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接受康复护理对其盆底功能的影响

2018-06-29 07:47高慧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肌群盆底产后

高慧

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山东临沂 276100

生产对于女性各类生理机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产后护理与康复如果存在不遵从现象极易产生女性各类功能性疾病,其中盆底功能首当其冲。在盆底功能缺失的前提下,女性会产生器官脱垂、尿失禁等临床表现,其中尿失禁是前置性临床特征。为此,在产妇经产后适当开展康复护理十分必要。但是,由于此方面研究尚不完全,临床以及学术界针对何时开展、何种方式开展以及开展护理的持续时间等问题尚没有形成定论。就一般情况而言由于缺乏临床表征的支持,产妇自身的康复护理开展意愿也相对薄弱。为此,有必要在不同介入时间中设置水平以探究康复护理对其盆底功能恢复的实际影响,为下一步形成完整的护理以及奠定相关基础,该次研究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4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选取该院所收治的240名产妇,其平均年龄为(31.4±6.7)岁,其中最大年龄 41岁,最小年龄 19岁。

1.2 基础资料

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首先对产妇进行筛查,剔除法定婚姻年龄(22周岁)以下的产妇、剔除非健康产妇产妇,对剩余240名产妇在尊重其个人意愿的基础上进行随机分组,每组80名,并保障其年龄、经产比例、生产方式比例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 方法

按照现阶段的主要应用模式,康复护理介入时间选定为42、60 d以及90 d。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出了介入时间水平不一致之外,其他治疗手段均相同。采用①制定康复规划;②进行局部盆底肌恢复训练;③低频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训练等。

1.4 观察指标

为了保障实验的客观性以及准确性,该文的观察指标定为临床表现以及检测指标两个类别。其中临床表现以前置性临床表征中的尿失禁为判断依据;在检测指标方面分别统计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I、II类肌电压及疲劳值等指标。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进一步达到统计结果的有效性与实际意义,该文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各项指标选取康复护理结束后以及固定产后120 d的相关指标均值来进行表征。此种模式一方面屏蔽了单产后时间计算模式对于干预过程长短的影响,也屏蔽了产后不同周期下的自我恢复差异,具有更为科学的实际效果。

1.5 统计方法

该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与对比发现,不同组别中均出现了尿失禁的临床表现,但是随着介入时间的提前,此种现象出现的比例相对较低,且有轻度集中的趋势。而在各类盆底功能检测中,也发现较早介入能够对产妇盆底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具体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不难看出,在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生理指标层面,提前介入(产后42 d)的康复护理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究其具体指标而言大致表现如下:

表1 康复护理不同介入时间对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影响结果统计表

①在阴道横断面肌力表现方面,42 d介入康复,与其他组别相比最大可以提高其9.39%的恢复程度,而60 d与90 d在宏观上有所差异,但是不符合统计学中的显著特征。由此可以判断,60 d后的护理介入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效果出现不显著变化,故而错过了最佳的护理时间。

②盆底I型肌群的疲劳度与护理介入时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而盆底II型肌群疲劳度则表现并不明显。说明在生产的过程中,产妇盆底I型肌群的损伤相对较大,更需要通过适宜的护理手段来予以康复。

③在电压表征方面来看,42 d介入均能够有效的提高康复护理效果。其中对于盆底I型肌群的康复效果更为明显,其提高比例为21.08%,而II型则仅为10.31%。这一特征性指标能够为护理工作的开展与筛选确定必要的标准,对于产妇的康复推荐具有积极影响。

④从临床表现来看,42 d介入不仅在尿失禁总体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意义,且出现的尿失禁均为轻度,可以认为此种情况是由于个体差异所造成的。而在60 d和90 d介入的情况下,其临床表现明显恶化,不仅案例比例有所提升,且重度尿失禁在全部案例中的比例也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

3 讨论

从数据的角度来看,总体临床尿失禁比例在42 d介入的情况下表现为3.75%,而在90 d介入时,该指标上升为20.00%。这与陈香[1]的研究结果所吻合,说明早时间介入能够显著提升康复护理的有效性。

不同时间下的康复护理介入对于盆底肌群的疲劳度影响并不显著,这与徐峰[2]的研究结果类似。说明该指标的产妇自我恢复效果相对良好,康复护理是否开展急开展时间对于改善此指标缺乏贡献。

不同介入时间对于盆底肌群电压影响显著,但是60 d与90 d之间的结果缺乏显著性,这与王珺[3]的研究结论相同,说明60 d后,康复护理已经错过了最佳的介入时间,故而表现不佳。

[1]陈香.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4):369,317.

[2]徐峰.探讨不同时期康复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6):220.

[3]王珺.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3):212.

猜你喜欢
肌群盆底产后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