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

2018-06-29 07:55李萍代甜
卷宗 2018年13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李萍 代甜

摘 要:如何让学生从反复练习识字的枯燥模式中解放出来,寻求一种使学生喜欢的,能使其实现自我强化,产生学习汉字动机的有效方法也是中学语文实现汉字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汉字文化传承不仅可以延续中华民族文化之源,还将给青少年的一生带来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汉字文化蕴涵 基础教育改革 语文教学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系统。汉字的产生和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是汉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拓义造形,以形表义,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这是我们分析汉字文化蕴涵,改革汉字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汉字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一种书面语言交际符号,汉字从诞生之月起,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职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构成形式,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这样说,许多汉字的面世,都是造字时代的特定文化背景及先民心理的凝冻。这种凝冻常常折射出古代社会的某种文化信息,由此可以断言:汉字一旦被制造出来,便具备了文化符号的职能。同世间任何事物一样,汉字在被造成之后,又随着时代的迁移不断发生演变,而这种演变之所a以发生,文化的变异又是一个重要缘由。故在汉字形、音、义等诸方面的历时演变之中,又总是透示出文化变异的信息。

1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汉字文化的必要性

1.1 应对汉语言文字危机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全球化,作为交流基础的语言文字也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人类使用的文字呈现逐渐合流、种类越来越少的趋势。“目前世界尚存的五六千种语言,在21世纪将有一半消亡,200年后,80%的语言将不复存在。”语言文字发展的这种趋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汉语早已被世界公认为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人数。“在全球化交往的大背景下,英语及其承载的文化是强势,而汉语言文字随着英语的传播和使用,处于弱势语言地位。”确实,在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面临巨大的挑战。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的形成阶段,此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和理解力,应将加强汉字文化传承作为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承担起传承汉字文化的历史使命,积极应对语言文字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1.2 促进基础教育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这表明了我国文化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是传承民族文化,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必然首当其冲,并将在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繼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要求。可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汉字文化的传承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将会占越来越多的比重,汉字教学将更侧重于优秀文化的传承以及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传播。

另外,在教育改革中还贯穿着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对传统的授字方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让学生从反复练习识字的枯燥模式中解放出来,寻求一种使学生喜欢的,能使其实现自我强化,产生学习汉字动机的有效方法也是中学语文实现汉字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2 汉字文化蕴涵改进中学汉字教学的现实意义

1)提高汉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汉字的单字共有六万左右,常用字也有三千多,尤其是古文中部分汉字形体笔画更为复杂,如果不掌握它的规律性,如果再象小学生那样一个一个单独机械记忆,确实繁杂。在汉字教学中通过探讨汉字文化蕴涵, 能使学生从较高层次上认识汉字形体和汉字的意义,更深刻地把握汉字的规律和特点。掌握了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把握了共性和特性,就会使汉字学习由一个个零沙散珠状态上升到有规律的纵横相互联系的状态,而形成有机的汉字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对汉字的规律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成为被学生理解了的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这种学习汉字的方法就不但解决了数量问题,而且保证了学习质量,提高了汉字学习的效率。

2)减轻学生汉字学习的负担。汉字的意义系统指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它象一个链条,使每一个环节紧密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人的思维和表达主要通过字义去进行的,在汉字教学中,只重视形、音教学,而在字义教学上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就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水平。那么如何才能提纲掣领抓住关键,掌握汉字的意义系统呢?最重要的就是把字义跟字形结合起来学习,通过分析不同字义的内部的文化联系,进而把握字义辐射引申的规律,其它字义就会迎刃而解,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掌握字的意义系统。这样学起汉字字义来,一学就一串,学生只需要在理解上下功夫,教师讲完的同时学生也记住了。负担减轻了,下课了也不用象背外语单词那样十遍二十遍地背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自然就来了,而且越学越有兴趣。这种兴趣是从汉字学习的本身获得的,所以更会促进学习。

3)有效地防止和纠正错别字。形成错别字的原因很多,有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不懂汉字构成的内部规律及其文化蕴涵。中学生出现的错别字常常是死记硬背的字,根本没有理解的成分,所以有些字会一错再错。这与教师对汉字的形义关系缺乏深刻的了解也不无关系。汉字是动态的文化符号,字形字义和古代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从文化蕴涵对汉字的稍加分析,学生就会茅塞顿开,掌握纠正错别字的绝招。如:许多学生“即”、“既”不分,如果从字形分析一下这两字的文化内涵,就可很轻松地区分开来,“即”、“既”均是典型的会意字。“即”字形的左边是一个盛食物的器皿,右边是一个跪坐着的人,面向食物,本义是“就食”。引申为“接近”、“靠近”。与即字正好相反。“既”是跪坐在食器旁边的人把脸部向后转过去,表示“吃饱”,引申为“完”、“尽”、“已经”等义。这样一分析学生就不会再把“即”、“既”字写错了。

4)能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汉语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凝固剂,是中华文化的催化剂,是中国文化的脊梁,这已经为五千年的古国文明史所证实。学习语文和学习其它学科一样,需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靠什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之外,最重要的是靠知识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靠知识本身的丰富性和缜密性。在汉字教学字义的理解、记忆的难度大,学生不易学好,而采取从汉字文化蕴涵突破的的方法可以增强汉字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只要引导得法必然会激起学生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如“葬”字,从字形看,上、下皆草,死即尸,意为藏死者于草中。这是古代弃尸于野的习俗。即弃尸于草丛中,讲授此字时可以告诉学生,远古时人不会棺葬,只是在死者身上盖满厚厚的草和树枝,为防止凶兽猛禽啄食,送葬人还持弓驱赶。然后再向学生说,淮北地区现在仍流行土葬时在木棺前置一树枝做的弓箭的习俗,虽历经数千年,而古风犹存,学生无不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头的悠远、生命力的旺盛不衰而激动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貌似僵死的汉字,竟变成了生动形象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教材。

因此,通过分析漢字文化蕴涵学习汉字是引导学生亲近汉字亲近优秀文化传统的极好形式。它可以培养炎黄子孙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近感。仅此一项作用,其意义便不能小觑。

总而言之,当今的语文教学应与汉字文化融为一体,这既是传承历史给予我们的财富,又是应对国际语言文字挑战的重要举措。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汉字文化传承不仅可以延续中华民族文化之源,还将给青少年的一生带来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传承汉字文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无所畏惧的勇气才能让汉字文化在世界文字史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武玉龙,张丽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汉字文化传承》,语文学刊

[2]邵彩侠,《小学汉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意蕴的研究》

[3]武玉龙,李金枝,《初中语文教学中汉字文化传承影响因素浅析》 [J].现代语文,2013(4)

作者简介

李萍(1984-),女,汉族,湖北南漳,二级教师,本科,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九集镇龙门初级中学,初中语文。

代甜,(1984-),女,汉族,湖北南漳,二级教师,本科,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徐庶学校,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