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2018-06-28 10:23蔡慧敏
考试周刊 2018年55期
关键词:设计教学

摘要:《免疫与计划免疫》属于《课程标准》一级主题之十“健康的生活”中的二级主题“传染病和免疫”,是第五单元第一章的第二节。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传染病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染病和免疫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如何预防疾病,增进学生健康。

关键词:《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1. 学生预习新课内容,带接种证;

2.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随堂检测等。

教学过程

一、 新闻视频导入:多媒体播放新闻事件“白血病的新型疗法”,学生观看,了解白血病的新型疗法与免疫细胞有关,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 学习新课:

(一) 人体的三道防线

师:“我们大家知道,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许多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什么大多数人还是可以健康的生活呢?”

生:“因为我们的身体有三道防线。”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49页前三段,结合图示,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中标出。”幻灯片中以填空的形式出示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黏”“噬”的正确写法。

多媒体展示动画,让学生理解第一道防线有阻挡、杀菌和清扫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有溶解、吞噬病菌的作用。

链接生活:1. 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被消灭。这是怎么回事?

2. 小狗受伤后,会不停地用舌头舔自己的伤口。吃饭时不小心咬破口腔内侧壁,一般不容易感染。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对前二道防线进行升华。最后进行小结,学生回忆第一二道防线的名称和作用,再引导学生分析前二道防线作用的特点(先天性/无专一性),从而引出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意义。同位两个相互PK,快速记忆(如图1)。

师:“若病原体非常顽固,它们攻破了第一道防线,还攻破了第二道防线,我们是不是就得束手无策了?”引出第三道防线。学生很快找到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对于第三道防线的具体作用,请同学们欣赏动画片《免疫战争》动画和解说相结合,三集连播,每集播放完,进行“战况分析”。

《免疫战争》第一集:“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位将军,他足智多谋,时刻保护着人体。一天,蓝色敌人侵入人体,将军分析了敌人的特点,制造了蓝色战士。蓝色战士英勇善战,一举擒获了敌人。将军的一个朋友——贪吃元帅也赶了过来,把擒获的敌人一举消灭。”结束后,学生快速阅读49-50页有关“第三道防线”的内容,然后学生讨论,进行战况分析,学生回答说出将军、蓝色敌人、蓝色战士和贪吃元帅分别指的是淋巴细胞、抗原、抗体和吞噬细胞。教师层层递进,抛出问题,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学生找出答案,在课本中标出来,教师适当的点拨,强调抗体是蛋白质,抗原是来自外界或内部的刺激物。请二个学生来描述第一次战争,即描述第三道防线的具体作用。

进行活学活用,联系实际生活:预防狂犬病,注射狂犬疫苗,被毒蛇咬了注射抗毒血清,狂犬疫苗和抗毒血清师抗原还是抗体?有些学生确实有些糊涂,师一步步引导,并一起总结“未然抗原,依然抗体”的规律。

《免疫战争》第二集:“当蓝色战士撤离时,淋巴细胞将军深谋远虑,特意留下了部分战士。果然,蓝色抗原又来偷袭,蓝色抗体奋力抵抗,大部队也前来支援,再一次活捉了敌人。贪吃的吞噬细胞喜出望外,又一次把敌人消灭。”然后进行战况分析:当侵入人体的病毒被清除后,相应的抗体也随之消失吗?它能抵抗这种病毒的再次侵袭吗?学生很快能说出抗体不会消失,能抵抗这种病毒的再次入侵。

《免疫战争》第三集:“正当大家一片欢腾之时,红色敌人——另一种抗原悄悄入侵,蓝色抗体前去迎战,结果却无计可施。淋巴细胞分析了这种敌人的特点,制造出了红色战士,红色战士不负众望,一举擒获了敌人,吞噬细胞又把它吞噬消灭。至此,人体就有了两种抗体。”然后进行战况分析:水痘病毒的抗体能否抵抗流感病毒?学生能很快回答出,因为抗体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所以水痘病毒的抗体不能抵抗流感病毒。

接着播放视频资料,学生仔细观看,进一步理解抗原抗体的关系。最后进行小结:用图表的形式引导大家说出:第三道防线包括什么?具体作用什么?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免疫类型?答出来之后,同位PK,快速记忆(如图2)。

(二) 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师表述:三道防线共同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那么,什么是免疫?免疫又有什么具体功能呢?请大家快速阅读50页相关内容,找到答案。2分钟后,多媒体展示,由学生说出免疫的概念,再展示三幅图片,由学生说出每幅图片代表的什么功能,即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进一步问学生,免疫都是有益的吗?引出移植器官问题,过敏问题和恶性肿瘤问题。

(三) 计划免疫

师设问:怎么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呢?学生说出,锻炼身体,保持好心情,打预防针等措施。教师顺着说,打预防针就是计划免疫。引出计划免疫,让学生找到计划免疫的概念,即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接着问:接种什么?学生答,接种疫苗。那什么是疫苗呢?学生答,是灭活的或者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问,疫苗在免疫学中,属于抗原还是抗体?学生分析后回答,是抗原。不接种疫苗行不行?导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四) 艾滋病

师设问: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吗?引出本节的最后一个知識点“艾滋病”。学生看书,找到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学生自己说出如何对待身边的艾滋病患者,如何预防艾滋病。教师再进行情感的升华,向学生介绍有关艾滋病患日、艾滋病大使的有关情况,让大家感受社会、国家和个人共同努力,一定能消除艾滋病。并向学生们提出殷切期望,期待在座的各位同学勤奋努力,早日研制出艾滋病的疫苗来,造福人类。

(五) 课堂小结

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哪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后反思

《免疫和计划免疫》这一节,涉及的概念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在备课之时,我就要求自己充分认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上课时语言生动、风趣、活泼,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先从感性的材料入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通过看图、阅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这三个事例,并以形象生动的卡通插图相结合,边讨论边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其次,整个教学过程以形象的动画片三集连播,配合片子中生动的描述、比喻、举例,用“战况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导入视频文件“抗原抗体”,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最后,利用复述故事的方法再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在学习集体中展露自己的才华。

通过教学反馈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易明易记。

作者简介:蔡慧敏,山东省淄博市,淄博第十五中学。

猜你喜欢
设计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