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

2018-06-28 10:23马月珍
考试周刊 2018年55期
关键词:项目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教学

摘要:本文从项目学习的基本流程出发,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把项目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流程分为六个步骤,将项目学习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项目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教学

一、 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应用的意义

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以项目为驱动,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协作学习,通过小组和个人的努力,完成项目作品的制作并展示交流。在项目学习过程中需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实施流程

1. 创设情境,引出项目主题。为了有效地过渡到项目学习的课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情境非常重要。这个情境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既要体现本章学习内容的知识点,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顺着情境中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引出这节课的项目主题,当然要注重与学生的探究能力相适应。

2. 学习基础知识。由于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开展项目学习活动前,为了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有必要对与项目学习有关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保证项目活动的顺利开展。

3. 确定项目主题,告知学生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主题,教师将主题相同或相似的同学自由组合形成小组。在学生开始项目作品创作之前,教师应该告诉学生项目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要求。要求包括:(1)学生本次项目学习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管理整个学习进度。(2)各小组制定项目计划书,通过项目计划书确定小组成员任务的分工,资料的收集方法及对任务完成的时间安排等情况。(3)告知项目完成的时间。

4. 分工探究,完成作品。这一步是项目学习的核心环节,学生在这一环节完成大部分的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和运用。首先,小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合理分工,争取每位学生的优点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学生根据项目计划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在实施解决方案过程中,采用分工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及时反馈信息,经常进行讨论研究,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及时做出调整或修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给予学生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提供资源、方法和技术上的帮助。

5. 作品展示,交流成果。在学生完成项目作品的创作之后,开始让学生依次进行展示。通过作品的展示,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

6. 项目评价,总结反思。项目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完成作品的评价和项目完成过程的评价。对项目完成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对学生评价的补充,主要是对各小组项目管理能力、协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及整体的活动过程做一个综合评价。

三、 案例分析

1. 项目课程说明

本次项目课程主题是《家庭消防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课时:6课时。

2. 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项目学习的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即“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本节主要讲述了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进行作品整体规划和设计,把多媒体信息加工成完整的作品,呈现主题、表达创意。教材围绕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即围绕“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素材的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而展开,既有具体工具软件的操作和运用,也有思想方法的提炼。

3.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掌握多媒体素材的制作与合成的基本方法,掌握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选择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项目主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符合自己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软件,搜集素材,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加工素材,探求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协作的能力,交流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及对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

四、 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1. 创设情景,引出项目主题

(1)教师展示多媒体作品,请同学们欣赏作品的同时,说说自己的收获。

(2)假如我们自己制作多媒体作品,应该如何着手呢?引出这节课的项目主题就是有关《家庭消防知识学习》,并把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

2. 基础知识学习

教师通过演示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操作与讲解,学生通过自主练习,掌握基本操作和技巧,为之后完成项目作品奠定基础。

3. 确定项目主题,告知学生要求

学生选择项目主题,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4~6人,确定组长和小组成员。教师把学习材料及要求分发到各个学生机上,主要包括:学习素材、项目任务分工计划表、项目作品评价量规表、小组组内自评表,并对学习过程及要求进行讲解。

4. 分工探究,完成项目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项目计划,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以下几步:①搜索、收集信息;②分析、整理信息;③制作作品。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并提醒学生作品构思要新颖,布局要合理,主题要明确,可以参考作品评价量规表。

5. 作品展示和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作品,通过项目作品评价量规表、小组组内自评表对作品作出合理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作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情况,了解项目学习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自评,可以进行自我反思;通过互评,可以取长补短,改进学习方法,最后教师对各小组整体的活动过程做一个综合评价。

五、 结束语

通过这次项目学习,使我意识到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进行项目操作,项目的选择尤为重要,对项目的选择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交流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表达和鉴赏评价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霞.项目学习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2.

[2]李雯雯.基于项目的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应用的研究[D].江蘇:扬州大学,2011.

[3]刘晗.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马月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回民中学。

猜你喜欢
项目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大学英语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探讨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