体综合学习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为此,教师要想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除了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之外,还得在平时多收集一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这虽然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但是却能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以《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这一章节知识为例,教师就可以找一些最新的新闻,并将其有效结合到教材内容中,比如:每年全国各地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灾,面对类似的自然灾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相对欠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水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不断地讨论和总结,学生也将充分意识到:水灾的发生通常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造成的影响,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重要。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4. 课堂教学提问方式的生活化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在课堂中始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所以,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教师除了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还要让提问的方式尽可能变得生活化一些,进而也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比如:在教学《集体处处有规则》这一章节课程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先让班级学生自由活动10分钟左右的时间,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活动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诸如:你是怎么活动的?你玩得开心吗?为什么?等等。通过参与活动和回答问题,学生将意识到规范自身行为准则的重要性,这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教师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小学生在引导下也会更加积极地探索问题,这既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应用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更加深入学习思想品德课程。

5. 有效借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这对中小学校的课程教学模式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想要促使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更加有效地回归到生活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则显得十分必要。

在讲解《我们的民主生活》这一章节知识点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选举视频,资料,而这也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选举流程和气氛。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班级内开展“班干部竞选”等相关活动。比如:某学生在竞选体育委员的时候,就需要思考体育委员的职责是什么,自身能力是否能够胜任等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參选学生到讲台上做简短演讲,且通过不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班级干部的选举。

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置于民主选举环境中,这一方面利于班级事务的解决,另一方面也将加深了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了解。

四、 结语

虽然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水平整体上都得到了提高,但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欠缺;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太差;教材内容编写不够生活化等等。而本文分析探究这一主题内容的必要性,并为此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其实也是希望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回归生活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素质型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邝红萍.源于生活,服务生活——谈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J].长江丛刊,2016(02).

[2]李嘉.谈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0).

[3]雷志泉,叶惠霞.用真情拨动孩子们的心弦——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7(10).

[4]张燕燕.试论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J].考试周刊:教师版,2017(05).

[5]谭华.浅议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让课堂回归生活[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0).

[6]彭如君.回归生活,构建小学思想品德课活力课堂[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05).

[7]陈亮.链接生活,构建小学思想品德课活力课堂[J].速读旬刊,2016(07).

[8]李丽云.谈思想品德回归生活教育的探索和实践[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6(09).

作者简介:戴自和,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大寨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
回归生活:让非连续性文本轻松走进语文课堂
当今幼儿教育的现状及回归现实生活
谈尊重教育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引领与践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